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中關村核心區,被北大清華等名校包圍著,中關村時尚體育健身中心網球館的地理位置不可謂不得天獨厚。雖然有著政府出資的背景,但它能在網球產業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得像今天這般的有聲有色,卻也并非一帆風順。
這是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坐落于北四環的海淀區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的海淀體育中心院內,東臨北京大學,南臨硅谷電腦城,西臨芙蓉里小區和稻香園小區,北臨清華大學。單是這中關村附近就有35萬居民,聚集留學生7千多人,科技人員十幾萬人,此外,三千多家企業扎堆于此,其中重點企業達到上百家。
就在這國務院特批的自主創新核心區,為了滿足大眾健身的需求,以中關村的名義,由海淀體育館、海淀游泳館、海淀區第一綜合訓練館、第二綜合訓練館和海淀區體育場這“四館一場”組成、總面積達到4萬多平方米的中關村時尚健身中心就此應運而生。同時,它亦是一所集體育運動、體育訓練、體育競賽,體育培訓、休閑健身為一體的大型綜合體育場所。
室內網球場8片(內設VIP房四套)、室外網球場2片,這僅是北京市中關村時尚體育健身中心的其中一小部分,但這小小的網球在這里卻也扮演著難以替代的重大角色。
撤銷分包商,實現“大一統”
趙志華,北京中關村時尚體育健身中心總經理、北京興海體運動俱樂部董事長,他的出場尤為關鍵,他的“體育產業化”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盤活了整個健身中心,這一切都要從他2003年接手管理海淀體育中心開始說起。場館如何運營,其實大多經營者和管理者在最開始的時候心里都沒底,最常規的做法就是外包,將各個場館分割出去讓承包者自己摸索經營之道。當時的海淀體育中心分包商就多達9個,各自為政、獨立經營。
2003年,趙志華被海淀區體育局任命為海淀體育中心的負責人時,盡管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但他還是感覺自己碰到了一顆“燙手山芋”。“欠水電、欠房租,一來就要和他們(分包商)打官司。”趙志華回憶道。贏下第一場官司后,趙志華立即清理了4個誠信度極差、經營和管理不善的分包商,隨后的兩年里,他終止了與所有分包商的合同,把海淀體育中心的所有場館和體育設施陸續收回。
這是趙志華邁出的艱難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這為他今后“一體化”的經營管理打下了基礎。“自己管理,在應急之時,我就不用和第三方對話,直接跟客戶溝通和協商,避免了很多麻煩,要知道,第三方往往都是有附加條件的。”試想一下,如果按照原先“外包”的模式,趙志華就要分別和9個“老板”周旋,本來一句話、一個電話的事情,他得費多大勁兒?
話說回來,掃除了外來的障礙,所有資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如何去調配?對“體育產業”有著多年研究和實踐經驗的趙志華心中自有一盤棋。“雖說都是體育項目,但是這產業里還是有很多東西要去做的,同時抓肯定抓不過來,那就有重點項目和先后之分。”這其中,由于網球起步較晚,管理尚不明朗化,它的發展順序暫且靠后。而有著廣泛群眾基礎且市場化經營較有經驗、有跡可循的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項目優先發展了起來。
“經營管理其實是大同小異的,經營好一個項目后才有精力去做好下一項。”趙志華總結說。場館慢慢收回后,經營效益增長了,場館利用和調配的空間增大了,整個海淀體育中心的管理往“一體化”方向發展。整個中關村時尚健身中心目前有會員一千多人,趙志華表示,他們計劃在未來的三年里將會員人數發展到5,000名左右。
軟實力的較量,靠細節制勝
網球的時機到了。2000年為迎接大學生運動會而建成的第一綜合訓練館,在2007年重新翻修,此外,在2008年奧運會之后,第二綜合訓練館落成,這其中就有四片室內網球場。這里的室外網球場其實年頭更久遠,早在94、95年那會,就已有6片室外場,而考慮到北方的天氣,網球館的使用率更高,故只保留了其中的兩片室外場。
不管是翻修還是新蓋的網球館,從燈光、場地到包廂等硬件設備都是一流的,而且更人性化。比如軟場地的設置,“在材質上就多了7層膠,球速較慢,可以減少膝關節的損傷程度,深受老年人和初學者的青睞”。采訪中,孫館長向記者透露,這里軟場地的預定率很高,但價格卻與其他場地無異。
