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養生是中老年人養生之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老年人由于機體功能的退化,胃腸道消化吸收能力也隨之下降,除了要吃得科學、合理,還應堅持多“喝”,多喝少吃,以喝為主,能夠喝去疾病,喝出健康,越喝越年輕。
喝水。水是維持生命的第一要素。一旦機體缺水,就會出現口渴,血壓降低,皮膚干癟等癥狀,并影響體內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泄。人到中年,由于對失水的口渴反應性較低,從而易導致隱性脫水。中老年人脫水時,眼晶狀體蛋白易變性,促使白內障發生、發展;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凝聚力和粘附力增強,促進腦血栓、腦梗塞的形成;血容量不足,易導致低血壓,出現頭暈、乏力、心悸等癥狀;心排出量降低,可誘心肌梗塞。此外,供水不足,攝入的脂肪不能充分氧化,易于在體內蓄積,對機體肥胖者來說尤為不利。
因此,中老年人最好在晨起及睡前各飲一杯溫開水或礦泉水,日間飲水量應達800—1200毫升。
喝粥。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宋代名人陸游這首詩一語道破了食粥與長壽的關系。李時珍《本草綱目·粥記》中說: “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可見粥在傳統醫學上占有重要位置,具有制作簡便、適應面廣、易于消化吸收等特點,對胃腸功能減退的中老年人最為合適。專家們認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早餐晚餐都應當以粥為主食,這對延年益壽極有裨益。
粥的種類很多,有米粥、面粥(面糊)、麥粥、豆漿粥,菜粥,花卉粥、果粥、肉粥、魚粥、豬血粥(豬血、鴨血)等,各種粥以補充營養為主,具有多種治病效果。如綠豆粥清暑祛熱,赤豆粥消水腫治腳氣:扃豆粥健脾止瀉;胡蘿卜粥健胃利尿;山藥粥利脾胃補肺腎;粟子粉粥補腎氣治腰酸;肉骨頭粥補虛損滋心肝;菱粉粥通腸暖胃;蘑菇粥健胃抗癌;薺菜粥利肝明日,蓮子粥補氣健脾等。
喝酒。自古以來,認為喝酒弊多利少。但酒作為一種奇特而又富有魅力的食品,仍深入千家萬戶,雅俗共賞。喝酒具有促進消化、消除疲勞、疏通經絡、驅濕御寒、怡情逸趣等作用,但嗜酒、酗酒則為害不淺。酒仍不失為無可替代的一類保健食品:酒有疏經活血作用,中老年人適量飲用,可以有效地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澳大利亞學者經長期研究發現,長期少量飲酒比不飲酒的人心臟病發病率要低得多。中老年人消化功能減退,食欲下降,而酒具有開胃作用,它能刺激和促進人體腺體的分泌,增進食欲,且維持時間較長。中老年人多濕,飲酒能活血行氣,驅寒化濕,有利于保持筋骨強健。葡萄酒還能防治支氣管炎、流感、結腸炎、痔瘡、腹瀉等病癥。黃酒有驅風散寒、活血散瘀、解毒消腫等功效,中老年人適量飲用,必然大有裨益。
飲酒要揚長避短,關鍵掌握一個“度”。我們知道,一般白酒的酒精度40~65%,米酒、葡萄酒為10~15%,啤酒為2~7.5%。人體血液中酒精濃度達0.1%時,就會失去自控能力,達0.5%時就會有生命危險。因此,專家們認為,飲60度白酒,每天不應超過30毫升,果酒、黃酒不應超過50毫升,啤酒不超過300毫升。此外,喝酒也有禁忌,心腦血管病、肝腎疾病不宜飲烈性酒,痛風病人不宜飲啤酒等。
喝豆漿。豆漿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易于消化,而且有防病保健功效,因此是中老年人的理想食品。豆漿治病,古人早已推崇。《隨息居飲譜》中說:“豆漿可清肺補胃,潤燥化痰。《本草綱目拾遺》又說:“豆漿可清咽、祛膩”、“豆漿煮粥吃,可補虛虧。豆漿是由黃豆制成的,所含的蛋白質是植,物蛋白質中最好的一種。從營養學角度來看,吃煮黃豆只能吸收65%,而飲豆漿能吸收95%以上。豆漿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組成與牛奶相近。而膽固醇含量比牛奶低,并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于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此外,豆漿中還含有鈣、磷、鐵、維生素B、E等。日本學者用了13年時間觀察26500名40歲以上的男女后發現,每天飲豆漿的人胃痛發生率低,其原因可能與豆漿中的某些物質有抗癌作用相關。近年來研究發現,老年癡呆癥與體內乙酰膽堿含量不足有關。而豆漿中的卯磷酯能轉化為乙酰膽堿,能有效地防治老年癡呆癥。
