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對美聯儲定量寬松政策的反對正在蔓延到美國本土,即便是那里的金融人士(financial guys)也對此持批評,態度。當美聯儲想刺激經濟,就按照這樣做能促進國內就業的理論送錢。但毫無疑問,他們不過是用這些錢炒高了金融資產,然后把創造就業的任務留給別人。不管這套理論是否能生效,這些金融人士通過在泡沫中沖浪都變得更有錢了。既然如此,為什么他們——至少其中一大部分——對美聯儲的作為感到焦慮?
第二輪定量寬松政策運行的不如預期。新興經濟體正在加緊對抗流入的熱錢。美國金融人士在寬松政策之前買入國債,希望新興經濟體從他們手中以更高價格買走這些國債以吸收熱錢。但這套理論運行的并不好,因為新興經濟體通過資本控制的方式驅逐熱錢。同時,被新興經濟體擋住的熱錢大量涌入大宗商品,這正是通向通貨膨脹的快車道。而對通貨膨脹的恐懼正嚇走潛在的國債買家。
美國在1990年代就操縱股票市場使其對自己有利。到2000年不能再這樣做的時候,這個國家轉向房地產市場又享受了10年好時光。現在,它絕望地試圖通過政府支出從國債市場獲利,以此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
即便美聯儲將利率維持在零(這將導致未來通貨膨脹高于平均),而且聯邦政府赤字占美國GDP的10%(長期而言這意味著更高的實際利率),現在10年期美國國債仍然只能以2.5%的低利率出售,而此前60年來國債平均利率要高于5%。投資者將國債攥在手里是因為他們認為美聯儲套以更高價格買回去。
市場對美聯儲對策的預期是能抬高國債市場的“伯南克降息”(Bernanke Put)。
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美國金融人士相信的是“格林斯潘降息”(Greenspan Put),以為這位大師能在危機中挽救各種金融市場。但事不如愿。
與此類似,“伯南克降息”也不能通過考驗。美國聯邦政府債務高達9萬億美元,如果美聯儲全部買下,將導致美元崩潰和超級通貨膨脹。
而且,如果它試圖這樣做,購買其他美國債務的投資者(美國在非金融和金融領域還有360萬億和15萬億美元的債務)也會試圖賣出債券。美聯儲不可能買下所有這些債務而不導致災難。所以,“伯南克降息”必然是一場騙局。
這場最近的寬松貨幣給美國經濟帶來震蕩。10年期國債收益迅速從2.5%增長20%到3%。但還是太低。這對借錢的美國政府而言還是很便宜,至少要增長50%才對。如果美國債券市場泡沫破裂,導致的危機將比2008年的更糟。這就是為什么讓騙局繼續下去是第一要義。
然而,定量寬松政策動搖了美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這對金融系統中的玩家而言不是好事。
美國國債泡沫現在還不會破裂。現在的震蕩足以將美聯儲從它的印鈔瘋狂中往后推一點。在接下來的幾周中,我們將能聽到美聯儲官方論調的一些變化。他們對印鈔的熱情會減少對維持美元和降低通貨膨脹的熱情更高。
但美聯儲只是暫時擺脫印鈔壓力。它仍相信自己應該且能夠解決美國的經濟問題,而它唯一的工具就是打開印鈔機。當共和黨控制國會、民主黨占據白宮,在接下來的兩年里,聯邦政府不會做什么真正有助于解決這個國家經濟問題的事。因此,它的赤字仍將維持在GDP的10%左右。美聯儲需要通過印鈔來控制利率。美國國債市場可能很快會穩定下來。更高回報和“伯南克降息”將把投資者吸引回來。然后,美聯儲會找到其他方法來印鈔。
沒有哪個龐氏騙局能永遠持續。伯納德·麥道夫的騙局堅持了10年,但這與經濟系統關系不大。國債市場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對過分供應和通貨膨脹的雙重恐懼會使投資者竭力自保。
通貨膨脹會以食品和石油價格上漲開始。最初,套以核心消費者指數不受影響為理由而告訴公眾沒什么好擔心的。但是,成本上升的壓力會逐漸把大宗商品通貨膨脹放大成整體通貨膨脹。當油價飆升到100美元/桶以上并持續一年時,通貨膨脹預期就會飆升。這可能就是美國國債龐氏騙局崩潰的觸發點,或許就在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