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主要是東南亞及澳洲,以內地為主)20多家的保險公司和機構登臺華大CEO論壇,其中有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臺灣人壽、中宏人壽等老牌公司,還包括光大永明人壽、中意人壽、陽光人壽、百年人壽和君龍人壽等后起之秀。從交流中得知,他們對中國的人壽保險市場充滿信心和期待,更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為行業未來方向帶來前瞻性啟思。本刊將重點擷取其中兩位老總的演講精粹,試窺一斑而知全貌。
解植春董事長堪稱資本市場的傳奇式人物,曾歷任光大銀行副行長、光大證券總裁、光大集團總公司董事、中國光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執行董事,中國光大集團新加坡地區總部負責人、中國光大亞太有限公司(新加坡交易所上市)CEO,先后兼任多家證券公司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或董事長。于2009年起擔任光大永明人壽董事長,在資本市場叱咤風云如他者,卻謙遜地笑侃自己是保險界的新人,他的獨特視角一針見血地指出保險業在資本市場中的作用及地位,讓我們看到壽險業美好的明天。
解植春:邁向新臺階前夜的中國保險業
我是保險業一個新人,對保險的認識還不深。在過去將近30年的職業生涯中,我目睹并親身經歷了中國金融業的成長過程。我曾經從事證券業7年,看到了中國證券業從初創到現在一片繁榮的變化。從事保險業剛1年,我只能談談作為一個金融業人員加入保險業的親身感受。
中國的保險業是在銀行業和證券業出現問題的背景下起步的,時間比較短,由于汲取銀行業、證券業早期發展的經驗,監管機構一開始對保險業風險的把控就非常嚴格,所以保險業沒有像銀行業、證券業那樣,出現過系統性的風險。這應該是保險業的幸運。
目前,中國保險業還存在一些問題,市場規模小,盈利能力差,結構不合理等,甚至整體形象也存在一定問題。同時,作為金融行業3大支柱之一,保險業的地位不突出,作用不明顯,金融功能也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這種背景下,把成熟市場的經驗拿到中國保險市場來就是一條捷徑。
中國保險業目前正處在邁上新臺階,由量變到質變的階段。我的感受是,保險業與10年甚至15年前的證券業有相似之處。20年前,周小川先生曾邀請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其中不乏一些諾貝爾獎得主,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考察論證建立股票交易所,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依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素質以及資本市場,中國不具備建立股票交易所的條件。但當時一群從美國留學歸來的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憑著熱情、激情和理想,把資本市場建立起來了。誰能想到,20年后中國會有如此巨大的資本市場和股票交易所,會有市值進入全球前20的上市公司?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市場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使得中國社會結構正發生著有史以來最深刻的變化。保險公司是最大的受益者。前不久中國發生的“加薪潮”對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但對中國的保險業來說卻是利好。中國的保險業正處在起飛發展的前夜。中國保險業的人才積累比較雄厚,發展潛力無比巨大。
中國的保險業要倡導誠信保險,健康保險,金融保險,文化保險,綠色保險。我的看法是,傳統的營銷模式不會消亡,但必須轉型和創新。
Remzo lgler 易思樂,顧名思義,“極易思念快樂”(easy to rememberjoy),名如其人,易思樂先生生性樂觀,心態開放。1952年,他出生于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市,青年時期曾在奧地利、斯洛文尼亞和美國進行學習和生活。1991年,任意大利忠利集團高級管理職位,自責全球若干技術和組織領域。1995年,被推選為忠利集團在歐洲幾個重要機構的董事,2005年至今,擔任中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一職,這位金發碧眼的老外,與我們分享了他對人壽保險角色的理解。
易思樂:中國需要打造受益良多的個人養老金計劃
壽險公司已成為許多國家政府重要的合作伙伴。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有益補充,為人們提供長期保障,并能幫助維護社會穩定。例如,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瑞士等多數發達國家實行的退休養老計劃中,政府攜手保險公司共同創造了由社會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補充養老保險組成的三支柱體系,為人們退休后生活提供足夠的保障。尤其是個人補充養老險是個人退休后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發展已相對成熟。
目前,中國已初步建立起社會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兩大支柱。為了完善“三支柱”養老體系,2008年以來,天津、上海和深圳等城市開展了“個人稅延養老金”嘗試,但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統一的實施方案。發達國家經驗表明,前兩大支柱為晚年提供了生存基礎,但若要擁有體面而又幸福的退休生活,個人補充養老金計劃能提供足夠的收入保障,其優勢自不待言:稅收優惠和現金優勢;保證安全穩定的投資增長;以終身年金形式領取。我們建議政府部門與保險公司采取一致行動,制定發展藍圖,建立全國統一的“第三支柱”商業保險運作模式。
此外,養老計劃應覆蓋全部人口;政府以財政貨幣政策支持個人養老保險;優惠條件僅適用于補充退休養老年金;養老計劃應該由保險公司或其他嚴格遵守中國保監會監管規定的機構制定并管理;退休年金只能由保險公司發放,因為只有保險公司具備管理長壽風險和金融風險的能力。
希望通過政府與保險公司的共同努力,使得“個人補充養老保險”成為中國強大的第三支柱,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