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西簡介:
本名尹英希,江西南康人,北京大學新聞研究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現代青年雜志社社長、總編輯。
主要經歷:曾任經濟晚報星期刊主編,特區時報周末主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經濟時報】城市周刊主編。【今日信息報】副總編,【經濟消息報】總編輯、法人代表,中國科學院【科學新聞】副主編,國務院扶貧辦主管的中國地區開發促進會研究室主任、【中國地區開發】總編輯,【科技創新與品牌】執行社長,國務院扶貧辦主管的中國扶貧開發協會研究室主任。
作品與獲獎: 已在《人民文學》、《詩刊》、《星星》、《詩潮》、《詩林》、《詩歌月刊》等數十家報刊發表作品一千多篇。出版個人詩集《走出朦朧》、《世紀末夢中夢》、《永遠的鴿群》、《活著的花朵》、《時間的河流》五部。1992年在人民大會堂被授予“中國首屆詩國獎”。多次參加中國詩歌學會組織的“中國詩歌萬里行”活動。2005年應邀參加“第十九屆世界詩人大會”。2007年獲芒種文學貢獻獎。2007年應邀參加青海國際詩歌節.2008年獲人民文學征文優秀作品獎。2008年詩入選中國抗震詩集,中國奧運詩集。倡議詩人做人民詩人,引起反響。獲芒種文學年度詩人獎。2009年獲芒種文學獎。
世界上最寶貴的是生命,而生命中最寶貴的是青春,在不到半年時間,13位富士康青年員工以墜樓和割腕的方式結束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24歲,最小的19歲,這是極為不明智的選擇,也可以說是愚蠢的選擇。
在震驚和心痛之余,我在想:生命是屬于自己的嗎,自己有權利結束生命嗎?靜靜思索我認為:生命不止屬于自己,任何人無權任意結束自己的生命。首先,生命是屬于父母的,是父母給予了你生命,并養育了你的生命,在一天天成長的時光,父母傾注心血和愛。其次,生命是屬于社會的,社會給予你生命的空間和舞臺,社會給予你教育和幫助,社會期盼著你成為有用之才,有為之人。
這里我不想去從富士康企業管理與文化去分析,也不想從心理壓力或環境去解讀,這方面很多媒體和專家已經分析和解讀過。就生命本身而言,誰都無權隨意結束自己的生命。已經是現代社會了,所看所想所選擇應該有一定的度,因為二十多歲,對于生命而言已經不小了,應該學會面對生活、面對工作、面對一切的一切。生命的序幕才拉開,不要因為一片烏云便遮蓋了自己的眼睛。生命有脆弱的時候,但生命的本質應該是堅強的。生命是有過程的,如果在不該死的時候選擇死,是違背生命的規律,也是不道德的。要知道你的死給親人帶來多大的痛苦,給社會帶來多大的問號。
你想過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嗎?那么多熱愛生命的人一夜之間消失,親人和社會陷入多大的憂傷之中,而你就這樣因為壓力或者愛情而去選擇死亡,那么輕視生命。青春在流水線上成為機器的一部分,雖然人身是自由的,但精神上卻捆綁著枷鎖。我能想象你們有的痛苦,但不應該這樣,你應該想開些,“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天涯何處無芳草”、“天生我材必有用”。你可以不選擇死亡,而選擇其他方式面對,不喜歡這個地方可以選擇離開,不適合的人可以選擇分開,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
誠然,社會關愛和實施心理救助是非常重要的,但筆者認為:生命的自救和自我撫慰更為重要,要救人先自救。遇到困難和挫折,可以想辦法去溝通和解決,不應該失去生活的信心。尚是涉世不深的青年,在工作氛圍的壓力下,自輕、自賤、自責,進而放棄生存的權利是不可取的。我欣賞新生代農民工不像父輩那樣成為機器的一部分,但決不主張用“墜樓”這樣極端的方式來選擇逃避。
青年必須面對壓力、困境甚至失敗,這是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走過之后,回過頭來看,你會發現:原來過去的一切那么美,美得讓人時時懷念。當去過玉樹做志愿者之后,我深切地體會:人活著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人活著不僅僅是為自己,應該肩負社會使命去實現自身的價值。我們要學會心靈自救,要往遠處看而不是往眼前看,不要讓云擋住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