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06年微博客鼻祖Twitter誕生至今,微博已經成為傳統主流媒體重要的消息源頭。
央視新聞取材新浪微博
2010年7月28日上午11點,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一如往常地播出。11點17分,主播康輝播報的一條資訊引起了許多觀眾的密切關注:“我們插播一條本臺剛剛收到的最新消息,在今天上午10點多,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的一所中石化的加油站發生了油罐爆炸……”
細心的觀眾朋友注意到,這條新聞在現場爆炸畫面的圖片上標注了“手機拍攝畫面”。而半個多小時后,這條視頻被上傳到了新浪微博,又有細心的網友驚呼:“央視新聞用的圖片是從微博上截取的,你們看左下角的網址‘t.sina.’。”
“7·28南京爆炸”事件舉世矚目,但最早爆出這條新聞的不是傳統主流媒體,而是新浪微博的一位普通網友——當天上午10時11分左右,南京市棲霞區南京塑料四廠可燃氣體管道被施工人員挖斷,泄漏后發生強烈爆炸。幾分鐘后,在爆炸現場附近一家公司上班的南京市民汪祎旻用手機拍下了濃煙滾滾的照片,隨即在10 時14分上傳到了新浪微博,并寫下“爆炸”兩個字。此后的一刻鐘時間里,汪祎旻連續發了5張圖片,在10時30分在發第五張照片時,寫道:“拿手機拍的,不知道是不是加油站爆炸,但是公司的天花板全部掉下來了。”
這條圖文微博很快引起網友注意,數十名新浪微博網友轉發這條微博,而在半個多小時以后,這條微博的圖片被央視正在直播的新聞欄目作為突發事件報道的現場照片采用,無數電視觀眾通過這張手機照片直觀地了解到南京爆炸現場的初步情況。此后,全國各地、各類媒體紛紛跟進報道,“7·28南京爆炸”事件很快家喻戶曉,成為街談巷議的新聞熱點。
“個人通訊社”成為
傳統媒體新聞源
從2006年微博客鼻祖Twitter誕生至今,微博已經成為傳統主流媒體重要的消息源頭。“7·28南京爆炸”事件僅僅是其中之一。2010年8月8日,甘肅舟曲縣爆發嚴重的泥石流災害,因道路被嚴重破壞,傳統媒體無法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此時,一個19歲的重慶理工大學舟曲籍學生王凱,用手機通過微博發布災情,在很短時間內被數千名微博網友轉發,由此引起主流媒體關注,《楚天都市報》率先實名報道后又引起全國各大媒體關注,各地記者紛紛給王凱打電話,了解災區情況。而在災情發生后的5天時間里,王凱共發布300多條舟曲搶險救災現場的圖文微博,被多家媒體轉載。王凱被媒體稱為“公民記者”和“一個人的通訊社”。
2010年9月2日,導演馮小剛在《非誠勿擾2》發布會上說:“我有一微博特別好,為什么好,因為它不會斷章取義,你們不會把我的話給嫁接了。”馮小剛為宣傳《唐山大地震》開了微博后,幾乎每天都會在自己的微博上發布訊息,“有了微博就好像有了‘馮通社’。”而微博上像馮小剛這樣的名人明星無數,眾多傳統媒體人,隨時關注著微博平臺上“馮通社”、“姚通社”、(@姚晨)、“趙通社”(@趙薇)等等明星“個人通訊社”的最新爆料,然后撰寫成文,發表在報刊廣電這些傳統媒體上。
2010年9月24-25日,被日本非法扣押了18天的中國船長詹其雄被釋放,中國政府包機赴日本接其回國。《東方衛報》特稿部主任郭曉松在25日凌晨1:42發表微博稱:“船長登機,本來無圖,后感謝@老沉和@老榕,放圖。時間匆忙,催著傳版,沒有細做,肯定無圖的看起來更清爽,但是這個時候放上圖讓更多人看到船長是安全的,比什么都給力!”老沉是新浪網總編輯陳彤,老榕是中國電子商務的領軍人物王峻濤,當晚二人通過在日本當地的線報,獲得大量的一手消息,同步發到自己的微博上。據筆者觀察,這一夜,除了守在福建長樂機場的各大媒體記者之外,許多傳統媒體人都在微博上守候,為次日的媒體報道收集相關信息。
此外,李開復離開谷歌中國、任志強被鞋襲、方舟子炮轟唐駿造假、宜黃“女廁攻防戰”和“搶尸戰”、網友聯手警方營救自殺女、女畫家捉奸小三門等等這些社會熱點事件,無一不是從微博這個“個人通訊社”發源而成為傳統的報刊媒體、廣電媒體報道的新聞焦點,其中很多新聞當事人同時也是新聞發布者。
2010年9月,Twitter工程師拉菲·克里科里安在其博客中稱,Twitter目前已擁有 1.5億用戶,每秒產生1000條微博。 同年同月,新浪發布《中國微博元年市場白皮書》,預測到今年年底,中國互聯網微博累計活躍注冊賬戶數將突破6500萬個,2011年中將突破1億。數據顯示, 2010年7月,新浪微博產生的總微博數超過9000萬,每天產生的微博數超過300萬,平均每秒會有近40條微博產生。
個人通訊社,人人皆媒體,理論上講,每一條微博都可能成為輿論風暴眼。社科院的專家們認為,有線載體(互聯網)和無線終端(手機)的結合將構成“殺傷力最強的輿論載體”。甚至有人提出,在“人人皆媒體”的世界中,第一手的消息一定是來自微博。盡管因為起步晚,每秒產生的微博數只有公認的微博客鼻祖twitter的1/25,但仍不妨礙新浪微博成為傳統媒體記者和編輯搶得第一手新聞的好去處。
傳統媒體機構玩轉微博
