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長夢多病也多
徐登林
人們常說“夜長夢多”,其實,夜長不光夢多,而且病也多。那么,有哪些疾病常常在夜間“作案”呢?
心肌梗塞 由于人在夜間睡眠時,血液循環減慢,迷走神經興奮處于優勢,可使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從而引起心肌梗塞。患者可突然出現劇烈的胸前區緊縮性疼痛,疼痛的時間較長,伴有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煩躁不安,服用硝酸甘油無效。此時,一定要讓患者安靜臥床休息,采取急救措施后就近送醫院救治。因此,冠心病人要注意夜間保健,臨睡前不要吃東西,不要看書讀報,睡眠不要穿過緊的內衣,也不宜獨處一室,以防發生不測。
膽絞痛慢性膽囊炎常同膽結石并存,有人稱二者為一對難分難解的“雙胞胎”。這類病人夜間睡眠平臥時,結石容易滾落到膽囊頸附近,如進食過飽或食物過于油膩,食物刺激膽囊發生強烈收縮,就會引起“膽絞痛”發作,造成劇烈的右上腹部疼痛,并伴有惡心嘔吐,此時應立即送醫院救治。因此,中老年人的晚餐應以清淡為原則,千萬不可過于油膩或進食過飽,尤其是患有慢性膽囊炎和膽石癥的病人更應如此,以免引起疾病的突發而危害健康。
腦栓塞又稱“缺血性腦中風”,是一種常在夜間“作案”的急病。老年人常伴有腦動脈硬化,在夜間睡眠時,人的血壓偏低,血流緩慢,微小血栓容易形成。當腦動脈被堵塞時,就會引起被堵塞部分的大腦缺血缺氧,從而引起中風的發生。一旦發現有手足不靈活、說話不清楚或口眼歪斜等癥狀的病人,應使病人采取頭高足低位。平穩地送醫院救治。因此,中老年人睡前喝一杯涼白開水或蜂蜜水、牛奶,睡前一小時左右進行適宜的運動鍛煉,可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腦血栓形成的危險性。
支氣管哮喘人在夜間睡眠時,支配內臟的迷走神經亢進,支氣管容易發生痙攣,從而使患者在睡眠中被胸悶憋醒,并伴有咳嗽、氣急、呼吸困難和喘鳴音,嚴重者被迫坐起、大口喘氣、口唇青紫。發作時可立即給予氨荼堿口服,或用哮喘氣霧劑吸入止喘,嚴重者應送醫院救治。因此,病人平時要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防止受涼感冒,避免食人或吸入有致敏作用的食物和其他物質,減少發病隱患。
猝倒綜合征有些老年人夜尿較多,在夜間急促如廁時,如果不小心,常容易發生猝倒綜合征。這種病是由體位改變所引起的一種短暫性腦缺血所致。上了年紀的人,由于多患有腦動脈硬化,如起床過猛或由平躺位轉為直立位,會招致血壓下降,引發暫時性腦缺血,或因腦血管的血流減少累及小腦的平衡共濟功能,致使患者發生眩暈而摔倒。因此,老年人夜間上廁所時。起床動作要緩慢,最好在床上稍坐一會兒,待完全清醒后再緩步如廁。
盛夏須防哪些急性胃腸病
張洪解
盛夏,氣溫高,濕度大,蒼蠅繁殖快,食物易腐敗,飲水易污染,是急性胃腸病的高發期。常見的有:
細菌性食物中毒 由吃了被細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具有潛伏期短、時間集中、突然爆發、來勢兇猛等特點,90%以上發生在7、8、9三個月,主要是食品在加工、運輸、貯存、銷售、制作等過程中,由于忽視食品衛生,引起交叉感染。常見的細菌有沙門氏菌、變形桿菌等。預防的關鍵是加強飲食衛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
旅游一眭腹瀉 是在旅游中發生的急性感染性腹瀉,常因攝入受污染的食物、飲料、飲水而發病,病源菌主要是各種類型的大腸桿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常見癥狀為水樣便,并伴發腹痛、腹脹、嘔吐等。因此,在旅游過程中要嚴把“病從口入”關。
大腸桿菌腸炎主要是吃了大腸桿菌污染的蔬菜、肉類、海產品、自來水、冷飲等而發病,一般起病緩慢,主要表現為腹瀉,每日3—5次,為黃色蛋花樣便、量多。因此,要搞好飲食、飲水衛生和糞便管理。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污染飲食、飲水而經口感染,還可通過手、蒼蠅而傳播。通常起病急驟,先是畏寒發熱,后腹痛腹瀉等。中毒型菌痢病人可極度衰竭,出現中毒性休克,但不腹瀉,多見于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因此,搞好飲食、飲水衛生和糞便管理,大力消滅蒼蠅,是預防該病的根本措施。
冰箱性腸炎即耶爾細菌腸炎。隨著冰箱的普及,該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耶爾細菌廣泛存在于牛奶、肉、魚、禽以及蔬菜等許多食物中,在一4℃以下的低溫下生長繁殖。冰箱冷藏室里的食品污染了該菌就可能引起腸炎。因此,冰箱內的食品要生熟分開,進食前要重新燒熟燒透,不宜直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