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9日,德國大眾宣布:該公司計劃在未來五年的時間內投資516億歐元用于促進發展。這些資金將用于兩個方面:一是擴大生產規模、升級生產設備,這項支出為413億歐元。其中57%(約2354億歐元)將用在德國本土;二是用于資本化的研發支出,包括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新車型的開發兩個方面,這項支出為103億歐元。大眾在中國的合資企業將不被納入到這些投資范圍內。大眾將在未來五年內向中國的合資企業單獨投資106億歐元,投資將全部由這些合資企業的現金流提供。
大眾CEO馬丁·溫特科恩(Martin Winterkorn)表示,這項投資對大眾實現“2018年戰略”至關重要。“2018年戰略”是大眾的中期發展目標,旨在成為世界最大的頂級汽車制造商。大眾能否能實現這個目標?
離豐田有多遠
從銷量看,在豐田出現召回門之前的2008年,大眾的銷量約為627萬輛,同期豐田的銷量約為819萬輛,兩者之間相差192萬輛。2009年,大眾的銷量約為631萬,增加了0.6%,同期。豐田的銷量為757萬輛,下降了15.1%,兩者相差126萬輛。由此可見,豐田的召回門負面影響非常大。截止2010年第三季度末,大眾的銷量已達約541萬輛,預計2010年可以突破700萬輛,同期,豐田的銷量僅約為520萬輛。如此看來,2010年,大眾在銷量就可以超過豐田。
從凈資產收益率看(表1),大眾的盈利能力是在不斷緩慢地降低。尤其是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公司2009年的凈利潤僅為9.11億歐元,當年凈資產收益率僅為2.44%。
而豐田近年來的盈利能力也在下降(表2),降速明顯快于大眾。尤其是2009年,豐田在金融危機和召回門的嚴重影響下,凈資產收益率竟然出現了負值。在2010年的前三個季度中,豐田明顯沒從陰影中走出來,凈資產收益率僅為3.30%。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大眾目前在凈利潤和盈利能力方面已超過豐田,2009年的金融危機和豐田召回門成為了轉折點。
新目標的挑戰
盡管在2010年必將超過豐田。但是大眾與通用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通用2010年前三季度的銷量約為645萬輛,相差104萬輛,差距應該還是不小;在盈利方面,大眾前三季度凈利潤要高于通用(通用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為35.99億歐元),但通用的凈資產收益率(20.87%)要高于大眾。總體來說,大眾離世界第一的寶座已經不遠,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的前景是光明的。 但大眾能否能實現“2018年戰略”?可以確定的一點是,道路是曲折的,豐田和通用的實力猶存。豐田雖然出現質量問題,但其危機公關的效果也還算不錯,在亞洲、北美等市場仍有很強的號召力。通用在2010年11月18日重新上市,募集資金達231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IPO。另外美國財政部還持有其約40%的股份,其發展會得到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可見,在未來幾年,豐田和通用仍會對大眾構成很大的威脅。
大眾近年來一改往日安心造車、悶聲發財的做法,先是收購保時捷,而后又宣布投資巨額資金擴張規模。這樣大跨步地發展,其背后的財務風險也是很大的隱患。而從大眾這次巨額投資的分配中可以看出,中國市場沒有得到格外重視,516億歐元投資并沒有覆蓋中國。雖然大眾宣稱未來五年內追加106億歐元投資,但這些支出來自其在中國合資企業的現金流,現金流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說,大眾承諾的投資能否實現也是不確定的。從感官上分析,大眾沒有重視中國,是否是個戰略上的失誤不得而知,但對其實現“2018年戰略”可能少了一個很大的推動因素。
其實近年來,全球汽車第一企業的寶座并不好坐。金融危機后,通用一度陷入破產保護的邊緣,豐田剛剛穩定寶座就陷入召回門而大傷元氣,世界第一似乎成了被詛咒的對象。世界第一車企任何細小的錯誤都會引來廣泛的關注,負面影響被無限放大。成為世界第一是每個汽車公司的目標,但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第二的位置往往比第一的位置更有利。處在第二的位置上,一來有動力來追趕第一,二來可以接受較少的監督,這樣就可以發展得更快。
大眾汽車能否成為長跑冠軍?前方的路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