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收購與私募股權基金》
作者:裴力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年11月
21世紀的世界經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作為資本市場中重要一環的企業間的兼并、收購浪潮更是風起云涌、方興未艾,并購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運行手段。
杠桿收購是典型的戰略收購,這一點已被廣泛認同。與其他并購有所不同,杠桿收購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一個公司,且對公司的興衰周期產生強烈沖擊。與經濟生活中大量的重要創新一樣,它是在經濟主流領域以外發展起來的。杠桿收購處在金融的邊緣地帶,但由于它運用了大量的金融工具和財務杠桿,從而演變為一種強有力的融資收購技術,同時又是一項對資本市場、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產生巨大影響的金融工程。
杠桿收購的法律和制度結構代表了一種新的公司治理模式,它能最大程度地糾正公司治理中的代理沖突問題。通過構造債務約束、經理層持股和董事會監督,它顯著改善了具體企業的治理機制,而且也改變了一般企業對待債務、公司治理和股東價值創造的方式。
現在,杠桿收購作為一種并購方式,已成為私募股權基金和產業資本經常運用的一種收購方式,現在歐美的資本市場已經吸引了大量的資本進入這個領域。
然而,杠桿收購不是無風險的游戲,相反,它是高風險的源頭。當杠桿收購成功的時候,它們是股東價值穩定增長的源泉;當杠桿收購失敗的時候,它們成為公司價值的一項巨大消耗。
本書的研究重點就在杠桿收購及其主要的駕馭者——私募股權基金。第一,在清晰界定的概念基礎上,本書分析了杠桿收購的基本原理和產生的歷史背景。第二,詳細闡述了杠桿收購的相關理論。第三,把杠桿收購中的核心問題拆細并分別加以論述和分析,比如:目標公司的選擇與評估、杠桿收購中的融資與再融資、杠桿收購中的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杠桿收購的績效與風險控制等。第四,分析了私募股權基金的運營模式,并在此基礎上聯系中國實際,充分分析了中國私募股權基金事實杠桿收購的現狀和障礙,以及實施杠桿收購的意義等。
盡管每一個杠桿收購都是不同的,但其關鍵步驟、融資機制和運作模式都是非常相似的。本書集中討論了最普遍的情況,即對公眾公司的收購,但其基本原理和主要模式也適用于對大公司的部門和非公眾公司的收購。
(本文摘自《杠桿收購與私募股權基金》)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研究:基于控制權成本收益的分析》
作者:李文君
中國金融出版社 2010年10月
薦讀理由:本書通過對西方經典融資理論的梳理,以及對我國上市公司的分析,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西方經典融資理論的價值基礎是什么,其是否具有普適性;二是我國上市公司表現出來的股權融資偏好有悖于優序融資理論的情況,這是否就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是非理性的。對經典理論以及相關的實證檢驗文獻的梳理回答了第一個問題:西方經典融資理論的價值基礎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即資本成本最小化,而實證檢驗并不是都支持優序融資理論。
《財務報告的透明度(上)》
作者:【美】魯思?安?麥克尤恩(Ruth Ann McEwen)
中信出版社2010年12月
薦讀理由: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與美國公認會計原則在許多方面都不同。但是,最實質性的差別在于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認為所有資產和負債均可在各報告期重新按公允價值計價;而美國公認會計原則則按成本確認資產和負債,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價值減少時,才要求重新計價。本書從會計從業人員的角度羅列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與美國公認會計原則之間的主要差別,同時指出美國若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可能產生的一些問題。本書旨在供中級和高級從業人員,尤其是外商投資企業以及在海外上市企業的會計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