“設備先進,這硬件上大多數場館都可以辦得到,關鍵拼的是軟件,如何在細節上‘摳’細了,在待人接物上更讓客人滿意。”由于環境舒適、收費合理、服務到位,從2003年趙志華接手至今,網球館沒有任何一項來自客戶的投訴。
由于這是海淀區財政局撥款建造的場館,海淀體育中心還承載著培養和輸送體育人才的任務。作為回饋,每周一到周五,下午4點到7點,網球館免費向海淀區業余體校的網球培訓課開放使用。
同時,趙志華還善于整合資源。在海淀體育中心有一家四星級的酒店——錫華商務酒店,與中網有著多方位的合作關系,但是卻沒有屬于自己的網球場地,能夠提供網球場地,這正是趙志華的優勢所在,因此,雙方就此達成了合作共識:錫華酒店的客戶如需網球場地或是搞大型的網球活動,可以利用中關村時尚健身中心網球館的資源,反過來,錫華酒店的高端客戶也給網球館帶來了超高的人氣。比如,每周兩次的中網明星隊的網球活動就在此進行,演藝界的諸多大牌明星和導演,如夏鋼、侯詠、尹力、方子哥、蔣雯麗、顧長衛、趙薇、董潔、陶虹、袁泉、臧金生等,都是中網“明星隊”成員,他們的固定活動,讓中關村時尚健身中心網球館里時常星光熠熠。
一套人馬 兩塊牌子
2008年前,有一份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北京市一年的體育產業大概有兩百個億的收人,其中海淀區占了四分之一。滿足大眾健身需求,同時兼顧競技體育訓練,還要與中關村高科技園區人群的運動性質匹配,健身項目多樣化、設施更完備,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海淀區體育中心所需要考慮的。如今,已落成的2,200平方米的健身房,以及將要修建的壁球館,都是為了滿足大眾的多項健身需求而建造的。“中關村時尚健身中心”這塊牌子,也是在經過了申報和層層審核后才拿到了“通行證”。
“‘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與政府之間的合作,以綜合訓練館的名義對話;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則以健身中心或是俱樂部的形式。這樣雙方很容易達成共識,不會有別扭感。”趙志華說。對于網球,遇到大型活動或賽事時,其背后實際運作的新賽點體育公司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而趙志華要做的,就是做好網球館的后勤服務。近兩年來,中關村時尚健身中心網球館成功舉辦的賽事就有2009年中國銀行卡部網球邀請賽、2009年中關村科技園網球邀請賽、2010年全國金融系統網球賽、2010年中歐EMBA校企網球邀請賽、2010年城市網球俱樂部聯賽等。
目前,一個綜合訓練館的四片網球場地就有300多萬進賬,利潤前景相當可觀。趙志華正在籌劃著如何把上午相對空閑的時間更加合理地利用。“老年人或是退休在家的,是否可以利用工會,把他們帶動起來進行鍛煉身體;對于周邊的中小學,是否能列用他們的體育課程,一班40、50人,四片網球場地也夠上一堂網球課了。”據了解,游泳課就已成功地列入了周邊中小學的體育課程,這樣,相對空閑時間段的場地就能得到高效率的使用,同時也促進了該項目的發展。
現在“中國每周兩次,每次不少于1小時的固定網球人口應該在300萬人以上”,而此人群的數量還在以每年10%到12%的速度遞增。隨著網球的快速普及,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尋求為其子女提供專業教學的網球培訓渠道。
趙志華時刻惦記著自己的責任,他說:“海淀體育中心作為大眾體育發展基地,青少年網球發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目前社會上的青少年網球培訓缺乏系統化,孩子接受的網球教學基本都屬于短期行為。鑒于此,海淀體育中心與全國網球服務第一品牌——百動國際網球連鎖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百動國際網球學院星海體基地,引進韓、法、澳、美等國家的優秀網球教練,結合USPTA專業課程以及專業網球訓練設施,打造系統化、長訓制培訓體系,全力為國家培養和輸送優秀的網球人才。”
“體育產業化經營”貫穿了趙志華思考、探索如何經營場館的始終,他認為目前還有很多空間有待開發,如今他正策劃今年底舉辦海淀區高科技人員的各個單項賽事,同時清華同方、清華紫光、北大方正等著名企業才是其尋找商業贊助的目標所指。
目前,中關村時尚體育健身中心在海淀區體育局的指導下,對中關村時尚體育健身中心進行整體改造擴建;整合資源,完善配套設施,以中關村時尚體育健身中心為龍頭,帶動海淀區西北區域公共體育服務業的發展,真正打造成海淀區大眾體育健身服務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