喝果(蔬)汁。市售的果汁有椰子汁、檸檬汁、橙子汁等,如根據不同體質選擇新鮮水果、蔬菜絞榨成汁,隨時飲用,對老年人防病保健極為有益。特別是對消化功能差,或牙齒咀嚼不便的中老年人尤為適合。如蘋果汁有生津止渴、開胃健脾,止瀉潤肺等功效;西瓜汁有消暑利尿、降低血壓等作用;葡萄汁有補血安神,補肝益腎,利尿降壓等功能;胡蘿卜、西紅柿汁能遏制黑色素形成,具有滋潤皮膚、防老抗衰效果等。
飲用果疏汁每次量不宜過多,可以少量多次。有些水果中含糖量高,糖尿病人應避免應用。
喝茶。茶葉性味干、苦、微寒,所含化學成分達500多種,且比例十分協調,恰似一帖巧奪天功的健康方劑。被專家們稱為“當代最理想、最佳的康樂飲料”。
品茗茶飲之道不僅能增進營養。而且能怡情逸志,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感冒時喝點濃茶,有利于消除喉痛、鼻寒、發熱等癥狀;經常用茶水漱口可固齒防齲;暑天常喝茶水可防中暑;綠茶尚有明顯的消脂功效,可治療肥胖癥、高血脂癥等;茶葉中的茶甘寧可提高血管韌性,防止腦血管破裂:茶葉中的茶坨酚可預防癌癥,特別是消化道腫瘤:茶葉還能分解體內尼古丁等有毒有害物質;茶葉中的多種物質能消除自由基,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延緩細胞的老化,保持機體組織彈性,使肌膚細膩柔嫩。
喝湯。許多美食家說,寧可食無肉,不可食無湯。湯是餐桌上的一道風景線,其性狀、氣味等常能令人愉快和寬慰。湯的營養物質易吸收,能強體健身,尤適宜于牙齒脫落、消化能力下降的老人。
常見的湯類有:雞湯,營養價值很高。據測定,雞湯內的營養達全雞的38%,西歐國家有人感冒時,總是殺一只老母雞燉湯喝,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感冒很快就痊愈了。常喝雞湯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氣管黏膜血液循環,增加黏液分泌,能及時清除呼吸道病毒,緩解咳嗽、咽干、喉痛等癥狀,對感冒、支氣管炎有防治效果;骨頭湯,有添骨髓、增血液、補鈣質、減慢衰老的功效;魚湯,可抗御呼吸道炎癥,防止哮喘發作;羊肉湯,可溫陽補血、強體祛寒,治療氣血虛弱、營養不良、腰膝酸弱、風寒咳嗽、體弱怕冷等。此外,常喝各種新鮮蔬菜湯,可使體內血液正常呈堿性狀態,有利于溶解與排出體內有害物質,保持體內環境的純凈。
喝牛奶。牛奶味甘、性微寒,具有生津止渴、滋潤腸道、清熱通便、補虛健脾功效。現代醫學指出,牛奶中乳蛋白的消化吸收率高達96%,且含有賴氨酸等9種人體必需、卻又不能存體內合成的氧基酪:牛奶中亞麻酸及花生四烯酸可顯著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牛奶中乳糖能促進人體腸道內有益的乳酸菌生長,維持腸道的正常消化功能,利于中老年人對鈣的吸收;牛奶中含有人體必須的礦物質,與其它食物相比,老年人更易吸收和利用牛奶中的鈣和磷;牛奶中的脂肪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含有者和傳遞者。可補充人體所需要的所有維生素;牛奶中乳清酸可清除附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牛奶中含有多種免疫球蛋白,能大大地增強人體免疫抗病能力。牛奶不含嘌呤。因而適于高尿酸血癥和痛風者飲用。
但也有些中老年人因缺乏乳糖分解酶,容易引起腹脹、腹瀉,可以改吃酸奶,而且營養成份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