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經營權不傳給家人,企業永續經營是傳賢不傳子。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日前稱“我的競爭對手雖然經營很優秀,但企業主曾被判刑,企業也要傳給兒子,再偉大也不會有百年基業,跟誠信原則及企業大眾化有很大距離”。
第十二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
(1月16日)
“建立國有企業技術進步的激勵機制,使國企成為自主創新的主力軍……國企的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是0.7%,非常丟人的一個數。”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
“最近上市的一個企業董事長是女的,答辯完了突然董事長在那兒哭了。哭了半天之后委員會宣布通過,她接著又哭。我覺得這個格局不是很正常的,如果整個上市過程是可預期的、清晰的、透明的不是像押寶一樣的,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況。你說在香港或者紐約上市會哭成這樣嗎?所以整個過程應該更加市場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
“中國鋁業公司這兩年脫胎換骨式的市場化改革……關鍵解決了企業干部員工的狀態,特別是企業領導班子、企業一把手的狀態,因為狀態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
——中國鋁業公司總經理熊維平
“通脹威脅是新興經濟體所面臨的某種普遍特性,而在發達經濟體中則不一定會看到。很明顯,我們都必須控制通脹預期,這一點極其重要。還有一點很明顯的是,我們必須呼吁采取合適的決策。”
——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1月10日表示,在經濟復蘇進程開始以來,所觀察到的事實和數據以及實際上的經濟進化都好于此前預期。
“好的模式比好的故事更重要,關鍵是要有行業內的核心競爭力。”
——優酷網CEO古永鏘日前表示,相對于幾年前偶爾來一次中國的頻率,不少投資人已經開始在二三線等城市長期停留做原始調研,國外投資者對中國的重視、滲透已經不僅限于北上廣這樣的城市,已經不能說國外投資者不了解中國了。
“國有經濟比重越高的社會,老百姓分享經濟增長帶來好處的份額分量越低。目前不對國有資產、國有企業股權產權進行民營化改革我覺得是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一個最大的障礙。”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陳志武1月12日如是言。
“我厭惡插手被收購公司事務的作法,原因是這種作法可能會導致失誤。”
——伯克希爾主席巴菲特日前稱“有些事情我不得不插手,但通常會通過其他人來這樣做。每次需要這樣做的時候,我插手的時間總是會晚于應該那樣做的時間,這是我唯一討厭的工作。如果我能不需要這樣做,我寧可放棄自己很大一部分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