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付費新聞是傳統媒體登上互聯網以來最關鍵的盈利嘗試。這方面的探索,鮮有比《華爾街日報》歷史更為悠久、態度更為堅決、成效更為突出的紙媒了自1997年以來,《華爾街日報》一直堅守付費訂閱模式,被魯珀特·默多克執掌的新聞集團收購后,也從未改變。而在如今全球報業一片哀鳴的頹勢下,受益于紙質報紙和數字網絡的有效捆綁與互動,近兩三年來《華爾街日報》無論是發行量還是廣告收入,持續保持逆勢增長。今年年初上任的道瓊斯總裁托德·拉爾森(Todd Larsen)作為公司數字業務策略的總架構師,對本刊解密增長奇跡,無他,“提供偉大的新聞內容,并讓消費者為新聞付費”。
目前報紙的銷量普遍下滑,《華爾街日報》為何能逆勢增長?報紙在美國的日子很艱難。在《華爾街日報》,我們把紙質的內容和在線內容一起出售,這樣,我們既能保持紙質訂戶不下滑,同時吸引了很多在線用戶。之所以能這么做,是因為華爾街日報能提供最好的內容。另外一方面,捆綁銷售使得用戶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看到他們想看的內容。在線付費的模式既幫助了我們紙質報紙的銷售,同時,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廣告銷售。
但在崇尚“免費”的互聯網時代,付費模式備受爭議,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作為出版商,我們在其他形式的平臺上一直這么做,即讓人們為有價值的內容付費。早期,我們開始嘗試付費模式的時候,不少人都認為我們會遇到麻煩——吸引不到足夠的流量,也因此吸引不來廣告商。事實遠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我們達到了訂戶的強勁增長。付費模式最重要的在于,我們可以以多種產品捆綁的形式向外出售產品。而且這一模式對很多方面都是有幫助的,也并非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傷害我們。
那么,這一橫式能否推廣至其他報紙?我并不確定這一模式是否可以適用于其他報紙。因為每家報紙都在創造獨特的內容。你必須有能力做到讓讀者驚嘆,并持續地愿意閱讀你的內容。在道瓊斯,所有的工作都從偉大的內容開始。如果你有偉大的內容,就可以有很強的商業模式。
過去幾百年間,報紙都像是個信息來源?,F在,內容變弱了。報紙從用戶那里收費的能力就會變弱。這會是個極大的挑戰。接下來我們會看到更多改變商業模式的嘗試。
報紙被稱為正在不斷衰亡的媒體。你認為如此嗎?我們不要去定義新媒體或者舊媒體,媒體就是媒體,它可以是印刷品,也可以是在線版本,或者是iPad、iPhone版本,消費者從來不會考慮我到底購買的是哪種形式,他想的是我要買《華爾街日報》。我們希望消費者認為可以通過很多種方式看到我們,而不是去在意通過什么樣的媒體。雖然這個行業并非朝陽產業,人們的閱讀習慣也在發生變化,但對于真正的行業領袖來說,仍有很多機會。我們可以逆勢而上。
亞太市場及中國的讀者能在多大程度上享受到這些內容的價值?過去很多年,道瓊斯都是提供英文版本的產品,用一個產品去覆蓋全球。這讓我們保持了多年增長。現在,我們要變得更加本地化。為此,我們改變了組織結構,加強了本地管理和本地內容的編輯。目前,我們在日本提供日文網站,在中國提供中文網站。在印度,我們保留了英文網站,不過還是做了很多為印度讀者量身打造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地的網站流量增長迅猛。但我們也明白《華爾街日報》的品牌在中國遠不如在美國那樣強勢。所以,我們現階段就是吸引更多的人去閱讀它,而不會推行收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