2009年,胡燁亮報名參加了國家海洋局中國海監總隊海監船舶飛機建造辦科員的2010年國家公務員招錄考試,并以第三名的筆試成績殺人面試,綜合面試成績,胡燁榮登狀元,與第二名一起進入“差額考察”,然而最終錄用的卻是總成績排在自己之后的另一名考生。
但他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祭出新政
山西省2010年公務員考試新規顯示,鄉鎮招錄計劃的70%共66人,將專門用于招錄“大學生‘村官’”、“農村特崗教師”、“‘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服務西部計劃”(含服務晉西北計劃)服務基層的4個項目人員,上述人員中報考這66個定向考錄的職位不加分,報考縣(市、區)及其以上機關,筆試成績可加5分。但下次招考新政后,4個項目人員報考不再受限,但也不再享受加分優惠。
9月初,中組部、人社部、國家公務員局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從大學生“村官”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中考試錄用公務員工作》的通知,陜西、重慶、福建等地的公務員秋季考試政策都已明確規定,大學生“村官”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不再享受筆試加分等政策。
記者從山西省人事考試中心獲悉,2009年山西省國家行政機關計劃招錄公務員1134人,服務晉西北計劃加分名單7人,服務西部計劃加分名單105人,“三支一扶”加分名單45人,優秀大學生村干部加分名單2076人,加分人數和錄取人數比例為2:1。
“如果那個崗位只招一個人,別的考生可以不用考了”,已經考上公務員的劉漠(化名)告訴記者:“親身經歷過公考的人都知道,競爭激烈的角逐中0.1分的差距也許就定了生死,以前特殊人員能加5分甚至10分、20分,其他人怎么可能競爭的過?”除加分分值可能引發爭議外,一些省份規定的加分計算方式也較為復雜。大部分省份采取直接在筆試成績上加上規定的固定分值的方法,但由于公務員考試的筆試成績是由幾個科目按
定比例折合算出的,因此“折合前”加分和“折合后”加分的兩種算法會使分值差距拉大許多。
參加今年山西省公考的弓艷敏認為,加分制度的初衷是為了照顧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和少數民族考生等特殊群體,在兼顧公平的同時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但是在實際上各個地方原來的加分制度已經開始被濫用,尤其一些地方行政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子女明顯有悖公平的加分政策。加分,已日益淪為地方和個人攫取利益的婢女。
劉淇認為,加分制度的廢除首先可以達到在同一個職務競爭的平等,只要符合國家規定的公務員報考要求就可以報名,通過實力爭取。取消加分并不能解決公務員考試中出現的所有問題,甚至本身也會產生很多問題,但這并不妨礙公眾對于它的期望。
惹怒村官
公務員考試加分的優惠政策,曾是吸引大學生投身農村基層做村官的“誘餌”,而近日部分地區一紙令下,取消了相關加分政策,惹怒了大學生村官群體。
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王醒有不同看法。“為了吸引大學生到基層工作,政府制定了很多優惠政策,大學生村官公務員考試加分就是其中一條。但這次重慶、福建、內蒙古等地在公務員招考公告中明確規定大學生村官不再享受加分政策,引來各方熱議”,他認為:“無論是否出現公共危機,政府都應當履行職責,言而有信,政策要相對穩定。這是判斷政府公信力的標準之一。這種取消大學生村官加分是政策貫徹不徹底,必將影響政府的公信力。”
明年準備參加省考的大學生村官張志強對取消加分的程序是否正當表示懷疑,因為該政策出臺未經受影響最大的大學生村官表決,他認為這是政府單方面違反協議:“不管這些政府的出發點如何,至少這個程序是有一定問題的。如果這些政府一再這樣出爾反爾,那以后的政策還怎么談公信力啊。”
雖然曾有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解釋,由“取消加分”改為“定向考錄”提高了大學生村官的錄取比例,但王醒認為,對于那些本就只把所謂服務基層當作一個考試加分跳板的人而言,定向考錄的單位和職位也許看不上眼,仍然會感到不滿。取消加分對真正在基層服務過的人來說并不公平,而以加分為跳板的人卻有實力不靠那幾分取得名次。
鳳凰網評論員盛翔認為:“一方面,雖然《通知》是由中央統一下發,但落實下來卻是有的地方執行有的地方未執行,對于不同地區的考生而言,這本身就是一種基于政策落實不統一的不公平;另一方面,中央為鼓勵大學生通過當村官等方式服務基層,曾經有過享受公務員考試加分的莊嚴承諾,即使事后發現這種加分政策不妥,也不應該影響政府承諾的兌現,而應該實行‘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即取消加分政策從新人開始實行,而不影響到那些已經在基層服務的人員。”
