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企業在全球攻城略地的速度要暫緩一下了。關于明年,至少到目前為止,全球市場還沒有傳來任何好消息。
歐洲在一個一個的掉隊:西班牙早已癱瘓,德國補貼還在不斷下調,捷克已幾近宣告休克。剩下的意大利和法國也在不斷削減補貼……同時,新興市場如美國和中國的增長速度仍令人難以忍受。在這青黃不接的年月,中國光伏企業卻還在展開新一輪擴產競賽:英利明年中旬產能將達到1.7GW;晶澳則將現有產能擴張了近一倍,電池產能將超過1.8GW;天臺光能預計明年底時產能可能達到1.5GW;尚德電力則宣布將在上海建1G瓦電池組件基地,今年底產能將達1.8GW。這些在2009年都還只有幾百兆瓦規模的中國企業,正越來越多地進階為“G瓦俱樂部”會員。
這還不算正蜂擁而入的新進入者:宏潤建設、橫店東磁、新華光、中國建筑……僅國內上市公司就有近10家之多,加上國電集團、東方電氣、中節能等攜重金直接上馬全產業鏈的多家國有企業,以及新奧、漢能等希望借此實現轉型的大型民營企業——無怪乎尚德電力董事長施正榮今年在多個場合警告“中國已出現第二次光伏投資過熱?!?/p>
據德國權威光伏雜志Photon統計,今年全球十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商中有九家擴產。今年底前,僅這九家廠商的總產能就將達到95Gw—一接國際研究機構iSuppli公司的預測,這占到今年全球光伏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二。而其預測明年全球裝機將達到20.2GW——有統計顯示,僅中國廠商的產能明年就將達到這一水平。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一屆中國光伏大會上,包括施正榮、高紀凡、顧華敏、瞿曉華在內的多位光伏領導人不同程度的表示明年全球市場將出現過剩(抑或“暫時性的供過于求”)。但就在同時舉行的光伏展會上,幾乎所有的企業卻都在向客戶宣布其明年的擴產計劃——未來五年,全球哪個市場還能滿足如此巨大的胃口?
在市場撲朔迷離的明年,一些三線光伏企業的日子會變得難過。據接近上述企業的知情人士透露,在尚德、英利等一線光伏企業明年的訂單已基本排滿的情況下,截至今年11月,這些企業明年的訂單尚還沒有著落。這意味著馬太效應將在明年越發凸顯——即便供過于求,客戶選擇的仍是一流品牌,拋棄的是三線企業。
不過,這也并不代表第一軍團可以高枕無憂。在國內,他們面臨資金實力雄厚的央企競爭。在外,LG、三星、臺積電等日韓臺資巨頭進場趨勢愈發明顯。當阿特斯電力董事長瞿曉華被本刊問及后者對中國企業的影響時他略顯尷尬:“怎么說呢,嗯……”接下來是長時間的沉默;中電電氣董事長陸廷秀則更為直率,“臺積電的老板跟我們說三年內要降到5毛錢,我們都嚇懵了。”
這些市值都在百億美金以上的日韓巨頭也是中國企業的潛在獵手。中國光伏企業的股價普遍處于歷史低位,如無錫尚德的市值已不到14億美元。事實上,今年韓國大財團韓華集團對林洋新能源(SOLF)的收購,已經掀開了整個大幕(詳見www.gemag.com《生存者法則》)。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認為,明年的兼并與收購將是必然發生的,大規模收購可能會在2014年。
更近一步而言,市場火爆時被掩蓋的諸多產品質量問題,在明年也將迎來一個暴露高峰期,成為加速馬太效應的一個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