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財,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理好財,才會讓自家的日子過得更豐富多彩。然而,時代在變,曾經被眾多家庭視為金科玉律的理財觀念也必須變,否則,過去能讓自己家庭變得富裕的理財經驗如今可能就會浪費你的家庭財富,一些熟悉的理財常識而今也許已在危及你的未來。由此,理財專家提出理財新思維,幫你打造理財新天地。
退休金一次付清值嗎?
過去的流行觀點:現在對有固定工作的人選擇退休有兩種渠道,一種為提前退休買斷工齡,一種為到期退休。他們的補助也分為兩種,提前退休買斷工齡,一次性付給一大筆補助金;到期退休,按月領取每月固定的補助金,過去多數人都選擇到期退休,認為到期退休好,因為到期退休可以按月領取固定的生活補助金,退休后生活有保障。
理財專家的建議:接受傳統的按月領取固定補助金,多數都是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費,退休后也不會有太多積蓄。還是選擇提前退休買斷工齡一次性領取大筆補助金好,如果提前退休買斷工齡,自己不至于太老,還有工作能力,還可以選擇新的工作賺錢,同時,給予你的這筆補助金,也可以存起來或投資一些穩妥的理財品種,坐享紅利。一個人兩份收入,真可謂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究竟是買房還是租房?
過去的流行觀點:買房不租房,理財專家認為,盡管人們經常聽到租房終將一無所有的忠告,但是按月償付抵押借款未必就能使花費和回報平衡。,
理財專家的建議:房屋所有權并不適合每一家庭。如果你的家庭在3~5年內可能搬遷或為付房款不僅把你家的全部積蓄花去,而且還得貸款,那還是租房為上策。
急需用款應該問誰借?
過去的流行觀點:缺錢時,向放高利貸者借。
理財專家認為,這種行為其實是在冒險。放高利貸者其借款利率都很高,年利率一般都在20%以上,如果按期不能歸還借款,利率就要加倍,嚴重的會讓你傾家蕩產,這無異作繭自縛,過于冒險。王江平是一位生意人,曾向放高利貸者借款10萬元,用于進貨。按計劃3個月貨物出手后就能夠還了借款,但遇到了特殊情況,貨物無法按計劃出手,一拖就是兩年。高利貸就像驢打滾一樣在2年時間里變成了25萬元,最終放高利貸者逼上門。沒辦法,王江平只好變賣了包括房屋在內的全部家產歸還借款,最后落得一家人無家可歸。
理財專家的建議:如果需要借款,一定不要向放高利貸者借,要借就向那些還款期限沒這么嚴格,利率也沒有這么高的地方借款。如果需要短期借款,就向你的合伙人或雇主借款,或用房屋等財產向銀行抵押借款,這樣不僅會籌到你所需要的款項,而且即使一時還不了,也不至于最終落得個變賣全部家產無家可歸的結局,畢竟雇主的錢可以拖一拖,銀行的貸款利率低。
家中給誰買生命保險?
過去的流行觀點:為孩子購買保險,因為兒童的生命保險便宜。但是,這樣的保險往往是一項糟糕的投資。因為兒童的死亡率極低,這種投資一般是沒有收獲的投資,即使出現意外,保險公司賠付也很低。
理財專家的建議:為你家中掙面包的人購買足夠的生命保險,而且是為不昂貴的“部分項目”做生命保險。如一名35歲的男子,可以一年花1000元買到總計10萬的“部分項目”生命保險,而拿這1000元只能買到2萬元的“全面”生命保險,那么為你家中掙面包的人購買“部分項目”生命保險,也就無疑等于為自己的子女建立了一個用于子女教育的儲蓄計劃,可以說是兩全其美的方案。
投資必須安全第一嗎?
過去的流行觀點:投資必須安全第一,過去多數家庭都對此篤信不疑。理財專家卻明確否定。他們認為人們在25—40歲經常過于保守地將自己的收入都存入銀行,錢看起來安然無恙,還可以賺到利息。但卻不知道這幾年通貨膨脹的幅度往往要高于存款在銀行的利息收入,若通貨膨脹率越高,你家的資金損失就會越大。
理財專家的建議:考慮把你的部分現金,用于參加儲蓄,購買國債等穩健的投資外,不妨把部分資金趁年輕投資到股票、開放式基金上,相對而言,這兩種投資方式有一定的風險,但如果能把握好機會,畢竟回報率也高,即使虧了一把,趁年輕還可以賺回來。決定把多少錢用于投資股票、基金上的一個方法是,用100減去你的年齡。如果你40歲,就將你為退休儲蓄的60%用于投資股票和基金,當然這些為退休儲蓄的60%應多選擇投資開放式基金,畢竟基金的風險小于股票,且回報率也極高。
以上理財專家的觀點,實際上就是應國人當前的家庭、社會的實際現狀,提出的應變之策。萬變不離其宗,總的核心是穩住已有的資金不貶值,尋找新的財富增長點。相信你的家庭按專家的指導巧變思維來理財,一定會打造出更新更廣的理財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