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國家有一條共同的邊界以及一段歷史的恩怨。
印度沒有始終如一的外交政策,而是隨著國內的政治經濟事件而起伏。早在數十年前,這個國家便完全被加瓦哈拉爾·尼赫魯的知識分子浪漫主義世界觀所支配。
中印兩國邊境已經平靜了20年,但爭吵卻從未中斷。然而,兩國之間的貿易依然繁榮。他們在世貿組織和氣候談判中彼此合作。溫家寶總理曾對印度總理辛格表示, “當我們的手握在一起時,全世界的目光都將聚焦于此。” 但深刻的懷疑依然存在。觀察家認為,雙方的“墨守陳規”以及彼此的敵意清晰可辨。許多印度人因為一種“包圍心態”而痛苦不已,認為通過與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結盟,中國實施了對印度的包圍。此外,印度還無可救藥地陷入了軍備競賽,對于中國人的懷疑在印度人之中代代相傳。
辛格算不上職業政治家。他是個有點靦腆且怕事的人。但這種表面上的缺點或許正是他的長處。他不會帶有心胸狹隘的歷史觀,也不會遭受印度政治家們特有的短視、情緒化決策所帶來災難的折磨。他擁有幫助自己怎樣理解世界的智庫機構。辛格曾與小布什總統建立了異乎尋常的友誼。一方面,他被廣泛批評為“印度最弱的總理”,但另一方面,他卻似乎愛上了那位“美國戰爭販子總統”。
這是因為美國可以用“印度牌”來對付中國嗎?或是印度可以用“美國牌”來對付中國?又或是這些被印度和美國玩弄于股掌之間的幻想中的牌會令中國愈加謹慎?簡氏海外報告曾就此訪問80名印度及美國軍方人士,并指出,“在未來,無論作為經濟還是軍事方面的競爭對手,中國都代表著美印兩國最大的安全威脅”。一名美國官員甚至這樣說:“我們需要一個朋友,以便在2020年有能力幫助美軍對付中國威脅。”這些問題的答案將主導2l世紀的風向,并將貫穿整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