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鉆石消費國。作為世界鉆石加工中心,印度開始猴急了。
當3000年前一個印度人發現第一顆鉆石的時候,他不會想到,這本屬于神的珍寶在許多年以后可以為平民所擁有。
當一個叫雅麗斯的平民女子因得到法國國王查理七世的垂青而打破了只有圣母才能佩戴鉆石的禁令,使普通女人電能佩戴鉆石時,她不會想到,許多年后這一圣物會成為所有女人都為之心醉的愛情信物。
當16世紀歐洲與印度之間的鉆石交易走向興旺繁榮時,人們不會想到,鉆石交易會從印歐擴展到全世界,而當時還游離于這條交易線路之外的美國和中國在日后會成為世界最大的鉆石消貲國。
“下一站天后”
上海鉆石交易聯合管理辦公室今年1月份發布信息稱,2009年國際鉆石市場受金融危機影響普遍表現低迷,而上海鉆石交易所鉆石進出口、交易額實現穩定增長,在全球鉆石市場中一枝獨秀。中國更是超越日本,成為位列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鉆石消費市場。
“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再加上鉆石文化在中國的成功推廣使得鉆石消費需求迅速上升”。中國珠寶協會鉆石分會主任劉建華說。他表示,最近鉆石的消費和投資很熱,許多人都向他咨詢或詢問了鉆石方面的問題。
“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鉆石業的壟斷巨頭戴比爾斯公司(DeBeers)打造的這一經典廣告語早已深入中國人的心中,鉆石作為永恒、財富與身份的象征,成為眾人都夢寐以求的珍寶。而鉆石本身的價值以及一直以來在市場上良好的保值和升值表現又讓鉆石具有了投資品的意義。
特別是在目前通脹的壓力下,存錢就意味著資產的縮水,人們自然要選擇投資來保證自己的錢能“值錢”。相對于股市和樓市的不景氣,2010年以來,黃金的價格漲幅達到12%,而鉆石則達到了17%。
當然,作為傳統的投資與保值的工具,黃金獲得了最多的青睞,而一向價格穩健上升又屬于稀缺資源的鉆石也悄然成為投資客眼中的“下一站天后”。在許多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看到諸如“鉆石成為炒房團下一個目標”、“股市樓市不景氣,炒家開始玩鉆石”、 “煤老板一次買下20顆裸鉆”等內容。
“珠寶市場與國力有關,曾經最大的市場是歐美,而現在印度與中國是增長當中的新興市場?!遍L期從事珠寶研究工作的黃景路告訴《世界博覽》記者?,F在,盡管中國前景看好,但處于緩慢復蘇中的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單一鉆石市場。
印度急了?
中國對于鉆石不斷上升的需求一方而讓世界鉆石行業感到欣喜,特別是在2009年,中國市場一枝獨秀的表現照亮了一片黯淡的鉆石市場。但另一方面,也讓傳統的鉆石消費雨和切割生產國印度感到有些不安。
今年4月,英國《金融時報》的一則報道提到:印度鉆石切割及拋光業代表在新德里游說政府,要求反擊中國在非洲獲得原鉆的努力。隨著國內鉆石需求上升,中國希望發展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切割及拋光行業,而印度高管將此視為該國鉆石切割及拋光業而對的最大威脅。
從這則報道中,我們似乎能嗅到一絲兩個大國爭奪資源的火藥味。
在2009年6月《中國日報》的一則報道中也稱:毫無疑問,印度是世界上塌大的鉆石加工國家,但是這一持續了多年的位置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歷史。作為世界第二大鉆石加工國的中國很有取代印度這一地位趨勢。
而在《世界博覽》記者向歐陸之星鉆石(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杰就這一消息求證時,他表示雖然中國的人工費用較低,工人的技術水平電不錯,但是印度的鉆石加工有長期的歷史積淀,已經形成一套家族式、作坊式的生產鏈條,而目,人工費用較之中國仍具有不少優勢。中國要取代印度的位置并不容易。事實上,業界也認為中國對于鋼鐵和石汕等戰略資源的需求更為強烈,而鉆石資源的重要性是放在第二位的。
也有報道稱,印度不但仍然保持著龍頭地位,還在努力向鉆石設計業轉型,因為設計業遠比加工業的利潤大得多,如此電能保持在鉆石行業的領先地位。
“鉆石之國”憂出有因
但作為占據了世界鉆石加工市場60%的份額、在鉆石交易上又頗有勢力的國家,印度難免會對后來者有所警覺。
印度人自古就對鉆石有特別的喜愛,鉆石曾是古印度的特產,也曾是利姓高貴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們的專屬之物,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鉆石中最有名的“柯~依諾爾”(如今鑲嵌在伊麗莎白女王母親的王冠上)和“希望”(即著名的“海洋之心”)都出自印度。而沿襲了悠久傳統的現代印度鉆石加工業在20世紀60年代興起,加工中心主要集中在孟買和蘇拉特。
在西部港口城市蘇拉特,數十萬的工人靠著代代相傳的手藝將一顆顆毛坯鉆打磨成晶瑩剔透的加工鉆石。雖然工作的條件很艱苦,但是對于大多來自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的工人來說,這門手藝給他們帶來的收入幾乎是當地平均收入的5倍,因此,鉆石加工這門行當無疑是相當熱門的。這些在簡陋的車間里,從工人粗糙的手中打磨出來的鉆石最終會流向世界各地的高級商場,在伊人的纖指上熠熠生輝。
據報道,2007年印度鉆石出口額達到了110億美元,而花在毛鉆進口上的錢只占到了出口額的25%,鉆石加工業為印度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因此印度也一直在積極地和南非、俄羅斯、博茨瓦納等鉆石出口國以及礦業公司接洽,保證獲得穩定的毛坯鉆石供應。
而在世界鉆石的交易中心比利¨q的安特衛普,印度鉆石商人也控制了鉆石交易的主導地位。安特衛普是比利時的第二火城市和世界第四大港口,全球80%的毛鉆和50%的加工鉆石都是在這里交易的。曾經,這里是猶太商人的天下,而印度商人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在這里闖出了名堂,如今已經與猶太商人平分秋色,甚至勝過一籌,他們通過家族產業的方式控制r這一“璀璨”的行業。
但是作為鉆石的圳工地而非產地,印度一直在原料方面受到限制。如果不能保證原料的穩定大量供應,那么印度的鉆石加工業將會受到很大影響。而近鄰中國的鉆石加工業正在興起,以精湛的工藝和較低的人工費用對印度形成了一定的威脅,甚至有報道稱不少印度鉆石公司已在中國設立加工廠。而華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調查報告顯示,印度目前在全球鉆石加工行業中約占57%的市場份額,到2005年可能下降至49%。因此,印度這個“鉆石之國”的擔憂確實并非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