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小時候都常常會被大人問起長大后的理想。我那時回答些什么現在已經記憶模糊。如今自己有了孩子,每當想起這個話題,就覺得可笑。自己的命運有多少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呢。只是如今孩子們的理想似乎和我那時沒有多少變化。諸如,做官,當警察、當法官、當醫生、當教師。都是些讓人既覺得神氣又令人羨慕的高收入職業。拋開理想不談,當下最熱的職業全國人民都知道,那就是報考公務員。考公務員熱到什么程度?有報道說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最終報名人數達到了140萬人。其中,競爭最激烈的職位,通過審核人數創造了4961:1的新記錄,接近5000人爭搶一個職位。
難怪有大媽大爺對孩子說,快去考公務員吧,那可是金飯碗。我們來看看現階段我國公務員精神和物質上的幾大好處,工作時間“朝九晚五”有規律;薪水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勞動強度不算高;工作更穩定;不需要繳納社保;有公費醫療;社會地位比較高等等。如此看來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在就業壓力巨大的今天,為什么這么多人報考公務員了。說實話,考上公務員就端上了金飯碗,只要不犯什么大錯誤基本終身無憂了。此外公務員還有很多特權,比如可以低價團購住房和購買經濟適用房,公款吃喝、公車消費。工作時間可以開展“偷菜”、“打牌”和看電影、聽音樂、網上聊天等娛樂活動。
這又是為啥呢?道理很簡單。很多地方黨政部門都是子承父母業搞內招來充實系統隊伍的,所以父子兵、兄弟兵,七大姑八大姨在一個系統或者交叉安排都不見怪。你說都是自己人還有啥說的呢。這就是大家氣呼呼說不停的“官二代”。官二代可氣嗎?當然啊,沒看見好多行業系統人員素質低下不適應工作需要嗎?沒看見社會上有很多優秀的人才進不去這些單位嗎?道理很簡單,人家大門不對你開放啊。暗箱操作的結果使國家的行政部門和吃財政飯的事業單位成了安排子女和親朋好友就業的場所。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很多編制成了供養當地干部親屬的“肥缺”。更有些地方官員把錄取公務員當成了撈取不義之財的門路。面對“官二代”的世襲,很多年輕人對社會不公越來越深惡痛絕,社會價值取向也在發生逆轉。
相信大家還不會忘記,2003年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預算案公布前買車,向特首提出的辭職和今年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柳明桓因女兒“特招”進入外交部一事向國民道歉,并引咎辭職這兩起事件。大家肯定還清晰記得今年同樣發生在我們公務員隊伍的內招門、自焚門、跳樓門事件。可是結果大相徑庭,當事人表現也令人大跌眼鏡。我們當地政府在事情發生后習慣性的作秀,然后對相關官員處罰羞羞答答,含含糊糊。涉事官員竟也表現的臨危不亂、氣態從容。境外公務員強烈的職業道德感在我們一些公務員身上一點也沒有體現出來。
當年梁錦松在辭職信指出“我承認我未能完全符合《問責制主要官員守則》,尤其是第5.1條有關主要官員須避免令人懷疑他們不誠實、不公正或有利益沖突。我就事件對政府帶來負面形象深表歉意。我愿意為我的過失負上責任,而我相信在現時的情況下,辭職是我應當采取的行動。”
這兩天又有新聞,中央黨校教授林某前兩天回了趟上海老家,其間請初中同學出來聚會。只是沒想到,以“相聚”為名的一場同學會,最后卻變成了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的“質疑會”。 大家紛紛表示,目前,工人的額度最少,事業單位職工次之,公務員的最高。這其中,公務員的退休養老金又與事業單位相差較大,明顯是一種更優惠的待遇。改革不從最高的改起,卻從中間的開始。正所謂,不患貧而患不均。
有媒體評論稱,公務員職業如此受歡迎,其實并非正常現象。在一些國家,公務員職業并不像在我國這樣有熱度,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公務員的薪金并不算最優的,無處不在的社會監督也使得公務員不是一項輕松的工作,如果做到一定級別、握有決策權,則隨時可能有下課的風險。可是我們的公務員呢?說實話還真像唐僧肉,吃一口雖不能長壽卻可以解一生之憂。呵呵,連我都想咬一口。
(作者為本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