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流轉,一倏忽,第一家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創辦已經30周年。
盡管這家當年的倉庫里的公司現在已經灰飛煙滅,甚至,舊址也未得到保留。但是,依然有熱心人操辦了一場隆重的會議,以資紀念,他們中有企業家、藝術家、媒體人、政府官員。
春來,萬物生。當年,讀起來比較拗口的“等離子體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的出現,對于中國經濟來說,仿如鴻蒙初辟,初露鋒芒,幾個科技人員邁出了一小步,其實是中國改革邁出了一大步。
第一次,“民營”和“科技”聯結起來了,“廟堂”和“江湖”被打通了。不通不行,回首過去,一個反例是前蘇聯。高科技局限于對外防御和進攻的軍事工程,只有國計,沒有民生,結果,經濟體制積重難返,民怨并累積質變,使一個龐大的帝國,轟然坍塌。
所以,不要小看“等離子服務部”,不要小看“中關村”,也不要小看“民營科技”四個字。它們和當年的安徽小崗村意義一樣重大,象征著時代的先聲,預示著社會的轉型,昭示著中國的新革命。
“三十而立”,其意義在于,與當年的弱不禁風和棲棲遑遑,中關村民營科技已經“站立”起來了。現在中關村民營科技的規模和實力,早已經蔚為壯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已有一區十園,從業人員已形成“百萬大軍”,其核心區海淀園已有規模以上企業3691家,實現總收入2216億元,同比增長31%,實現工業總產值409億元,同比增長34%。
“三十而立”,三十也是一道坎,承前啟后。中關村民營科技,仿佛在發聲:我已成年,我要擔負起責任,我要沖破更多藩籬,我要飛得更高。溫總理說,中國必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了。那么改革的動力來自哪里呢?除了一些高瞻遠矚的領導人物,它來自于民間,包括民營企業。不管反壟斷也好,“國進民退”也好,民營企業群體,有著天然的公平、公正、平等的權利需求。
現在,我們需要簡單回顧一下,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立起來的過程。
首先是開創階段:1979年,陳春先應邀到美國進行核聚變技術的專項考察。波士頓周圍128號公路兩側科技轉化為產品的狀況和硅谷蘋果公司的創業傳奇,極大地震撼了陳春先。陳春先建議成立一個發揮科研人員積極性的組織,推廣在美國看到的“技術擴散模式”,建立中國的“硅谷”。1981年10月23日,陳春先辦起了中關村第一個民營科技實體——北京等離子體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在經歷曲折以后,陳春先的做法得到中央領導的明確支持。在他的示范效應下,科研人員活躍起來,紛紛走出那道院墻開辟另一番天地,中關村地區各種類型的科技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越來越多。1984年,以四通、信通、京海、科海為代表的一大批民營科技公司先后成立。到1987年底,集中在白石橋路、海淀路和中關村路的區域內,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科技企業已經有148家,這就是后來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
這個階段,我們看到了開創者的勇氣,也看到了他們的磨難。我們得記住這些人的名字,陳春先、紀世瀛、崔文棟、柳傳志、王洪德、段永基、張家林、彭偉民等等。“摸著石頭過河”,他們帶領創業團隊將科技服務和產品推向市場。他們沖破了官辦科研機構和官辦國營企業的壟斷和僵化狀態,為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推動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經營機制中,作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技術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他們開創了歷史先河。他們的行為構成了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起點,也是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一個縮影。
然后是厚積薄發、立足創新的中生代。
鄧小平理論的提出,特別是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催發了中關村創業高潮和第二代企業家人才隊伍的形成。王文京創建的用友軟件、馮軍創辦的愛國者數碼等,現在都已經形成特色品牌。作為中關村第二代即中生代企業家,這一代人從一“下海”就果敢地選擇創辦產權清晰的企業。他們用不到10年的時間完成了企業生存、成長、發展的創業過程,使許多企業的規模已大大超過了第一代。
我們也應該記錄他們的名字:王文京、馮軍、鄭福雙、姚威、劉迎建以及秦升益等等。他們成熟穩健、開創了自主創新的潮流,市場意識逐漸成熟,在新舊體制之間從容斡旋。他們現在還是中關村民營企業家群體里的中堅力量。
再接著,中關村迎來了新經濟浪潮下特別是在互聯網發展中涌現出來的第三代企業家。諸如張朝陽、曹國偉、李彥宏、雷軍、鄧中翰、李開復、嚴望佳等等一大批企業家。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是“海歸”, 得益于時代和體制之利,他們比第一、第二代創業者更具有現代意識和風險意識。他們憑借世界性的技術革命和變革,迅速發展,實現事業和財富的增值,創造了中關村的神話,書寫著中國嶄新的互聯網時代。還有一大批企業,創造了中國自己的信息安全產品,從事著獨具特色的通訊產業、網絡產業產品開發,在生物醫藥、農業種子飼料、環保新能源、光機電一體化、集成電路設計、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不斷創造著新的產品和服務,以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擋住了國外產品在中國的橫行。
這一代企業家,視野已經跨越東西方,他們熟諳技術和資本的對接過程,也最具平等意識,普遍在企業中采取了富有現代意識的管理手段。并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比如張朝陽曾在一個論壇上抨擊“不完全的市場經濟時刻在妨礙競爭”。可以說,在未來中國的體制改革中,他們很可能貢獻很大的力量。
三十而立,立起的是中關村的模式,中關村的精神!這個“立”字離不開這些英雄企業和企業英雄的貢獻;三十而立,也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政府政策和進步人士的關注關心。
三十年,披荊斬棘,奮勇開拓;三十年,篳路藍縷,兢兢業業;三十年,碩果累累,成績卓著。現在的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已經從涓涓細流匯聚成雄渾江河,現在,它已經站在一個新的平臺上。對應著中國的真正的更為艱巨而更為深層次的改革,它正孕育著自己的力量,等待著下一個開始、下一個沖浪,下一次,真正的“中國的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