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親住院十幾次,自己卻經常出差難以兼顧,那一年,時任上海市康橋鎮副書記的奚志勇深感“真的無能為力去照顧母親,我給錢,父母是感覺不到的”。于是,他下決心做一所全國最好的養老院,讓自己的父母開心生活。2005年,辭去公職的奚志勇在康橋創建親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建設中國第一個老年人會員制養老社區,開啟了全新的商業養老模式。去年12月,摯信資本億元入股,拉開風險投資牽手養老產業的序幕;萬科也攜手簽約,建設“活躍長者住宅”。親和源董事長奚志勇的“商業孝子”夢終于初現模樣。“既能賺錢又能做好事,這樣功德無量的事情不多了。”
平臺+外包
國內傳統的養老院養老是福利式的,但弊端很多,于是發展商業養老成為不少有識之士的共識。既然是商業,模式至關重要。
“我們的商業模式很簡單,給老人的是一個家,一張會員卡就解決了所有的養老問題。”奚志勇說。親和源采取會員制,根據自建公寓大小(建筑面積從66到143平方米不等)和會員類別,收取55萬元至70萬元的入會費,老人獲得對公寓終身或永久的使用權。會員入住后,每年要繳納3萬至7萬元的年費,還需支付公用事業費和享受各項服務的費用——專業的護理醫院和頤養院、功能齊全的健康會所、配餐中心、老年大學、圖書館、文體活動室、咖啡廳、門球場等。目標客戶是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老人,如退休教授、企業家的父母,目前會員近千名。
養老涉及吃喝拉撒睡,產業鏈很長,通吃并不合適。由此,親和源進行了服務模式創新,即構架“平臺”,將服務外包給專業公司:引進美國愛瑪克、法國索迪斯、香港美格菲、上海曙光醫院,分別提供物業、餐飲、健身、醫療服務,其中愛瑪克、索迪斯位列世界五百強。
奚志勇感慨,這幾年下來最大的成功就是使用了平臺思路,讓平臺上的每個參與者都能賺錢。這樣一來,“向外地復制的時候特別容易,只需派幾個主管”,他的團隊主要就做傳播工作。不過借力打力、如何對外力進行管理是一個挑戰,奚志勇并不諱言其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國外公司的服務本土化。
但是很多人并不理解、相信親和源的商業模式,很過國際投行始終將其視為房地產公司。對此奚志勇直言,公司其實是地產+服務+生產,盈利水平好于房地產企業。
讓“80后”去游泳
2010年的平安夜,親和源300多位老人一起過節,望著唱歌、跳舞的場景,奚志勇感動地流淚了。“能把老人激發到這種程度,你說還能說什么呢?”傳統的養老是把人管死,強調的是安全,親和源強調快樂——奚志勇創業的初衷就是為了讓父母快樂,所以策略是讓老人們去玩,打麻將唱歌跳舞。親和源有一大群70后、80后:老人70歲以上的叫70后,80歲以上的是80后,90歲以上的是90后,100以上的為10后。他說,他曾讓幾位女80后去游泳池游泳,她們說以往裙子都沒有穿過,讓我穿泳裝?然而現在老人們玩得很開心。“他們發自內心地自豪:我現在又年輕了。”
“傳統養老機構提倡的是安全,把老人視作弱勢群體,什么事情都不讓他們參與,那就等于讓他們等待死亡。我告訴他們,你是來這里生活的。你不過是身體弱化一點,但仍可以玩適合你的東西,這樣才有意義。人生什么時間最輕松?60歲之前錢和時間不兼得,退休以后,孩子自立了,老人去了,可以過自己的生活。”奚志勇舉例說,每間公寓都配有廚房,食堂只是補充,意在鼓勵老人多參與,燒菜是醫治老年癡呆癥的良方,而且是感情交流的平臺,比如孫子來了,奶奶炒個雞蛋。
老人要快樂生活,要得到尊嚴,有隱私,有支配的能力。“政府有很多硬件設施很好的養老院,他們為什么選擇我們而不到政府的養老院?因為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到親和源來,能在臺上主持節目,能唱歌跳舞,讓別人高興了,他(她)有價值。”他說。親和源的很多會員都是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津貼的有7位,離休干部近80位,正高職稱幾百位。“設計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一定要了解客戶的需求,很多兒女們根本不了解父母想要什么——老人要證明自己還有價值,不是老了就沒有價值了,不是配個保姆照顧就沒事了。”奚志勇感言。
大愛盡孝
從首批會員入住至今三年間,養老社區一共故去八位,沒有一家子女跟親和源吵架,都感謝照顧得好,這讓奚志勇“最驕傲”。他表示,親和源是用真心在對待老人,以踐行“為世間父母分憂,代天下子女盡孝”。
既然是盡孝,那絕不能讓老人有后顧之憂。老人出了問題,親和源承擔責任,比如生病了沒錢治,原則只要進了親和源,就絕對不會推向社會,確保“終身養老”。為了增強保障能力,親和源的幾個股東專門成立了一個私募基金,一旦發生意外,有足夠的資金來補償,目前也有老人主動出力捐贈字畫等財產。奚志勇表示,最后這個基金會很大,因為很多老人會留下不少遺產,他們子女不要這筆錢,有的根本沒子女,錢便會歸于基金。
有愛才有家——親和源的口號正是“至尊老人的家”。他直言,很多人都在講以人為本,但國家往往是以政權為本,企業以管理者為本。他要做到的是,讓老人真正感覺到親和源是屬于他們的家,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居所。
“我對員工說,這是個偉大的事業,你照顧好自己的父母都那么難,你去照顧天下父母,這是一種大愛。你躋身一種大愛的事業,還有什么不滿足?我們每年考核,嚴格的淘汰制,如果沒有愛心,就不要留在這里。沒有愛心真的不適合做這個事業。”奚志勇表示,現在大公司像泰康人壽、中國人壽都開始進入養老行業,但是他并不擔心:這些新入行的公司的職業經理人很難用愛心去做事。
十年后中國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是老人,三分之一是小孩。誰照顧老人?一對夫婦面對多位老人,怎么盡孝?奚志勇非常看好中國養老產業的前景。在他看來,五年后國人將知道如何養老。欣慰的是,他個人的孝子夢已達成:母親、弟弟的岳父岳母、妹妹的公公婆婆都住在親和源——盡管這家子的人有的滿意,有的還不太滿意。
“什么叫孝順,孝后面有個順,就得有套系統保證老人生活在這里快快樂樂。”盡管前行不易,但奚志勇相信自己這么做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