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商界明星到黯然離場,馬克·赫德(Mark Hurd)只用了不到天的時間。8月的第一個周五,這位惠普CEO兼董事會主席以一種突然的方式宣告了五年執掌全球最大科技公司生涯的終結。
出人意料的變局始于惠普的位女承包商對赫德發出的性騷擾指控。惠普據此展開調查,結果表示赫德并沒有違反性騷擾政策,卻牽扯出其隱瞞與該女子的“親密個人關系”、提交不實的費用報告,違背了惠普的行為準則。赫德在辭職聲明中亦承認自己“辜負了在惠普所倡導的信任、尊重以及廉政準則和標準。”
然而,調查結果的曲折和雙方對辭職原因的語焉不詳,讓外界對于赫德的離職仍存疑惑。有華爾街分析師認為,提交存疑的費用報告并不足以讓CEO直接辭職,惠普董事會未免反應過度。反對者中最為激進的莫過于甲骨文CEO勞倫斯·埃里森,他主動對媒體直言,惠普董事會將赫德逼走,其愚蠢程度不亞于25年前蘋果趕走了喬布斯。
這樣的指責不無道理。在赫德任期內,惠普的營業收入由2004財年的800億美元增長到2009財年的1150億美元,市值由2005年的670億美元躍升至1080億美元。直至離職消息公布,惠普市值應聲跌去近百億美元。
在將赫德視為桃色事件或道德門的又個犧牲者之前,不妨看看他到底為惠普改變了什么。
執掌惠普之前,赫德以擅長削減成本而出名,接任惠普CEO半年內,赫德即對外宣布裁員1.45萬人的計劃。在其前任菲奧莉娜之前,惠普從未進行過大規模的裁員,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這家公司直在遵守引以為傲的“惠普之道”,其中包括盡量替員工考慮、持續創新、保持與客戶良好關系等原則,這也是惠普區別于IBM、思科等企業的特質。
相比前任們,唯數字至上的赫德在背離以人為本的惠普之道上走得更遠。在大量削減成本之外,赫德對效率的要求極為嚴苛,希望對員工注入永不滿足、渴望擴張的文化,經理們常常擔心無法完成赫德制定的無情目標。
赫德主導的歷次收購和重組——2008年收購EDS讓惠普在1T服務業得以直接向領先者IBM發起挑戰,2009年收購3Com則對思科高利潤的領域發起了沖擊;最近一筆收購Palm完成了對未來移動市場的布局,無一不讓其治下的惠普顯得雄心勃勃,并將惠普由一家主要靠打印機業務盈利的公司改造成贏利點更加豐富的全方位商業機器。
以業績為中心的馬克·赫德帶領惠普走出危機時期,貢獻了漂亮的增長數字,但當企業走進快速發展軌道,并與這個龐大帝國所尊崇的理念漸行漸遠之時,赫德最終倒在了惠普所倡導的“準則和標準”之下。
最為直接的后果是,惠普正在重新物色一位新的領袖。可以預見,無論是否回歸“惠普之道”,新領導者首先不得不面對的是馬克·赫德的表現已經設置了很高的門檻,要超越他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