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軍,中美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首席壽險規劃師
陳淑惠,中國臺灣地區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處經理
陳禮祥,馬來西亞大東方人壽保險公司集團營業經理,2006榮獲馬來西亞十大杰出青年(優秀獎)
熊金枝,民生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專業理財師五星鉆星會員國際龍獎IDA銅龍獎
萬軍:
我是第一次參加華大,這種交流分享的方式使我受益匪淺。我曾是《重慶商報》的財經記者,一次因緣際會,讓我步八保險大門。近4年的保險從業經歷使我對人生的態度看法發生了巨大轉變,心靈不斷得到凈化,心態日益樂觀向上,世俗物欲很少能擾亂心境。之所以能參加這次直會,源于公司舉辦的一次提升職業素養的競賽,因為取得了優異成績,從數千名規劃師中脫穎而出,才有幸在此學習。
在搜狐第一屆家庭保險大賽中,我為12號家庭設計保險方案,他們是三代同堂的五口之家,夫妻倆年收入14萬元左右,我的方案是,年均家庭總保費1萬多元,先生可獲得保額200萬元的壽險保障,因太太在家庭收入占比較低,她的保險偏重保障型,兼顧重大疾病。為孩子購買的是萬能險,附加保額為30萬元的重疾險,這個方案得到了認可,并因此獲獎。
我的愿望是有一天也能成為華大的講師,和大家分享自己對保險的感悟與理解。我從不推銷保險,但關心投保人的需求,盡我所能為他分析講解相關知識,很多人覺得我真誠,甚至認為我不像做保險的,反而找我買保險。我將盡己之力,讓更多的人認識什么是保險,何為保險理財,為保險正名,還之本源。
陳禮祥:
我出生于馬來西亞,是第三代華裔,之所以來參加華大,因為這里聚集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思想碰撞和觀點交流,能夠引進國際視野,知道同行們都在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可以會面老友,重溫友情。
馬來西亞投保意識比較強,幾乎人人都傾向于買保單,保險行業的發展較為成熟,代理人流動性遠遠不及大陸。我認為,保險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要對應不同的產品。嬰兒到青年期,以醫療險和教育計劃為主。踏入職場,則偏重消費型定期壽險。而到中年,意外和養老等保障就很重要。一言以蔽之,保險規劃要和人生周期掛鉤。
對我而言,保險理財的涵義在于,不一定要通過保險來使自己的資產增值。它的主要功能是在風險來臨時保住資產,回歸保障本質。
從事保險業這個行業,我就大膽設下夢想,并通過與公司團隊配合,共同努力,去落實自己訂下的夢想及目標。對我人生影響最深的一句話是:“我應該不只這樣!”這句話在腦海中不斷啟發我的思維,成為我往前沖的動力。如今,我心中動力的那句話又增加了,“我要對我的人生負責?!?/p>
熊金枝:
我今年65歲了,或許是華大年齡最大的會員,但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同行互通有無,很是開心。我原本在華中農業大學教務處工作,快退休時,一次買保險的經歷讓我踏入這個行業,成為一名保險營銷員。雖然我年齡大了、并未阻止我學習充電的步伐。我最重要的法寶是,真心愛護客戶,急人之急,想人所想,這與我的性格有關。推銷保險非我擅長,但以誠相待,樂于助人是我本色。保險本來就是雪中送炭,規避人生風險,與我本性何其相近。保險不是一錘子買賣,絕不是成為我的客戶后再不過問,逢年過節,那些做生意的客戶無暇顧家,我便買菜購物送到家中,與他們一起過節,或者經常走訪聊天,他們和我成了好朋友。
在我看來,做保險就是做人生,我年齡雖大,業績卻是公司中最好的,因為我不在乎傭金率的高低,只看重客戶是否買到適合他的產品。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的口碑竟不覺中為自己帶來豐碩成果。
陳淑惠:
我這是第四次參加華大,每次都能汲取新的觀念,帶回新的思想,與我的同事共享。在臺灣地區,壽險業發展已相當成熟,至少超前內地20年,投資型和保障型的產品齊頭并進,尤其是萬能險、分紅險和投連險等比較受推崇。人們投保的渠道很多,如保險公司、中介代理機構、銀行、網絡及電話等,它們各有特色,更有利于投保人,同時,人們投保意識非常強,幾乎人人有保單。
在投保順序中,我建議首要考慮家庭經濟支柱,壽險保額至少是年收八的5倍。同時要考慮醫療險,也稱為薪水保險,醫療險保額應至少是月收入的3倍。這些必備的保障會在災難疾病降臨時,為家庭擎起生命不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