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圖加特的警察將高壓水槍和胡椒噴霧對準了抗議強拆的市民。
我沒有想到,平生第一次遭遇高壓水槍和胡椒噴霧竟然是在德國斯圖加特。
警察用喇叭喊話,市民們沒有退卻,依然在用石塊阻擋警察們的步伐。然后只見一道道強烈的水柱沖向抗議最前線的民眾,尖叫和謾罵聲四起。很多人向我所在的方向逃來,其中有一部分捂著眼睛、像是落湯雞似的被架了出來。更多的人高喊著“人民公敵”、“警察鎮壓人民”、 “為你們感到羞恥”等口號退到稍遠的地方,再一次聚在了一起,不管是男女老少都在哭泣。
這就是斯圖加特延續了數月的抗議強拆最前線。
他們要保護什么?
斯圖加特所在的施瓦本地區原本是德國最為保守的一個區域,這里是工業重鎮,經濟發達,人民生活節省、遵紀守法,幾乎從未舉行過大規模的示威抗議活動。但是,這個山城寧靜的秋天因“斯圖加特21”工程點燃了。
9月最后一個周末,我們應邀參觀斯圖加特市,其中一個主題恰好是媒體熱議的“斯圖加特21”工程,簡言之就是總火車站的改建與擴容。上萬名居民對于工程耗資巨大、政府事先沒有充分采納民眾意見、占據過多的公共空間和綠地等問題表示抗議。
9月30日,《世界博覽》記者先與“斯圖加特21”項目建設方的總工程師約好采訪。他介紹說,“斯圖加特21”工程是歐洲高鐵網絡現代化的一部分,將原來總火車站的一端改為地下貫穿式的車站。這一高鐵網絡的兩端連接著巴黎和布達佩斯, “將會使斯圖加特成為歐洲的新中心”。工程中還有一部分是將現在的宮廷花園改建為高檔寫字樓和商場。整個工程預計在2030年后完工,總造價約在167億歐元以上。
我原本還有一些疑問,但是這位先生看起來已經害怕被人提出任何問題了,只是用一些看起來既超前又實用的示意圖和一堆專業詞匯打發了我們。
我們只好按計劃前往市中心的宮廷花園。宮廷花園是由著名建筑師托瑞于18世紀設計的作品,是一條連接市中心的宮殿和內卡河的u形綠化帶,備受市民珍愛。
機場、車站、步行街、居民樓的窗戶上、自家汽車的后車窗,走在斯圖加特街頭,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一個黃色的標識,框內的“斯圖加特21”被畫上了黑叉。
街頭的市民告訴記者,最近的幾個月來,每逢周末,總火車站周圍就聚滿了反對拆除老火車站的抗議者。他們按照事先向警察局報備的路線游行,集會人群手持綠色氣球,有說有笑,大多數時間非常有秩序。而警車總會遠遠地隨行,不會上前干預。
抗議者中不乏城市規劃的專家,他們設計出另一套方案——“終點式火車站21”,火車開進之后還需要原路返回才能開出來,而非直接貫穿。這樣一來就不需要在地下幾十米深處開掘隧道、建設月臺,減少了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建設周期也不需要20年之久。
目睹警民沖突
不遠處傳來一陣歡呼和鼓掌聲,只見一個吊籃似的裝置緩緩降下,將騎在樹上的環保主義者送下地面。我抬頭一看,原來每棵樹上都有幾個這樣的人,有的搭建了小樹屋,有的只是站在薄木板上,看起來很危險。他們舉著的標語上寫著“人在樹在,樹亡人亡”、“只活在地面上”等等。
一位“樹上男爵”接受了我的采訪。他出生于1980年,是地道的斯圖加特人,為了參與抗議辭掉了工作,已經在樹上住了2個多星期。他說: “我們愛斯圖加特,到處是綠樹,到處是低矮的樓房,沒有大城市的冰冷和壓抑。我們不希望以后走在大街上就跟在漢堡和柏林的市中心沒什么兩樣。”
抗議人群中不僅有憤怒的年輕人,還有哭泣的老人。我與年近七旬的漢斯勒夫人攀談起來,她說這輩子第一次到街頭抗議,政府在這個工程上所表現出來的姿態太令民眾寒心了。 “總火車站的一側被拆除時,我覺得生命中的一部分都被帶走了。”她寧愿不要現代化,也不愿意自己的城市背負財政和環境的雙重風險。
這時,遠處傳來一陣騷亂,警察開始用喇叭喊話,然后只見一道道強烈的水柱沖向抗議最前線的民眾,尖叫和謾罵四起。很多人向我所在的方向逃來,其中有一部分捂著眼睛,更多的人邊喊口號邊倒退。據德國媒體報道,當天有400多人受傷,至少4人會永久失明。
有一位老者對記者說,斯圖加特的警力絕對沒有這么多, “他們肯定是從別的聯邦州調來了警察,他們是早有預謀的!這樣的事情怎么會發生在德國?我實在難以相信!”
很快,心灰意冷的市民就被警察清場。但是第二天,斯圖加特的街頭聚集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游行,大概有10萬民眾走上街頭。這一次不僅是針對“斯圖加特2l”工程,更是針對警察暴力執法的行為。
“德國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于中國”
暴力沖突引發了德國媒體的關注,新聞畫面上不斷播出現場的畫面,各家公共電視臺更是對此進行激烈的討論。
在德國電視二臺的脫口秀節目中,工程承建方之一的馬丁·海瑞克應邀出席。 “斯圖加特2l”按照原設計需要將月臺建設在地下深層,工程必須要采用該公司的全斷面隧道鉆掘機,他的公司無疑會從中獲益匪淺。
在與反對者代表的辯論中,馬丁·海瑞克以中國為例,解釋基礎設施建設對于當地的重要性。
他認為,斯圖加特雖然是巴登符騰堡州的首府,但是基礎設施過于落后,已經制約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 “德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甚至落后于中國,”他說, “我剛結束中國之行,對于大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備感到震驚。通常來說,像是‘斯圖加特2l’這樣的項目在那里幾乎不會受到任何阻力,也不會引發這么大規模的抗議活動。當然也給當地創造了很多工作機會和巨大的經濟效益。”
且不說中國的例子是否具有說服力,現場的嘉賓與觀眾更為關心的是這一工程能給市民帶來些什么?政治家許諾的未來是否比現在所失去的更美好?
當然,許多人愿意相信未來。根據德國《明鏡》周刊在巴登符騰堡州所進行的調查顯示:截至10月7日,1002名受訪對象中有46%支持“斯圖加特2l”工程,他們認為更為快捷便利的交通將改變這個城市的未來,帶來更多展會和商業機會;而反對修建新火車站的受訪者有42%。
雖然反對者的聲勢不斷壯大,支持“斯圖加特21”的市民也希望表達自己的意愿,也開始組織活動。從9月中旬起,一個名為“斯圖加特向前走”的團體固定每周四集會,大約有2000名市民參加。他們同樣選擇了宮廷花園,通過跑步、騎自行車和滑滾軸溜冰等和平方式來表示支持這一工程。
德國總理默克爾對此表態: “斯圖加特21”工程是她制定的歐洲政策中的一部分,而她的政策并非根據有多少人走上街頭而決定。截至2010年10月中旬,斯圖加特政府已經部分暫停工程,等待聯邦政府的最終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