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是被低估的人民幣妨礙了美國企業的對華出口以及競爭力
正如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9月23日與中國總理溫家寶談到的那樣,毫無疑問,中國正在人為地保持人民幣的緩慢升值速度,比前幾個月僅高出2個百分點的最新升值速度顯然不夠充分。人民幣相對于美元的價值需要提高,并要保持持續升值,從而實現兩國經濟關系的重新平衡。
可以理解,美國國會的許多人都對遲緩的人民幣升值速度感到憤怒,并提出了懲罰中國的相關法案,因為正如紐約民主黨議員sen charles Schumer最近描述那樣,這一問題是“哽在我們復蘇咽喉中的—只靴子”。
不過,美國眾議院9月29日通過的《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HR2378)如果被納入法律,只會產生與支持者的初衷適得其反的效果。它不僅不會為美國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還違背了美國對世貿組織所做的承諾,將美國制造業中數以千計與出口相關的現有工作崗位置于風險之中。
盡管總體來講在華經營的美國企業都支持中國貨幣以市場為導向的動議,但代表1200多家企業的中國美國商會反對當前的法案。商會認為美國立法者有更好的方法來為美國人創造高薪就業機會并實現經濟增長。為了促進經濟增長,美國立法者更應關注中國的行業政策、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及市場準入從緊等問題。
該法案的關鍵是新增關稅。就其本身而言,這些關稅將不可避免地引起中國的報復,損害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和投資關系。這些條款可能使奧巴馬總統無法實現其在五年內讓美國出口翻番的目標。中國是美國的第三大和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實際上也是過去五年里增長速度足以趕上奧巴馬目標的唯一一個出口市場。中國采取針鋒相對的反擊對美國制造業現有就業崗位帶來的損失,將遠遠抵消人民幣更加堅挺而為美國經濟帶來的所有收益。
在華美國商人有一個共識,并不是被低估了的中國貨幣妨礙了美國企業對華出口以及參與中國競爭的能力,在提升在華美國企業的競爭力方面。至少有十大問題比貨幣升值更加重要。例如,中國日益增多的一整套行業政策對美國經濟的成功所造成的障礙就遠遠大于貨幣問題。
以旨在扶持國家領軍企業,促進中國創新的“自主創新”政策為例。實際上,這些政策包含了限制使用外國產品和技術的內容。一個例子是,中國2009年的《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指導目錄》特別指出以中國產品替代進口為目標。在電信和再生能源領域也存在著各種各樣試圖將競爭的天平傾向于中國企業的法規。
中國軟弱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也是在華經營的美國企業面臨的又一大障礙。不僅軟件和DVD經常被公開盜版。如果這一問題還延伸到了醫藥產品、汽車部件和消費電子等多個領域。對美國企業造成的累積損失達到了數百億美元,并對美國的就業機會造成了相當的影響。在兌現其加入WTO《政府采購協議》的承諾,以開放中國國內市場實現更加公平的競爭方面,北京的舉動也過于遲緩。
除了雙邊關系中這些明顯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之外,貨幣法案不會像立法者希望的那樣對美中貿易逆差帶來積極影響。而且,該法案中的懲罰性關稅還違背了美國對WTO所做的承諾。同時,過去幾十年里在美國領導下艱難建立起來的全球貿易體系也會被嚴重削弱。
在最近向美國國會發表證言時,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表示,為了讓美國制造業更加強大而采取一些施壓性政策是正確之舉。我們支持這樣的方向,不過提交給國會的這一法案無法實現這一目標。
作者為中國美國商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