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是建立創意產業園區,集聚化是園區的高級階段。
創意產業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總體的動員與政策支持,還必須有在市場中成長的企業主體的發展。當前我國部分城市創意產業的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已不是理念轉換,而是如何實際運作,推動文化創意企業的快速生長,并發揮集聚效應,培育創意市場,打造并完善創意產業鏈,形成新的產業發展群落。因此,如何合理有序而不是一哄而上地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創建創意產業集聚區,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是市場不成熟、需求不穩定、產業鏈尚不完整的風險產業,又是有效需求高速增長、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經濟效益非常誘人的朝陽產業。正是具有如上的這種相反相成的特點,文化創意產業才需要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高效的政策支持機制、高技術的基礎設施、相互接駁的產業鏈條、打破原有行業界限的重組場域,迅速順暢交換傳播的數字網絡和一個高度市場化的交易平臺。數字化網絡市場、物聯網和創意產業集聚區、孵化器就是滿足以上需求的產業發展模式。
創意產業集聚區的
重要功能和特征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是建立創意產業園區,集聚化是園區的高級階段。它在推動創意產業發展、催生高新文化創意企業創業、打造產業集群、甚至在就業人數等方面均有重要功能和特征。
創意產業集聚區具有聚合、叢集和融合、交匯功能。產業集聚區的一個重要功能是產業集群或產業叢集。創意產業的各個部門在總體上可能有很大差別,但每一部類內卻有著共同的或相近的屬性。比如都生產同一類產品或相關產品;共同分享同一市場,采用大致相近的銷售方式、渠道;產業上游的資源需求相同;智力及人力支持的群體相同或相近,科技理念與技術支持相同或相近。比如香港,產業集聚區構成了共同的產業運行鏈條。產業間企業間相互激蕩,就形成了一系列的產業優勢。在產業內,企業之間互動;產業外,企業可以結盟,共同對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同時,產業集群因享有地理上的優勢而有可能獲得更便捷的有機的發展。如在香港,出版、廣告與媒體公司多位于銅鑼灣、測魚涌和北角。米歇爾·波特認為,這種產業的群集具有特殊的優勢。地理位置接近也許會產生集群間的激烈競爭,但企業間卻可以分享信息資訊,聚合特定的需求,繼而降低交易成本。產業集群也能使一個個孤立的企業,從較大規模的經濟活動中受益,同時刺激相關產業和后續產業的發展,為產業群的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波特將這種集群模式描繪為一個“鉆石”型的結構。
創意產業集聚區除了一般產業集聚區的構成外,還具有如下特征:
創意產業集聚區的企業集群具有較大的跨行業重新按需組合的特征;其主要構成應有相關文化藝術創意設計方面的企業,應有提供高科技支持如數字網絡內容產業方面的企業,應有國際化的策劃推廣信息咨詢等中介機構,應有從事文化創意產品生產的企業,還應有經濟管理、商品管理方面的有經驗的公司。這種構成對于開放集群內企業間的動態聯系,構成立體的多重交織的產業鏈環,形成綜合融匯的集群效應提供了有利條件。
創意產業集聚區的這種組合對人才構成也有很高要求。一是創意產業需要大量復合型人才,受過三級以上復合教育,如文化藝術的理論與創作,網絡設計或相關專業技術,工商管理或金融經貿教育;二是在企業內、行業內、創意產業集聚區內配置不同的專業人才,形成多種創意人才的互補聚合優勢。一方面,創意產業集聚區無疑需要硬手:優秀的科學家、設計家、工程師、建筑師、投資人、金融家;另一方面,創意產品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無形化、文化化和藝術化,所以創意產業集聚區需要“波西米亞人”:富于靈感的藝術家(包括先鋒藝術家)、民間藝人、自由撰稿人、文化學者,甚至哲學家。第三,創意產業集聚區還需要管理人、廣告人、媒介工作者等中介人。這是文化與經濟、藝術與技術、人文與科學、形而上與形而下的沖突、較量、碰撞與融合。其實,無論科學技術的創意,還是文學藝術的創意,在創造的境界上是完全可以相通的。
正因為創意產業文化藝術特性,大型創意產業集聚區還應考慮創意產業人員的生活環境,包括生活質量、生活格調、品味、生活舒適度等,它往往也配有相應的休閑娛樂區域(企業)。
數字港、云計算、物聯網的
全面融合
目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瓶頸是文化創意產品流通與銷售。由于企業和消費群體的中介服務(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消費性服務業)缺失,特別是文化創意產品的國際貿易的缺失,使創意產品的流通、銷售和貿易受到嚴重制約,也使中國文化創意產品走出去停留在初級水平。在我國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總體布局中生產性集聚區逐步完善成熟的基礎上,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應抓住時機,大力拓展文化創意國際市場,完善國際中介服務機構,推動國際文化貿易的快速發展。所謂數字化國際文化貿易市場,包括一個落地的文化創意交易市場、一個全球的網絡虛擬文化創意產品市場和一個相關內容產品的物聯網,及文化創意市場的配套設施。與市場相關的是大量中介服務:知識產權保護和交易服務,知識產權授權應用開發服務、文化創意產品相關法律服務、文化創意企業投融資服務和財務服務、文化產品外貿外包中介服務、文化創意內容產品的傳播服務等。
