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聯系并采訪了數十位離開大城市回到家鄉發展的年輕人,其中四位的經歷最具代表性。他們的情況并不能證明某種趨勢或必然,但總有些東西與他人共通。
出城者:于濤
年齡:26歲
學歷:碩士
目的地:南寧
話語:有時坐在公車上,感覺車窗外的北京像是電腦游戲中的背景一樣,豐富細致,但卻觸摸不到,無法互動。
老家在廣西的干濤2003年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他也在這里讀完了研究生, “青春的一大半就這么獻給了首都”。讀研時的第二份兼職讓他切身體會了在京工作的艱辛——在新國展給 家廠商做翻譯,每天在順義區與朝陽定福莊之間的來回奔波。干濤實習所在的人民日報社距住地“只需”40分鐘車程,但每次擠入沙丁魚罐頭一樣的公交車時,他還是會想念家鄉閑適的生活。
在讀研的第一年,于濤就有了離開北京的想法。除了對房價的無奈、交通的壓力、生活習慣的差異、家人朋友不在身邊等因素之外,他總覺得身在北京有一種疏離感: “我得到的實習工資與我了解到同事的收入,使我感到‘想做房奴而不得’的苦楚。北大人大的碩士博士比比皆是,我的發展空間十分有限。”
于濤說自己對大城市的各方面都沒有什么不滿意,但即使能做到物質上的富足,內心的疲憊也無法彌補。他畢業前在家鄉的單位實習過幾次,因為家人在當地的關系較“硬”,今年7月畢業后,于濤按照既定的計劃進了事業單位,目前尚在試用期,月收入2千元左右,轉正后有三四千,而在南寧的花銷比北京低不少。 “工作不累,上下班耗時較北京短很多,而且副業在順利開展當中。生活悠閑,每晚都約上幾個好友喝茶聊天,感覺日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至少不像在北京那樣看不到前途?!?/p>
回到家鄉后,于濤與家人在起的時間更多,與以前的高中摯友關系也更為密切,一切順利地計劃自己所謂的“副業”。不過回家也不是一切都好,碩士階段認識的女友就和他分手了,因為女孩要留在北京。 “以后如果有錢了,我還是不會回到大城市,有可能的話會移民吧?!?/p>
出城者:吳巍小許
年齡:29歲
學歷:碩士
目的地:某沿海城市
話語:永遠無法適應封閉的生活圈子。
吳巍2005年從英國歸國、來到北京的時候,原本只想和女朋友小許玩上兩個月就起回自己的老家。可小許卻一到北京就開始認真找工作,很快就在一家知名外企開始實習。吳巍頭天打電話告訴父母說要晚些回去,第二天爸爸就給他找好了工作——到自己的一個朋友開的廣告公司上班。
這是一家業內著名的4A廣告公司。吳巍知道自己在這里干不了多久——父親是某市某局局長,母親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還等著他回去幫忙。于是他就在北京邊工作邊玩。之后的三年里,父母幾次催促他們回去,但都因為女友小許的不斷晉升而耽誤了。
2008年,已經當上了董事長助理的小許還是放棄了工作,和吳巍一起離開了北京,因為吳巍父母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回來結婚,要么就分手。他倆離開北京稱不上“逃離”,畢竟吳巍的父母在北京還有兩套房產。他們的婚禮很風光,從北京遠道來參加婚禮的雙方同事就坐滿了10桌,來回路費、住宿費都由新人出,就連見多識廣的4A廣告公司員工都不得不承認,這是他們見識過的最豪華的婚禮。
之后吳巍就在媽媽的公司里幫忙,半年后自己又在當地注冊了兩家公司,一家搞廣告,一家做公關。他常在msn上對從前的同事們說老家的生意好做,北京的同事們私下聊天時都認為 “還不是人家有一個好爹,文強也不過是個地方上的局長嘛!”
