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涼解暑、特立獨行
這幾天,北京終于顯出了酷熱本性。艷陽高照的日子,畫廊區的看客游人寥寥無幾。這樣的天氣,能帶給人清涼的莫過于那些內涵豐富而又形式簡明的展覽。無論是在充滿冷氣的林冠畫廊對著頭骨“冥想”,還是在布滿玻璃瓶畫和拼貼的佛陀剪影中體會彼岸的“千重界”,都會讓你忘卻酷暑。體會什么是“心靜自然涼”。行為藝術一直是前衛藝術中最具先鋒價值的一支。前些年藝術市場的火爆。商業利益的攪局讓前衛藝術也亂了方寸。身體作品的偶發性和現場性,使得它的生產無法形成“現成價值,而日漸式微。這幾天,在798料閣子17號有一個為期30天的行為藝術展,不是圖片影像也并非集體過節,而是藝術家一個人的表演。藝術家每天生產一個作品。不斷糾結在思考與行動中,對人對己都是一個挑戰。其實,這樣的夏天,不扎堆,不隨大流,做個安靜清涼的個展,也挺好。——本刊特約評論員唐子韜
[林冠]
“催眠”
克里斯丁·萊默茨
個展
推薦指數4
林冠的冷氣開得很足,而展廳內部的景象更會讓你從頭涼到腳。三百多平米的大廳里,倒掛著上百個樹脂做的骷髏頭骨。背景重復播放著略帶恐怖的催眠指令……
骷髏是死亡的象征,在西方文化語境中也常常代表著人類精神的本質。它是去除個體差異之后人類的永恒共性。置身于”骷髏矩陣”中的人們,凝望著緩慢旋轉著的骷髏,或不安地體驗著對集體宿命的嘲弄,或追想人類存在的終極意義,甚或在恍惚中往復了自己的前世今生……
展廳內部的隔墻上,是用豬血在宣紙上潑就的骷髏形象,令人更覺狀況嚴酷,神經緊張。
[墻美術館]
“30天”周斌計劃
推薦指數3.5
周斌計劃將行為表演控制在一段時間單位內。30天的計劃,每天次行為,一次記錄。并且在網絡發布日記和視頻。每一天,藝術家都要為“生產”一件作品而思考,然后,在特定的時間段完成。而實際上,所謂計劃并無真正計劃,思想是每次逼迫出來的結果,作品間也并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系,每一個作品是思想和身體在日復一日的摸索和碰撞中隨機產生的。這就更像是一個人的行為藝術聯展。其意義也并不在每個作品本身,而是整個展覽的過程。但如果身體和思想都是工具,是什么構成了作品的意義?這個展覽似乎讓行為藝術回到了最原始的狀態。或者說,它更像是中國當代藝術中行為藝術現狀的一個縮影。
[空間站]
千重界
推薦指數4
“千重界”是個會讓人覺得充滿了宗教意味的展覽。
不大的展廳各式各樣的瓶子擺滿了兩面墻壁,北京的藝術家劉卓泉在收集來的酒瓶、藥瓶里面,用內繪的方法畫出了世間萬象。每個瓶子表面的現實世界是人物、植物、鳥獸蟲魚,讓人想起“一花一世界”的雋語。
展廳的另一部分.被來自海外的藏族藝術家貢嘎·嘉措的作品占滿,這個曾生活在倫敦、紐約的藏族藝術家,用古老的波普拼貼法制作了佛陀的形象。具有唐卡樣式的佛陀剪影是由一片片很小的世俗消費圖案組成的。這些花花世界的符碼真的才是構成無極境界的材料嗎?
[印象空間]
入城記
推薦指數4
2010年6月19日下午,《人城記——王強、鐘錦沛作品展》在北京草場地藝術區印象空間畫廊舉行。此次展覽由中國現當代文獻研究中心支持,年輕策展人彭瑋策展。策展人將藝術家王強的作品稱之為《日光之城》,而將年輕藝術家鐘錦沛的作品則被歸為《暮光之城》。雖然兩位藝術家關注的內容不同,但是當觀眾走進展廳就能感受到強烈的都市氣息。王強的作品似乎選擇的是隨手抓拍的圖片,定格在一瞬間,卻通過對某個細節的放大刻畫,剝離掉無關的因素,成為以個人方式對于生活的解讀。在鐘錦沛的畫面中,原始、冰冷的直線,敘事性的圖式結構,架構出一個由鋼筋水泥鑄就的“都市森林”。
[Hadrien de
Hontferrand畫廊]
1955--1975肖像20年
推薦指數4
7月4日,Hadrien de Moniferand畫廊推出1955至1975年期間部分中國藝術家創作的肖像作品。展覽聚集了多位具有開創性的藝術家和一批此前很少面向公眾展出的具有歷史性的藝術珍品。來自廈門、廣州、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區的70余位參展藝術家以不同的創作風格和教學方式,將西方藝術同中國當代藝術緊密聯系起來。展出的這些早期肖像畫手稿真實的反映了藝術家當時的創作狀態及水平。
[今日美術館]
申玲、王玉平聯展
推薦指數4
近幾年申玲、王玉平夫婦兩個人沒有共同辦過畫展,因此,此次在今日美術館展出的作品,大多是藝術家近兩年的新作。雖然他們的風格基調基本沒有變化,但他們對生活的體察則更加具體實在。由于兩位同事、學生朋友眾多,這次展覽可能是本月人氣最旺的展覽.展廳內聲音之噪雜直逼南非世界杯之嗚鳴祖拉。
[泰康空間]
51平方裴麗
推薦指數3.5
裴麗生于1985年,是一位非常年輕的藝術家,這件作品可以說是她的畢業作品《丟失了些什么?》的延續,卻一改之前強烈的形式,變得“溫柔”起來。藝術家用自己敏感的神經注意到身邊丟失了的東西。現場的聲音來自UVB-76,一個俄羅斯一個神秘短波無線電臺的呼號,它一直重復發出一個呼聲,1982年首次被探測到,但在今年的6月6號卻突然消失,電臺的意圖至今還是個迷。裴麗把聲音重新混音,與從老家帶來爺爺保存了20多年的樹根一這兩件失去的東西共同放在一潭黑水之中,展廳暗淡的光線也讓到場觀眾體會到了藝術家所布置的憂傷、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