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流行一種新的稱呼叫“孩奴”,用來形容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忙碌、掙錢,而失去了自我價值體現的生活狀態。當上孩奴的人,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費,不敢輕易換工作,一些80后因為害怕當孩奴甚至選擇丁克。養孩子真的那么難嗎?從理財的角度,家長們到底可以做哪些準備?
一般來講,孩子的成長期主要分為3個階段:幼兒、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前兩個階段的養兒費用是彈性需求,而高等教育階段是剛性需求。彈性需求是指家長可以按照自己的財務狀況主動選擇和掌控,而剛性需求則是指必需支出。其實,無論是彈性還是剛性需求,只要家長們有針對性的為孩子提前儲備3大基金,那么至少從經濟上是可以避免當孩奴的。
第一只基金:奶粉基金
對應階段:幼兒階段
基金用途:奶粉費用、保姆費用
資金來源:每月從家庭收入中計提2000元
存儲期間:從新婚到孩子出生
投資方向:債基、零存整取、貨幣基金(低風險品種)
使用時間:出生至孩子1.5歲
對于一般工薪家庭來說,養個孩子所需的奶粉錢或許并不多,但問題是婚前的儲蓄可能都用來買房買車了,有的夫妻還背負房貸和車貸兩座大山。如果打算婚后馬上生育,那么最好是結婚后就開始儲蓄奶粉基金。每月從收入中計提2000元放人低風險理財產品中,兩年后本金就達到4.8萬元,再加上一點收益,總額5萬元應該夠奶粉基金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有充足的奶粉基金,但也要精打細算,在孩子一歲半之前,可以請育兒嫂幫忙看護,一歲半之后,盡量由夫妻雙方的父母帶孩子,再輔以小時工打掃家庭衛生。這樣可以省下部分費用補充興趣基金。
第二只基金:興趣基金
對應階段:基礎教育階段
基金用途:主要是培養課外興趣
資金來源:孩子的壓歲錢
存儲期限:從孩子出生開始,每年一次
投資方向:國債,債基、定存(孩子的錢,安全第一,低風險品種,加息周期內不宜長期定存)
使用時間:從孩子5歲開始
孩子的壓歲錢是中國特色的收入,應該好好利用。很多孩子每年可以拿幾千元的壓歲錢甚至更多,但家長們通常并不很在意孩子的這筆收入,會在不知不覺中花掉,孩子也總會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其實這筆錢可以用得更有意義,家長應把孩子每年收到的紅包錢用專戶存起來,在孩子開始懂事的時候,如5歲時,在銀行給孩子開立個人戶頭。另外,要跟孩子明確說明,“這錢是你的,是專門用來為你做興趣基金的,主要以你的意愿為主,但使用時需召開一個家庭會議投票決定?!奔议L這么做不光是從理財的角度考慮,更關鍵的是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嘗試讓孩子去想到底對什么有興趣,同時又培養了他的理財意識。家長不要小看這筆錢的作用,在孩子的基礎教育階段,它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首先這并不是一筆小錢,如果一年3000,元,年化平均收益率是3%的話,10年復利就是3 44萬元。由于孩子花的畢竟是自己的錢,也不太容易中途放棄而浪費錢。所以這筆興趣基金,對家長來講是存得省心,用得開心。
第三只基金:高教基金
對應階段:高等教育階段
基金用途:孩子大學的學費,生活費
資金來源:每月從收入中計提600元做定投
存儲期限:孩子2-18歲
投資方向:定投指數基金、債券基金
使用時間:孩子上大學期間
高等教育階段的花費是剛性需求,且費用不菲,家長們該如何準備呢?其實也沒什么秘訣,關鍵在于盡早動手。應盡早制定高等教育理財規劃,可以最大限度地化解剛性需求所帶來的壓力。首先需計算一下孩子上大學所需的費用。目前中國大學一般專業的學費大概為8000:~/年(含雜費和書費),但不包括藝術類和軟件工程等特殊專業。在校期間生活費大約是1萬元/年。假設孩子18年后上大學,學費年增長率為6%,生活費年通脹率為3%,學費加生活費總共約為17.1萬元,這就是家長需要為孩子準備的高等教育經費。
基金定投是高等教育基金儲備的主要方式。但是在選擇定投哪類基金時,需要先分時段考慮風險收益。在孩子0~15歲時,由于離上大學還遠,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可以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品種,比如指數型基金。當孩子15歲時,離上大學的時間很近了,高等教育金儲備應逐漸趨向于保守,每月定投應選擇債券型基金,并將已積累的教育金從指數基金轉向債券基金、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或3年期的國債,以獲取穩定收益。以一個2010年2歲的孩子為例,16年后上大學,從現在開始家長只需每月定投600元基金,若年化收益率為5.4%,則這筆投資在16年后總額可達到18.5萬元左右,可滿足孩子的高等教育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