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應當兼職還是專職?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初次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修正案(草案)》,以及四川省羅江縣專職人大代表被叫停之后。這一問題越來越引起學界關注。
9月初的3天時間里,北京多位知名學者密集研討,核心是人大代表專職化以及代表法修改問題。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政治學教研室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特約研究員王占陽參與了3次會議。8日下午,他透露,會議中,學者一致贊成人大代表專職化。代表法修訂受質疑
接連召開的3次會議分別為:2日下午,在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召開“人大代表制度創新與代表法修訂”研討會。與會的有著名法學家、“法治三老”之一的郭道暉,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黨國英、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等;4日,中國改革網舉辦“人大制度改革與人大代表制度創新”研討會;5日,北大憲政研究中心舉行“代表法修改”研討會,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顧問郭道暉、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憲政研究所所長蔡定劍,北大教授張千帆等參與。
王占陽說:“大家一致認為,代表法的修改是退步。比如草案增加了一條,代表在閉會期間的活動以集體活動為主,以代表小組活動為基本形式。”
對此,大家提出了反對意見。王占陽提出的觀點是,對于人大代表發揮作用的標準問題,“是否有利于人大代表行使權力、履行義務”是最高標準。在衡量集體活動或者個人活動的時候,如果個人活動有利于行使權力、履行義務,那也可以采取個人活動。
他認為,總體來看,在行使權力、履行義務方面,個人活動比集體活動的優勢大。“有些地方規定,代表小組一年活動的時間不少于3天,有的規定是15天,可是專職代表一年可能有300多天時間。所以,需要從實際情況看到底哪個辦法好。”
并未違反法律
3次研討會的另外一個背景是,國內首個專職人大代表工作室被叫停。隨后,多名學者發文呼吁“謹慎對待政改試驗”。
作為羅江縣改革的參與者,王占陽稱,今年6月12日,羅江縣領導班子就專職人大代表問題在中國社科院與王占陽、中國社科院農村研究所研究員于建嶸等12位專家進行了“專職人大代表可不可以搞、怎么搞”的專門討論。“當時羅江縣對設立專職人大代表很重視,我們認為,這對政治體制改革有重要意義,當然,這僅僅是一個開端。”
羅江縣領導一行回四川后,專門制定了專職人大代表的方案,并將方案發送給在京學者,學者們提出修改意見后,又反饋給羅江縣。不過,就在8月底,媒體報道。四川羅江縣專職人大代表工作室被叫停。
王占陽認為,實際上,“到目前為止,他們繼續操作仍是合法的,因為草案正在征求意見階段。到底怎么修改還沒有定。”
專職化四大理由
王占陽表示,人大代表發揮作用是人民當家做主的一個重要環節,“人大代表要發揮作用,不能是兼職的,必須是專職的。”在他看來,人大專職化有四大理由。
首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對待根本政治制度要采取嚴肅、認真的態度,所以不能是業余工作制度,必須是專職工作制度。
其次,由于實行兼職人大代表制度,導致大批人大代表都是政府官員。這樣一方面不能充分體現民意,另外又使人大難以發揮監督政府工作的作用。
再次,人大代表專職化能夠解決代表“權錢結合”的問題。他建議,在成為人大代表的同時,企業老板必須把自己的生意委托給其他人經營,不再擔任人大代表時可以再恢復。
另外,過多的各行各業的名人兼任人大代表,實際也是國家人力資源的嚴重浪費。
他提出,人大代表專職化是一個長期過程,只要沒有在法律上規定人大代表必須是專職的,那么事實上就會形成雙軌制,即兼職代表為主,專職代表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