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為了逐利,企業可能做出違規違紀甚至違法的事情,由此可能產生道德成本;我們也知道,由于公司固有的委托代理矛盾,企業可能做出損害外部人利益的行為,由此可能導致代理成本。這些成本不僅有著巨大的外部性,也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埋下巨大的隱患,因而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和道德規范來加以約束。
而我們常常不知道的是,人們還會因為自身的認知與心理偏差而做出自認為是正確的卻有損公司價值的事情,從而導致行為成本。為什么很多企業不是根據經營所需而是根據市場時機進行融資?為什么投資項目的選擇常常不是依據可行性論證,而是取決于決策者的信念和偏好?為什么企業家會追求企業超越客觀規律的過度快速增長?這一切都與決策者的認知偏好與心理偏差相聯系。
資本市場的存在為企業家開辟了一條從真實財富創造到虛擬財富運作的通道,也為人們追逐財富泡沫的原始動機提供了溫床。是有效利用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還是被資本市場的潮起潮落所左右?這是考驗企業家理性與否的試金石,也成為企業是在理性預期中健康成長還是在泡沫預期中自我膨脹的試金石。
如果說道德成本和代理成本可以通過外在的監管加以約束,那么行為成本則無法進行外在的控制,它需要一種內化于精神的認知和理解,需要一種決心和毅力去克服,需要一種內部制度安排去加以約束。
如果企業家能夠多一點理性,能夠認識自身可能存在的認知與心理偏差,在決策過程中多一點對自己的反省,多一點對不同意見的寬容,多一點約束自我的制度設計,那么企業的財務決策就能更加科學,企業的發展就具有更好的可持續性。
如果企業家能夠多一點理性,能夠在財富泡沫面前保持冷靜,在資本市場的誘惑面前保持克制,能夠從更加長遠的視角尋求企業發展的路徑,那么企業的財富創造就具有更加堅實的價值基礎,資本市場的發展就能更加穩定和有效。
饒育蕾教授的著作無疑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讓我們認清自己的偏差和情緒沖動是怎樣導致決策偏離科學的規范,讓我們理解資本市場的跌宕起伏是怎樣歪曲了人們創造財富的純樸愿望。
《大型銀行公司治理:實踐與探索》
作者:酈錫文
海南出版社 2010年9月
薦讀理由:本書匯集了作者酈錫文先生近年關于中國大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主要文章,對我國銀行業公司治理的進步及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做了深刻的剖析,針對中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推進提出了作者的見解。同時針對我國幾大商業銀行近兩年的發展情況,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對商業銀行和當今經濟現象做了一些專業的審視、判斷和展望,從新的視角對銀行業中的公司治理進行觀察,體現了作者對中國銀行業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與高端展望。
《公募的視界》
作者:汪恭彬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薦讀理由:中國共同基金目前掌握了2.1萬億的市值。它們是中國理財人群最核心的理財方式。2.1萬億市值分散在60家共同基金的手中,但其中10家基金公司則掌控了大約50%的市值。這些掌控千億重金馳騁資本沙場的基金管理人,他們在想什么?他們希望把基金業帶到何方?他們的戰略是什么?他們的夢想是什么?他們的性格怎樣?……本書將帶你走近這10家基金公司及它們的CEO。讓所有關心中國基金業的人士得以一窺其神秘的面紗內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