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經濟熱潮遭遇歐洲經濟“冰點”時,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那些腰包日益充裕的中國投資者們已經給出了答案,他們正利用歐元區國家現金緊張的機會搶占各個領域的立足點。隨著負債累累的歐洲政府推進削減支出和融資的措施,許多國家正準加快出售其大規模資產的步伐。無論是借歐元貶值而注資其樓市、地產等項目的“抄底”行為,還是立足于企業未來發展與擴張的戰略性投資,都在其同顯示著,眼下置業于歐洲,正當其時。
<愛爾蘭>
低稅率和歐盟的特別稅賦待遇正吸引中國企業進入財政陷入困難的愛爾蘭。目前有消息稱,中國一些制造企業正在尋求愛爾蘭中部阿斯隆一塊價值5000萬歐元的土地開發許可,一旦獲得通過,該項目將派2000名中國工人在這塊600英畝(約合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設一個最終將雇用8000名愛爾蘭人的“中國中心”,而這個中心內的中國制造企業將享受全歐洲最低的公司所得稅率,還能規避歐盟及其成員國征收的關稅和規定的配額。
<英國>
英國歷來是中國公司偏愛的投資目的地。倫敦投資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02年以來中國對歐所有外國直接投資中,倫敦占到15%。有消息稱,英國宣布將出售數項國有資產,而中國已對其中一些表示出興趣。而因為中國投資者對倫敦豪宅的日益追捧,5月份倫敦標志性建筑、歐洲最高的住宅塔樓之一也登陸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柏悅酒店進行展出。此外,中海由目前也有意購買英國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油氣資產。
<西班牙>
目前西班牙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促使業界和銀行業都大打低價牌,將大量閑置和不良不動產拋向市場,而善于經營且口碑信譽良好的中國投資者,則是他們所期待的熱門消費群體。而眼下,西班牙城市巴塞羅那也正積極向中國推薦其作為“地中海門戶”的投資價值:它不僅相比其他歐洲國家有著人力成本和辦公成本上的優勢,而且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與美洲國家的拉丁血緣,還有利于中國企業向歐洲、北非乃至拉美發展。巴塞羅那市政府目前正希望在交通運輸、新能源等行業與中國企業加強合作。
<冰島>
今年6月初,中國與冰島簽署了一項價值超過5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允許冰島使用本幣來支付從中國進口的產品。這不禁令外界猜測,隨著北極地區對于全球貿易和能源變得更為重要,中國是否對這個北大西洋島國產生了戰略上的考慮。今年前4個月,冰島和中國貿易額繼續下降,而該協議也不太可能給中國帶來大量的進出口業務。但有專家指出,如果全球變暖令北極可以通航,冰島可能會為中國對歐美出口提供一個重要補給站。目前中國對冰島的投資興趣主要集中于其地熱和水電能源方面的專長。
<法國>
最近,復星國際有限公司間接控股的中國投資集團Fosun Property Holdings收購了法國休閑度假公司Club Mediterranee 7.87%的股份,獲得其7.6%的投票權,并計劃進一步提高持股比例。而今年初,華為公司在獲得法國SFR集團2個基站建設合同的同時,也首次獲得了為其提供手機的合同。其他投資法國的中國企業還包括:中國藍星集團、中興、聯想、北方重工和濰柴動力等。其中,中興還將巴黎作為其新的歐洲與北美區總部所在地。截至2009年底,中國在法國的投資項目總數累計約100個,共創造就業崗位8037個。
<德國>
有數據統計,近幾年中國企業已成為德國的最大買家,尤其金融危機以來,不少積累了足夠經濟實力的中國企業開始得以收購那些擁有先進技術的德國破產公司。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很多中國買家將其作為迂回進軍中東歐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橋頭堡”。而最近幾年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器設備消費國,但中國機床和機械制造業整體的技術水平還相當薄弱,所以中國企業在德國進行的并購也多以機床、紡織和縫紉機械以及汽車零配件為主。
<意大利>
同樣背負著高額債務的意大利政府,也打算像希臘一樣依靠出售國有資產減輕負擔。其欲出售項目大約9000個,包括位于撒丁島附近海域的著名潛水勝地卡普雷拉列島,它被譽為全世界最性感海灘;而首都羅馬一所博物館所在建筑、巴勒莫一座具有900年歷史的宮殿等也在待售清單之上。這些資產總估值超545億美元。而一旦這一計劃獲得批準,中國那些日益崛起的新富階層,很可能就會是潛在買家。
<希臘>
目前中國對希臘的大舉投資,可謂雙方一拍即臺的結果。面,雅典極度渴望能有外國投資者對債臺高筑的希臘經濟感興趣,另一方面北京則迫切希望為其消費品出口建立一個歐洲基地。最近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取得了希臘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的碼頭經營權,其將耗資約35億美元,在那里建設一個大型集裝箱碼頭,并將其變為地區中心。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也與希臘方面簽署了一項價值1億歐元的協議,在比雷埃夫斯建設一個酒店和購物中心綜合項目。中國投資者據說還在考慮注資希臘的鐵路、機場甚至郵政系統。而其為了還債準備出售或提供長期出租的部分島嶼,也已被一些中國富豪列入購買清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