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什么人玩什么鳥。”一個家庭選什么投資工具,必須搭配自身的財力條件及投資習慣。不同的工具背后也代表著不同的風險和收益,如果不做功課,便貿然投入,就可能交出不少學費。理財工具種類繁多,如何挑選是一門相當大的學問,這其中有6大原則可以遵循。
碰得到 1
所謂碰得到,主要是所選的理財工具,必須能夠知道它的來源出處,包括這項工具的合法性,以及資訊是否容易取得。
當這項理財工具是實體的,如不動產、黃金、珠寶等,就要有合理的鑒價報價機制;如果是非實體的,如基金、股票等,就要看是否為合法登記,有無正當監督機制,萬—產生糾紛,才不會求助無門。常有部分境外基金,保單通過地下中介推銷,其注冊地往往是在避稅天堂或一些不見經傳的地區,一旦發生糾紛,就相當麻煩。
看得懂 2
在投資前必須要清楚知道買的是什么東西,選擇自己能力范圍內的理財工具,或者能通過收集資訊來學習了解的產品。至于復雜度高的產品,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比如在金融危機期間,香港地區不少投資者買了雷曼債券,他們并不清楚自己買的是什么樣的金融商品,虧了大筆資金,引起抗議潮。
買得起 3
這個原則是指別逾越自己的能力,如投資房地產、股票時,通過貸款、借款等杠桿操作,資金成本有可能會侵蝕掉獲利。過度擴張信用額度,往往會大起大落,必須承受更大的風險。也有一些過去需要大筆資金才能投入的投資工具,如商業不動產,動輒數千萬元,并非一般人所能參與。隨著金融環境的改善,未來可通過不動產證券化的方式,用較少的資金來尋求商業不動產的租金收益,是投資者另一種選擇。
藏得住 4
選擇理財工具時,必須考慮資金的時間成本。如古董、紅酒等,要有相當的儲藏空間及時間,才能獲取可觀的收益。前短時間流行紅酒投資時,有不少企業家以建造酒窖,承包國外酒莊產量的方式經營,這種大手筆的投入,必須眼光精準,不是一般人能參與。不動產也必須要能投入數年才能有大幅的回報,若資金有時間上的限制,就不宜貿然投入。相較之下,保單、存單、股票、債券等無實體集中保管的資產,在管理方面就輕松許多。
賣得掉 5
理財工具要具備良好的流動性,是投資工具很重要的考慮點。如某些收藏品的價值只局限于少數人認同或流行,很容易淪為“買時金,賣時土”的狀況。如之前君子蘭、普洱茶及某些藝術品的炒作等。此外,有些投資工具的交易期較長,如不動產,在投入時就必須考慮出售的渠道是否順暢,而此類投資工具的中介費用、稅金亦是要考慮的成本。
睡得著 6
理財工具所產生的風險必須在承受的范圍內。每個人對風險的承受程度不同,有人操作期貨行云流水,輸贏自在。有人在市場行情稍有起伏,便坐立難安,情緒焦慮,甚至影響生活節奏。在投資前先作好功課,了解來龍去脈及風險所在,可以減少無謂的壓力。只有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圍內去冒險,晚上能睡得著,才能做出正常判斷,提高理財成功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