王醒說:“仍可從現行公職人員考錄制度看到舊科舉的痕跡,同時也參考了國外的文官制度。公開考試,擇優錄用,無疑是最公平的一種形式。如果在考試競爭時,還有種種加分,顯然有悖公平。應該看到,公考加分之混亂,既不是自大學生村官加分始,更不是以其為混亂之最。相反,通過司法考試加分、優秀論文獲得者加分甚至公務員子女加分等,豈不是要更為隨意而且不公平得多。換言之,公務員考試加分之泛濫成災,首先需要或者說最為需要得到清理的,無論如何也不該是服務基層人員的加分資格,即便他們之中確實多有濫竽充數者存在。”
王醒還談到:“某種意義是,公考加分本身就沒有更公平,而只有更不公平。那種扭來扭去的‘矯正的公平’,必然會留下各種腐敗漏洞,讓這場考試不再只是對一個人的考察,而成為對一家人社會關系與資源的全面考核。據此斷定,服務基層加分雖然不是全無漏洞,但至少也應該是‘成本最大’的,因而在‘更不公平’的加分政策里,倒應該算是相對公平的。畢竟,大學生服務基層依然需要得到政策鼓勵;公考加分混亂現狀固然亟待清理,首選大學生村官等作為清理對象,卻未免會有些思慮不周。”
著名媒體人丁寅說,面對公考頑疾,相關部門出臺取消加分政策的出發點其實是好的。起碼曝露了公務員考試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且及時對癥下藥。這一系列取消加分之舉,是相關部門開始重視公考公平性的信號,這種對公考公平性的追求,應該不會僅僅止步于取消加分,而會有更進一步針對權力的制約,否則,縮緊了普通人進入仕途的通道,卻放任某些特殊群體走偏門的存在,那公考還拿什么取信于民呢?
改革應治本
一些地方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錄加分日益泛濫,而省級行政事業單位招錄時可加分的項目有時多達十幾種。
今年5月份,三亞社保局局長女兒溫娉婷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以99分的成績高調入圍三亞小額貸款擔保中心綜合崗位一經網絡曝光,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但也有許多與加分無關的招考舞弊,如某縣法院院長特招自己的智障兒子到法院工作,某市對專業技術型人才子女實行特招……事實上,既得利益者根本無須用考試加分的策略來完成就業。
現在的公務員考試在命題、閱卷、復查、排名、題型與分值的分配情況上,仍不公開,號稱不發布試題、不發布規范答案、不標注分值的“三不考試”。
丁寅說:“太多經驗和事實告訴我們,公眾對公考不公的質疑,很多時候并不僅僅是地方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錄加分,而是權力代際傳遞在其中起到的微妙作用。地方公考招錄,前幾名是官員后代的新聞屢次見諸報端。權力插手公務員考試,使得公務員成為一種變相世襲的福利,才是真正令人揪心的不公。而相比這些,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大學生“村官”所能享受的加分,其實在公考中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沒有解決公考中公權力濫用的問題,而僅僅取消大學生村官的考錄加分,無非是幫更多覬覦公務員位置的官員子女,清除了一些更有競爭力的對手,減輕了一些權力運作的難度,而絲毫無助于解決公考不公的現實問題。取消加分只是一個方面,一刀切似的整治并不能成為根治良方。考試,原本被視為相對公平的招錄手段,可一旦這種被大多數人認可的短缺資源分配方式,被個別群體利用,成為一種打著公平旗號掩飾潛規則的手段,那就沒什么是不可能發生的,更會重創公眾對政府的信任。解決公務員考試公平問題的方法,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加大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人才選拔的公開力度。”
從1993年《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頒布施行,到今年已過去整整17個年頭,公務員招考一直備受關注。長期以來,公務員只進不出,只升不降,嚴重制約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扼殺了優秀人才的成長。
記者從太原市公務員局了解到,今后為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嚴把進入關,在完善進入機制同時,將實行公務員退出機制,也就是說,公務員淘汰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公務員想混日子也不容易了,當上公務員不等于進了“保險箱”,今后不稱職的公務員將被辭退。
據瑞士《新蘇黎世報》和德國《明鏡》雜志報道,由于世界經濟危機和氣候災害等原因,古巴經濟陷入嚴重危機,古巴政府日前宣布,截至2011年中旬將裁減50萬名公務員,原因是國家已不能承擔如此多的公職人員帶來的財政負擔。對日本大學畢業生而言,選擇公務員就像去企業面試一樣,只是一個很平常的職業選擇。近年企業實行靈活的用工制度后,政府也和企業一樣引進了“能力主義”,以工作成績決定公務員的雇傭和升遷,公務員和公司職員一樣都充滿著危機感,兩者沒有質的差距。
但是我們也不能盲目引進外國的成功經驗,公務員制度只有在淡化外在干擾才能正常實行。類似的公共政策既不應“拍門而出”,更不應在毫無緩沖的情況下“急剎車”,因為“拍門而出”或“急剎車”讓公共政策失去了可預見性,從而傷害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