銷售文化創意產品,推動文化貿易發展,打造完善的產業鏈,都離不開物的傳輸。物聯網的興起,為創意產品的流通創造了新的模式。所謂物聯網,國際電信聯盟在2005年度報告中提出,信息與通信技術的目標已經從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連接任何人,發展到連接任何物品的階段,而物體的鏈接就構成了物聯網。物聯網是移動互聯網、傳感網和互聯網的再融合,它的意義是每一個物體都可以通信,每一種產品都可以尋址,都可以控制,它是一個泛在網。物聯網將給文化創意產品的全球貿易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數字國際文化貿易市場的建立離不開云計算的技術支持。云技術的騰飛創造了數字國際文化貿易市場的云環境,優化了工作負載,提高了在線賬戶交易水平和交易效率。在云環境下實現了信息快速大量的訪問,大大提高了數字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因此,在云計算技術和未來物聯網基礎上建設我國文化創意產品全球交易大市場,建設具有前瞻性的文化創意產品服務軟平臺,建設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常設機構,并著力建設與地上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相配套的無國界、多語言、全球化,并擁有物聯網支持的虛擬文化創意產品交易港,是當前我國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發展的一個大方向。
在線交易、電子商務、淘寶網等網上市場,依據物聯網的建立,云計算的技術支持,打破了過去線上線下的截然之別,一個新的全球的商務轉型的時代即將來臨。未來,沒有線上的商務與市場將慘遭淘汰,沒有線下的物聯網支持的線上信息港,就只能是“門戶”和媒介。而打破線上線下連為一體的未來數字商務市場,將在這一輪新的洗牌中獨占鰲頭,大放光彩。
創意產業集聚區的高級形態
和未來發展趨勢
以地理方式實體構建的創意產業集聚區畢竟受到各種條件如地域分割、傳統格局、資源配置、利潤預期等的限制,很難達到理想的要素構建和產業配置。本身這一過程也是一個市場選擇的過程,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因素。特別是企業家、投資者對創意產業的認識尚處于初級階段,對其前景的預期還不樂觀。
創意產業的根本觀念是通過“越界”促成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重組與合作。通過越界,尋找新的增長點,推動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并且通過在全社會推動創造性發展,來促進社會機制的改革創新。而從發展來看,數字化高端融合是創意產業集聚區的高級形態和未來發展趨勢。
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的高級形態和未來發展趨勢是依托一定的實體創意產業集聚區,在實物設施的創意產業集聚區基礎上打造的無界域國際化的虛擬創意集聚區,建設一個迅速順暢交換傳播的數字化網上市場和一個數字化的交易平臺;構建“虛擬創意產業集聚區”或“文化創意信息數字交易港”。這是未來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的嶄新模式。
這一模式的要求是,網上虛擬創意產業集聚區或“文化創意信息數字交易港”應當在當代文化潮流、文化消費、文化市場、文化時尚基礎上,構建某一創意產業(行業)科研、生產、流通、交易的數字化平臺。吸引海量信息匯聚,開展網上信息交換、商務交易和產品推介銷售。
這一網上創意產業集聚區或“文化創意信息數字交易港”是面向世界市場的無國界的國際化平臺,可以為世界各國的客商服務。它需要解決不同語言轉換的問題,可設置多語種交流平臺,建立完善的商務翻譯服務。
與網上創意產業集聚區或“文化創意信息數字交易港”相應,地上可有相應的實體型生產、物流中心或會展中心、貿易中心。可與定期的博覽會、交易會相匹配,形成網上常設數字交易與地上會展業以及直接交易的立體交易系統。
網上創意產業集聚區或“文化創意信息數字交易市場”必須聯絡支持風險投資的各種投資機構和誠信、高效、安全、服務良好的金融服務系統及其技術支持。第三方支付、中介評估及其公正和信譽,是網上交易市場成功高速運營的重要保證。
同時,“威克”等網絡創意交易形式將實物領域的交易推展到創意設計的招投標和交易,成為最活躍的創意網絡虛擬集聚區,打破了地域集聚的陳規,全面改變創意人才的集聚方式,對于創意集聚區模式,產生巨大沖擊。通過威克(如果采用多語言網絡)世界各地的人才都將為我所用,改變過去為我所有的方式,建立新的“訂單式創意招投與交易”。
同時,網上創意產業集聚區或“文化創意信息數字交易港”可以更方便地集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個體創意者的最新技術成果,推動技術成果轉讓,實現科研成果向生產轉換。
總之,嶄新模式的立體創意產業集聚區或“文化創意信息數字交易港”將有機會全面實現官、產、學、研、投、貿等各個鏈環的數字化高端整合,代表著創意產業集聚區的高級形態和未來發展趨勢。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創意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