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內心充滿了無名的恐懼,因恐懼而生出對一切強者的敬畏,我們祈求它們的保護,并且希望這種保護的力量無所不在,天上、地下、水中。
龍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不現實的。在印度、中國的漢族、蒙古族、傣族、黎族、川滇黔和桂西的彝族的紀歷獸中,都有它矯健的身影。
其實,把龍作為獸也是不對的,從龍誕生那一刻起,它就是神。
中國考古界有“龍起遼西”的說法。上個世紀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遼西地區發現了5000多年前的紅山文化玉龍。從這個時候起一直往后,龍在數千年的成長過程中,越來越復雜。先是長出了蘑菇角,再是生出了鱗甲,繼又長出了利爪,然后背上和尾巴長出了鰭,最后,頸部長出了一圈長發,嘴角又伸出兩根彎曲的鯉魚須,蘑菇角變成了鹿角。到了清代乾隆年間,這條5000年前光溜溜的小龍,終于長成了一條老態龍鐘的蒼龍,它成為集蛇(身)、鹿(角)、牛(首)、鷹(爪)、魚(鰭)等各種動物特征于一身,可以在陸上、水里、空中自由來去的幻獸。
我有一位朋友,受到紅山考古發現的激勵,下決心這輩子尋找龍的最早起源。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于在燕山山脈的大山深處、大凌河上游的閃電河山谷中找到了一對公母龍。這對公母龍的造型和現藏國家博物館的那條被譽為“華夏第一龍”的三星他拉C字龍差不多,但尺寸更大。母龍的胸部有乳房狀隆起。根據對皮膚和玉質的經驗判斷,這對公母龍的年代約在15000年前。大凌河流域可能是龍的真正故鄉。
后來,這條紅山玉龍的身影,又出現在黃河上游的史前文化中。這是龍向西行。在南方,與紅山文化的時間大體相同,也是5000多年前,江淮大地的凌家灘文化中,也出現了一條小小的背上長鰭的蜷曲成環的玉龍。
5000年前,龍在中國的東北、西北、東南同時出現,說明了什么呢?可能,那是一個雨水充沛的年代。人類處在水世界的包圍中,那些巨大的水陸兩棲動物似乎才是這個水世界的主宰。于是,人類以它們為原型,在恐懼與希望的雙重激蕩下,從心靈深處創造出龍的形象。
可以想象,在人類共同經歷過的大洪水時代,龍在全世界各個地域都是至高無上的神,因為它就是所有偉大自然力的集合。但是后來,大洪水退去了,人類進入農耕時代,對水的作用產生了利與害的二元觀念,掌管水的龍神也就具有了善與惡的二重性格。再后來,由于大型的社會組織如國家形態的出現,人類更需要培養起對國家力量的信任感。對社會秩序的推崇,使得那些早期國家的創立者們,必須消除人們對龍這種喜怒無常的神物的恐懼。因此,在中亞、西亞、南亞的神話傳說中,開始出現文化英雄同惡龍戰斗的故事,結果總是代表惡和混亂的惡龍被打敗并退出統治,代表善和秩序的英雄建立起新的文明。再后來,一神教在西亞崛起,并在羅馬帝國時期傳入歐洲,于是,基督教世界就出現了屠龍英雄——這實際上只是新信仰代替舊信仰的一個隱喻罷了。
為什么關于龍的傳說會超越時空在全世界流傳呢?因為龍這種幻獸代表著我們人類內心深處最隱蔽的精神世界。我們實際上是很虛弱、膽小、無知和無助的,我們內心充滿了無名的恐懼,因恐懼而生出對一切強者的敬畏,我們祈求它們的保護,并且希望這種保護的力量無所不在,天上、地下、水中。我們與生俱來的恐懼和希望非常矛盾地集合起來,創造了龍,然后,與龍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