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看了你一眼后,就告訴你身體哪里有問題,你可能會驚嘆他(她)真的很“神”,其實,這就是他(她)掌握了中醫學里的從氣色看健康的技能。常教授上期給大家講了如何從舌頭看身體狀況,這期給大家講如何通過“望氣色”來看一個人的健康狀況。無論是一名美容師、美容導師、美容院老板,還是普通人,如果能掌握這門技能,便可在第一時間拉近與顧客或陌生人的距離,從而獲取對方的信任。
古人給氣色起了一個文縐縐的名字——“華”
何謂“氣色”?氣哪有顏色啊!但我們對“氣色”是那么敏感?!皫兹詹灰姎馍趺茨敲春谩?,“最近氣色怎么那么差,是不是身體哪兒有毛病了,要不要去醫院查查啊”,中國的普通老百姓都能脫口而出講到“氣色”,可見關于氣色的理念由來已久。實際上,氣色最初是被稱作“華”的。
古人給氣色起了一個文縐縐的名字叫“華”,就是指臉上的潤澤度,皮膚的水分夠不夠,臉上有沒有光澤,這兩者結合起來才是一個正常的“華”的呈現。每個人臉上的“華”都不同,所以把華值從0~1000分定一個數值。我們只要稍微用心,就會發現不同人的華值真是千差萬別。
華值的高低體現一個人身體內氣血的水平,身體氣血的水平高,臉上所表現出的華值就高;身體氣血的水平低,臉上所表現的華值就低。一個情緒穩定、飲食恰當、勞逸結合、常做養生的人,華值絕對要比經常生氣、三餐不定、不做養生的人要高得多,那些病入膏肓的人華值就更加低。
一定要對“浮華”加以重視
有一種特殊的“華”我們一定要重視,這就是“浮華”,所謂“浮華在面,必有大患”,如果一個人臉上呈現出了“浮華”,說明其身體內一定存在著健康隱患或有重大疾病將要發生。這樣的人一般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臉上的華值比較高,一般在80~90分,從外表看其面色白里透紅;二是順著這個人的臉往下看,其身材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棗核形,頭往后仰,后頸會隆起好幾道肉折,頭往前低,已經看不到自己的腳尖,與人握手,手未到肚子先到了:三是這樣的人你與其交談時一定發現其很忙,生活方式極度不規律。具備這三個條件,那這個人臉上呈現出的高分值的華就是“浮華”,其在未來半年內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因此,一定要重視“浮華”,想想扮演毛澤東的特型演員古月、胖胖的小品演員高秀敏、說相聲的馬季,這些人在生前都有“浮華在面”的情況?!案∪A”就是我們身體亮紅燈的信號,如果抓住了這個信號,并對身體進行及時的干預調理,就會避免一場重大疾病的發生,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個信號,忽略了它的風險,結果可想而知。
提防“假華”
另外,我們還要提防一種“華”——“假華”,即由現代高明的化妝技術所掩蓋的“華”。這種情況多見于女性,很多中青年女性外表看起來皮膚細膩、白里透紅、神采奕奕,可是卸了妝后真是慘不忍睹,嚴重的氣血不足表現在臉上的氣色很差,可那顆愛美的心讓她用化妝來呈現給大家一個假象。這些“假華”的女性朋友們也是值得社會重視的,她們肩負著事業、家庭的雙重壓力,是典型的亞健康人群。
當今社會在亞健康這個范疇的人大約占全部人群的75%,這么多人中如果只有極少數人了解養生知識和評價健康的方法,將無法改變這個數據,作為每一位倡導養生理念的人,有責任通過一些方式讓更多的人認識養生、健康生活!
那么美容院就可以通過終端活動的方式讓顧客掌握這些基本健康評價的技巧,使其不僅為自己的身體健康,也對周圍的親人、朋友做一個正確的健康評估,讓更多的人重視養生和調理,這些知識很簡單,便于學習和傳播,在自己的家里也可以去復制這些小技巧,從而產生一種全家學養生、重調理的氛圍,這對于美容院和顧客都將產生雙贏的效果。
開展終端活動要將傳播養生知識放在首位
企業有沒有清晰的價值判斷體系,有沒有明確的行動綱領,有沒有清晰的道德定位,決定了其傳遞給顧客的信息是不是值得信任的信息。因此,在終端活動當中,要從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以及道德等四個方面,對顧客進行理念的輸導,同時要理念與技能并重。
開展終端活動時,假如你沒有一個清晰的理念引導,而只講技能,顧客很快就會忘掉,而如果空談理念不談技能,這場活動也是失敗的。只有在談完理念之后緊跟著進行技能的講解,并且一堂課至少有兩三個亮點,才能緊緊地將顧客團結在你周圍,愿意對你產生更大的信任,來買你更多的卡和產品。而這些技巧如同看氣色、看舌頭的知識一樣,看起來很簡單,卻非常實用。
組織終端活動的目的一定要明確,很多美容院只是為了賣貨而促銷做活動,這個目標只能讓你功虧一簣。正確的方式應該首先把傳播養生知識,為顧客答疑解惑放在首位,建立了這個重要的彼此信任后,才能達到商業的需要。同時我也在這里呼吁美容機構的老板應該提高自身素養,做一個有責任心的賺錢人,才能最終帶領企業夢想成真。
小結
前幾期常教授從當今美容院面臨的發展瓶頸的角度,有針對性地解讀了中醫診斷技巧及黃金話術,在市場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眾多美容養生館的經營者和美容導師紛紛表示收獲很大,希望常教授繼續在本雜志上指點迷津,徹底打破中醫診斷在美容行業上的運用瓶頸。為此,本雜志下期將繼續請常教授做中醫診斷之面診、手診等方面技巧的講述,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