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元收購案如何發生?
《新聞周刊》最近以1美元低價出售的背后,是其購買者哈曼集團將承擔該刊近7000萬美元的債務,同時答允保留300多名員工中的大多數,以及相應的退休金等福利。哈曼集團收購《新聞周刊》雜志,可以理解為一種兼并的形式,而1美元在其中的潛在意義是:《新聞周刊》作為紙媒體經營陷入困境,希望找一個有能力使其重振的合作伙伴同時承擔其債務。在類似的收購案例中,1美元實際上履行的只是一種法律意義上的轉讓何效性,并不是對被收購者價值的定義。
真的只花1美元就能擁有一處房產嗎?
2008年,位于美國底特律市特拉維斯大街8111號的一棟兩層樓住宅,被銀行以1美元價格甩賣出去。此前,它的售價是6.5萬美元,但在金融危機沖擊下,房屋主人無力償還貸款,銀行收回了這處房產。由于房屋每年需繳納3900美元的高昂稅款和其他費用,銀行將它降價至1美元。這樣的賤賣,從另一角度上可解讀為免費轉讓一個包袱。另外,這也顯示出底特律在城市衰退中面臨的嚴峻形勢?,F在底特律人口不到90萬,房屋空置率急劇上升,生活配套設施嚴重衰退。新屋主雖然花1美元買了這棟住宅,但從收拾房屋到入住,至少得花兒千美元,添置配套設施更需花上萬美元。
1美元機票現實嗎?
國外有很多家廉價航空公司推出了1美元機票,尤其在東南亞地區非常流行。航空公司購置飛機以及獲得航線的飛行許可和各國機場的升降許可所花的費用,都屬于固定成本。航空公司會提供各種航線的服務,人流少的航線并不能取消航班——這也就是1美元機票存在的最基本理論支持,即分攤固定成本。一般來說,一個航班有60%的乘坐率可以使航空公司保本,但在淡季機場費用仍需有人承擔,即使1美元機票也可以幫助分攤機場建設費、燃油稅等必要的開銷。
為什么公司CEO愿意拿1美元年薪?
2008年和2009年兩年,面對金融危機和輿論的指責,華爾街眾多公司CEO均放棄了年底分紅或只拿1美元象征性年薪。而彼時美國汽車“三巨頭”的掌門人瓦格納、穆拉利及納爾德利為換取政府對美國汽車業的巨額援助,也接受了1美元的年薪待遇。其實,即使不是在危機時刻,很多企業的高管也已經加入了“1美元年薪俱樂部”。蘋果CEO喬布斯從1997年至今一直堅持只拿1美元的薪水,谷歌CEO埃里克以及兩位創始人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也從2004年第二季度開始領取1美元的年薪。但實際上,他們擁有的股票期權足以使其成為億萬富翁。1美元只是象征,公司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把高管的個人利益與公司股價和業績緊密聯系起來,同時起到提振員工信心與熱情的作用。
案例鏈接:
1 無獨有偶,今年3月,俄羅斯億萬富翁亞歷山大·列別杰夫也以1英鎊的價格收購了英國《獨立報》而在去年法航、荷航投資重組意大利航空之前,意大利政府也曾表示愿意將意大利航空公司以1歐元的價格轉讓給能讓它起死回生的人,否則將允許該航空公司破產
2 意大利薩萊米市政府在經濟危機時也曾有意出售一些西西里島別墅,每幢標價僅為1歐元,待售別墅不僅可觀賞地中海海景,還能與眾多名流為鄰,但40年前的一場地震使這些別墅廢棄因此,售價1歐元的前提條件是買主需在兩年內按照市議會公布的要求翻修房屋,包括雇用本地工人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且不能破壞別墅原有建筑風格地產商估計,別墅需要耗費10萬余政元的基本維修費
3 1美元機票是中國經濟旅游學家朱兆瑞一直倡導的概念,2002年5月,他用77天時間周游了四大洲共18個國家,一共只花了3305美元,而2004年1月民航總局提出低成本航空公司建設的想法后,春秋航空也曾進行類似嘗試
4 喬布斯2009年仍維持象征性的1美元年薪,但他本人所持有的550萬股蘋果股票價值已達到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