今年五一,小許一個人回了北京,她說自己永遠無法適應封閉的生活圈子,他們已經離婚。小許回到了原來的公司,離開北京的兩年對她來說意味著什么'現在,她在采購部門工作,雖然常常需要往外跑,遠不如之前的總裁助理光鮮,但她覺得這個崗位的發展前景更好。
出城者:小周
年齡:28歲
學歷:碩士
目的地:福建
話語:自己從考上大學那天起,就夢想著擺脫父母的操控和安排,怎么快到而立之年,又一次回到了起點?
小周,1982年出生,高考考入中國農業大學,畢業之后留在北京工作,并在北工大讀了在職研究生。畢業后,小周在商務部下屬的一家信息安全公司就職,辭職前已經擔任項目經理,并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員工。
他的家鄉遠在福建,父母均為公務員,家境很好。父母一直希望他回去工作,而他自己也懷念故鄉的閩南語環境。但是由于北京的氣候比福建更好、發展機會多且更為自由,所以猶豫了幾年都沒有做出決定。小周2004年開始工作,那時候北京的房價剛剛“起跑”,有好幾次在北京買房的機會,但是均遺憾錯過,有一次還因為托人被騙走4萬塊錢,雖然要回來了一部分,但是小周對北京的房子徹底死心了。
小周的父母一直沒有放棄動員他回家鄉。在母親的眼淚攻勢下,他終于答應在這個夏天離開生活了10年的北京。受父親的關系照顧,小周回去的第二周就去市里的路政工程部門上班,并過起了幾乎每周出差一次、每天陪領導喝酒應酬到半夜的生活。這與他在北京的宅男生活相差太遠,一時間讓他覺得非常迷茫。
雖然生活條件和家庭關系上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是精神和愛好層面的落差讓他無所適從。父母見他初步安頓下來,就開始著急為他安排相親,小周卻怎么也不能接受——自己從考上大學那天起,就夢想著擺脫父母的操控和安排,怎么快到而立之年,又一次回到了起點7
因為剛回去不到3個月,小周對于今后的生活還沒有明確規劃。他很想離開,又怕父母傷心,加上在北京的經歷讓他體會到“只有賺錢才是王道”。他希望能在工作之余做點兒生意,過踏實平淡的生活。
出城者:小林
年齡:25歲
學歷:本科
目的地:云南
話語:小地方更要講人情世故,做得好不好倒是次要的,一不小心得罪人了就不好過了。
某重點大學英語系畢業的小林在北京痛苦掙扎了兩年以后,還是回云南老家了。
這個安靜踏實卻又有些倔強的女孩,當初天天起早貪黑地滿北京跑,到處找工作,寧可住地下室、啃干饅頭也不愿意回家碰碰運氣。但看著自己的薪水比大部分同學要低,做的工作又是些看不到前景的雜活,一直堅定地要留在北京的她終于動搖了。
“其實我到現在還是很喜歡北京的包容與文化氣息,”小林說, “我要是混得風生水起的,哪怕生活能讓我看見一線希望,周圍的人能再多給點鼓勵,應該也不會離開吧。”抱著隨便試試的想法,小林回家報考了公務員。原本她想考不中正好能堵上不斷勸她回去的家人的嘴,卻沒想到自己竟然考上了。
朋友們都覺得小林創造了奇跡——她基本沒做;隹備,家里也沒有什么背景,卻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云南一個旅游城市的公務員。“在那么好的環境工作還能多活幾年呢1”在北京奔命的同學們都很羨慕她。
但是在小林看來,美麗的風景只是屬于游客的,這只是個比別的地方商業氣息更濃的普通城市。雖然離家近了點,一切卻還是很陌生,也沒有朋友。她發現,在這樣一個沒有半點人脈積累的地方重新開始還是很難,成本很高。生活設施雖然不比大城市,工資低、消費卻不一定低多少。
小地方各處的勾心斗角更是讓小林不快。“來了才知道,小地方齷齪的事多著呢。現在工作中一切關系都是人際關系, 切問題都是政治問題,小地方更要講人情世故,做得好不好倒是次要的,一不小心得罪人了就不好過了。感覺這樣混日子心還是很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