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惟有開放核心的和下一代新興產業,這個50多年來臺灣最重要的協議才能讓兩岸經濟獲得更大雙贏
過去十年,香港經常被用于向臺灣展示與大陸合作后可獲得的光明前景——GDP增長、就業人口增加、倚仗大陸的市場和資源突破經濟發展瓶頸。種種好處的得到有賴于兩地商品、服務貿易及投資的便利化,因此2003年6月29日兩地政府簽署《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現已將補充協議增至第七份。
七年后的同一天,輪到臺灣與大陸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Framework Agreement,ECFA)。事實上,ECFA就是一個簡易版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旨在LE雙邊消除關稅壁壘、實現自由貿易。因為只有獨立國家才能簽署FTA,沒有政治敏感性的ECFA是讓臺灣地區與中國大陸和其他國家貿易關系正?;囊粋€快速模式。
目前全球已有270個FTA,亞洲地區各國家間的FTA達56個,但因政治問題,亞洲只剩臺灣地區和朝鮮沒有與其他亞洲國家簽訂FTA。對出口導向的臺灣而言,這樣的孤立和冷落相當致命——2000至2008年,臺灣出口在全球占比從22%降至16%,整體減少數十億美元。
“貿易是臺灣的生命。沒貿易,就沒未來。”這是臺灣政府負責人馬英九一再公開強調的論點,而自2003年以來,中國大陸就已取代美國和日本成為臺灣最大貿易伙伴。進入2009年后,大陸各省的采購團、考察團更是每月、每周輪流飛抵臺灣,大筆資金流入臺灣。因為在中央政府暗示下,各省省長和高官均愿向臺灣示好,為此,他們不惜開出一張張大額支票。“采購金額上不封頂”、“能在臺灣買的,就不在其他地方買”、“工廠出多少貨,我們就買多少”,臺灣媒體上充斥著此類采購團的豪言壯語。據臺灣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統計,2009年大陸采購金額達1498億美元。

在此背景下,ECFA被認為是臺灣自1954年簽署《中美共同防御條約》以來最重要的協議不足為奇。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調查指出,兩岸經貿自由化將可使臺灣地區GDP增加1.83%?!癊CFA將帶動臺灣就業人數多達26萬?!迸_灣“行政院長”吳敦義也通過媒體公開喊話,希望支持獨立的“綠營”不要“為反對而反對”。
這對臺灣日益邊緣化的經濟地位,不啻一劑強心針。兩年前,馬英九初上任時就喊出“創富臺灣”、“黃金十年”和“兩岸太和解商機”等口號,如今醞釀一年多自ECFA終于完成簽訂,馬英九的口號得以開始落實 今年第一季度,臺灣地區GDP增長率高達1327%,創32年來的單季新高紀錄,其中最大原因即是與中國大陸貿易往來加速;不難想見ECFA落實后,更為“瘋狂”的大陸采購團將對臺灣經濟產生怎樣的帶動作用。
好戲在后頭
宏觀經濟之下,兩岸企業界無疑是ECFA最直接的受益者。雖然無需多深刻的眼光也能看出ECFA對自由貿易的利好,但在此背后,牽涉的是兩岸眾多產業格局的變化和經濟博弈。
以臺灣支柱產業之一液晶面板為例,在大陸自建面板廠不足、中央政府策略性壓抑韓貨的前提下,購進臺灣面板一直是大陸廠商的最佳選擇。臺灣“面板雙雄”之一友達光電全球業務執行副總彭雙浪對《環球企業家》表示,因為沒有足夠的面板貨源支持,過去中國本土液晶電視品牌在中國市場占有率不到30%,完全不敵日韓品牌;但這一年來,自從家電下鄉政策刺激它們積極采購臺灣面板后,本土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已突破70%。
對臺灣企業而言,ECFA帶來的大陸機會也使它們能進一步進入大陸市場。2008年友達光電在大陸的面板市場占有率僅為8%;但在大陸采購潮的推動下,2009年其在大陸面板的市場占有率猛增至25%。預計今年可輕松突破30%。短短三年,大陸市場從小至大,已蛻變為友達最重要的市場。而國務院統計數字顯示,2009年大陸對臺灣面板的采購額從原定的22億美元暴增至34億美元,以致今年設定的53億美元目標看起來偏保守。
但事實上,液晶面板產品并未被列入ECFA商品和服務早期收獲減免稅優惠清單(早收清單)的539項產品中,進入大陸市場3%的進口關稅仍是成本壁壘。其中原因在于,ECFA簽訂過程中為盡快達成協議以“小、易、快”原則制定早收清單,而2009年面板產業輸往大陸的貿易金額高達11S6億美元,占其整體出口到大陸金額的135%。在優先考慮讓更多臺灣中小企業和傳統產業先受益的情況下,面板被視為次優先爭取項目。
對于那些進入早收清單的產品和行業,也并非盡是利好。像石化與紡織業這樣有賴于規模經濟的產業,在兩岸打通貿易壁壘后,臺灣中小企業反而失去保護屏障,會受到大陸規模更大、實力更強、價格卻更低的同業的沖擊。雖然ECFA目前允許臺灣的毛巾、威衣、家電、寢具、制鞋和泳衣等過去已開放的17項敏感弱勢產業不降低大陸產品關稅,但這終究只是暫時的喘息,如若不提升競爭力進行產業升級,在兩岸通關的大趨勢下,遲早將被淘汰出局。
更為重要的是,ECFA早收清單中的產品多屬農業、石化、機械、紡織、運輸和其他相對成熟的產業,在生物科技、綠色能源、醫療、電動車和文化等新興產業上絲毫沒有涉及。兩岸將如何就這些關系到未來經濟發展的下一代產業進行合作與博弈,在目前都尚未來得及開始討論。與萬眾矚目的面板產業一樣,這些后續議題將在ECFA生效后6個月內展開的貨品貿易協議中進行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