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及從業人員意識到了微博所帶來的媒體震動,除了不計其數的總編輯、主編、記者、編輯、制片人、主播等等傳統媒體人開通新浪微博之外,截至2010年10月12日,共有561家主流新聞機構開通了新浪微博,其中包括了136家報紙、307家雜志、41家電視臺和77家電臺。電視媒體有鳳凰衛視、湖南衛視、北京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安徽衛視、山東衛視、東南衛視及中央電視臺諸多的品牌欄目,報刊媒體有《中國新聞周刊》、《三聯生活周刊》、《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新世紀周刊》、《中國周刊》、《南風窗》、《羊城晚報》、《揚子晚報》、《錢江晚報》、《現代快報》、《京華時報》、《東方早報》、《新京報》、《瀟湘時報》、《南方都市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南方周末》等等。
這些傳統主流媒體機構開設微博,主要有三方面的好處。第一,對其線下銷售量有提升,比如微博上人氣指數最高的雜志《新周刊》,截至2010年10月中旬,其微博粉絲(微博訂閱者)已經超過60萬人,遠遠超過其線下訂閱數量。據執行總編輯封新城透露,微博@新周刊的人氣的確提升了紙版《新周刊》的銷售量,很多微博使用者愛屋及烏而成為新周刊的線上訂閱者和線下購買者。第二,傳統媒體開設微博,對品牌影響力的線上打造有很大裨益,比如《東莞時報》,開通微博之前僅僅是一家地方性報紙,但因其在數次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中,視角新銳,版面新穎,而引起廣大微博使用者的關注,微博的使用者遍布全球,《東莞時報》這個地方紙媒因此也逐漸名揚天下。第三,傳統媒體可以借助微博平臺完成與讀者、觀眾的即時良性互動,比如《新周刊》、《創業家》等雜志,多次利用微博進行熱點話題調查,選題征集,并把調查結果和主要觀點公示到紙媒上;比如湖南衛視《快樂男聲》總決賽,借助評委鄭淵潔的微博征集粉絲對三名入選者的支持率,最終獲得了鄭淵潔的三條相關微博創造了累計被轉發258萬次的“天文數字”。
線上線下新聞源都需謹慎求證
“微博的這種形態實際上是使每一個具體的點、那些點中的個人,他們直接作為發布者在這個平臺發布,通過轉發、點評、回復等各種方式發布新聞動態,其實是改變了整個傳媒的生態。”微博目前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還處在最初級的發展階段,但已經有了推動媒體的傳統生態嬗變的跡象。《新周刊》甚至提出了“微革命”的概念。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微博迅猛的傳播速度,也可能會導致假消息滿天飛的不良后果。
微博這個“個人通訊社”之所以能成為傳統媒體記者追逐的消息源,主要得益于實名認證制度的應用。實名認證意味著網絡虛擬身份和現實社會角色的高度二合一。由于網民身份的真實性,被認證的微博博主自然而然會對其發表的言論負責,其自律性和互聯網發展早期匿名的論壇、社區中的虛擬狀態相比,不可同日而語。而獲得認證的網友,他(她)們的微博,就是其本人的信息發布平臺,其本人就是一個信息傳播體,可以視作自媒體(個人媒體),真實是底線。而新浪微博數萬名得到V認證的人群中,以傳媒人、企業家、明星等社會名流為主,這個群體絕大多數人在微博上和社會上一樣愛惜羽毛。
然而,盡管有大量被認證的社會名流、意見領袖非常在意自己發布信息的真實性,但由于他們中的很多人,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媒體訓練和長期的媒體實踐,在甄別某些信息的真實性方面有很大不足,從而導致假新聞傳播事件的發生。比如“魯迅大撤退”事件,起源僅僅是因為編劇劉毅看到了一個網帖,里面說“各地教材大換血”,稍作查證后他據此寫了一條微博,從而引發網友熱議,時評家評論,眾多媒體報道,最終成為全民競相議論的社會熱點事件,教育部不得不站出來辟謠。筆者認為,這一事件的發生,一是編劇劉毅此前可能沒有深切認識到微博所具有的強烈的個人媒體屬性。個人通訊社,個人媒體,需言之鑿鑿。這類不確定信息,至少要加“求證”字樣。另外,很關鍵的一點,在這一從微博發源的假新聞事件的傳播中,諸多傳統媒體未經核實而擅發,以訛傳訛,嚴重違背了媒體行業最基本的謹慎求證的職業要求,也應該引起從業者的警醒。這一點,其實和新聞來源是來自線下社會還是線上微博,并無關系。
而據《揚子晚報》報道,南京“7·28”爆炸發生后,網友第一時間在微博上開始了“現場直播”。半個來小時,關于爆炸地點就有了4個版本。而央視最早的新聞也稱“加油站爆炸”,一時造成了恐慌。很快,中石化有關負責人給本報發來消息,表示要通過擁有10萬多“粉絲”的本報微博來“澄清”:“上午很多消息說這次爆炸的是加油站,其實和中石化加油站無關。”
傳統媒體的微博之路,有風光,有風險,需大膽開拓,亦需謹慎求證,無論新路老路,傳統主流媒體的新聞道德與采訪守則不能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