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1842-2010,一座偉大城市的肖像》
主編:(美)劉香成,(英)凱倫史密斯/譯者:金燕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咨詢(北京)有限責任公司
出版時間:2010年05月
推薦編輯:喻若然
“上海,是一個充滿了美妙的矛盾與奇異反差的國際大都會,她俗艷,然而美麗;虛榮,但又高雅。上海是一幅寬廣壯闊、斑駁陸離的畫卷,中國與外國的禮儀和道德相互碰撞,東西方的最好與最壞在這里交融。”《上海:1842-2010一座偉大城市的肖像》,(Shanghai:History in Photography 1842-Today)由著名攝影家、普利策獎華人唯一得主劉香成及英國藝術評論家、當代中國藝術史學家凱倫史密斯獨立編輯,通過500多幅珍貴厚重的歷史影像和生動獨特的視覺剪影,全面展現了上海波瀾壯闊的城市演進史,用發生在這座城市中的歷史瞬間濃縮出上海人民所經歷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書中展現了海內外上海照片收藏及拍攝最重要最優秀的作品,許多作品都是首次公開出版。分別來源于世界頂級圖片社和國際頂級攝影大師。如此高水準的攝影集,毫無疑問屬于收藏品級別。
《牛津西方藝術史》
主編:(英)馬丁·坎普,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0 7月
推薦編輯:嚴冰
與我們以前閱讀過的藝術史不同的是,《牛津西方藝術史》打破了常見的藝術史風格分期,而是按照起源、宗教、革命等視角把藝術與歷史完全串聯起來。作為一本“帶插圖的西方藝術史”,這本書詳細分析插圖作品本身的藝術特點。以及插圖與插圖之間更為直觀的聯系,從而形成一種非人為的、更天然的藝術史,正如書中引言所提到的: “匠心所在就是期冀以一組組直觀的‘視覺之旅’,發揮出圖片本身獨有的效果;不是將某個‘杰作’單獨分離出來欣賞,而是以一系列并行排列的圖片營造出一種視覺的盛宴,令人如身臨其境”。這本書可能是目前出版史上集萃最多插圖的藝術史單卷巨著,從版式、裝幀、印刷都顯示出高雅的品位,不僅圖片精美,文字排版也頗具美感,營造出寧靜的閱讀氛圍。本書編者馬丁坎普是牛津大學前教授,著名藝術史學家,去年10月還曾來到北京參加“全球藝術品收藏論壇”,與本刊編輯有過面對面的交流。在此透露一下:他可是一位氣度不凡的典型英國紳士。
《丑的歷史》
作者:(意)翁貝托·艾柯
譯者:彭淮棟
出版時間:2010年04月
推薦編輯:喻若然
被譽為“當代達芬奇”的意大利著名學者翁貝托·艾柯(Umberto Eco)繼推出驚艷全球的《美的歷史》后,再度力推《丑的歷史》。
“何為美”是每個時代的哲學家和藝術家都在孜孜不倦地思考的一大命題。而大多時候。“丑”被界定為“美”的對立面,往往淪落為邊緣,被世人刻意回避、忽略,甚至歪曲。而本書則以豐富的圖文資料與獨特的見解深度剖析世人對“丑”的成見,顛覆傳統審美觀,形成一部異彩紛呈的,關于“丑”的美學史。艾柯的博學、雄辯和幽默再次征服了全球讀者。正如《細節》雜志的評論:“大多數藝術書值得翻看,在咖啡桌邊即可。而這部無法言喻、令人發狂的書卻是要認真讀的。”當今審美流行重口味,這本書也許出現得恰逢其時。據說已有不少讀者反映。本書比“端莊大方”的《美的歷史》更加引人入勝。
《這個國家的年輕人》系列圖書
主編:視襲音樂
出版社:黃河出版傳媒集團寧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05月
推薦編輯:陸薇
《這個國家的年輕人》系列圖書是有關中國音樂唱片及產品設計領域的第一個“編年史”,編者試圖通過本書反映出與國際接軌的中國原創青年文化的真實面貌,并為中國本土青年音樂藝術發展、中國當代城市文化變遷留下系統可觀的價值史料。本系列圖書將共推出五卷,目前已經推出兩卷:卷一《重塑偶像》,將中國當代青年原創音樂人及樂隊的概貌、原創音樂平臺做了系統性整理和盤點,=卷二《音樂與設計的雙重歷史》,記錄了中國本土青年音樂演出的近代史。呈現出海報設計與唱片設計的演變與發展,有人這樣說:“書的每一頁都會讓人毛孔張開。血液沸騰,因為里面有你年輕時明亮的信仰和現在生冷的悲傷。”還有人說: “你翻的不是書,是青年人的歷史。”你會在書中看到什么?不妨親自去翻一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