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先給自己搜羅一個去臺灣讀書的理由吧!
理由1:學校實力強。
反駁理由:臺灣教育主管部門的吳清基先生曾說,要通過這次招生,讓大陸生了解臺灣的高等教育比大陸更優質,“臺大是最好的,加上臺灣光電、納米、高科技、生物科技、文創、觀光旅游、熱帶農業等領域在世界上都處于領先地位,絕對能夠讓大陸了解臺灣高等教育優勢”。誠然,臺灣教育實力雄厚,但最能代表臺灣高校實力的公立大學遺憾地缺席了本次招生。私立大學和技職院校對大陸生會有多大誘惑力?大陸企業對臺灣學歷的認可度會有多高?在臺灣學到的知識一定比在大陸多嗎?在沒有任何先例的情況下,這些疑問有待解決。雖然不可否認的是,臺灣的文化氛圍的確很具有吸引力,但上大學可不僅僅是為了“體驗”異鄉情調的。
理由2:去臺灣上大學便宜。
反駁理由:相比美國、英國一年十幾萬人民幣的學費,的確是相當的便宜,跟香港10 萬港幣學費相比也是便宜不少。美、英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學費貴,教育質量也優秀,在好學校里呆3 年,的確可以給自己鍍層金。如果在教育質量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是否有必要花費如此高額的學費,那就見仁見智了。而且與香港不同,臺灣高校并不提供獎助學金,甚至不讓大陸生參加臺灣的公共性“健康保險”福利體系,這意味著一旦有個傷風感冒,學生都得全額承擔治療費用,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香港平均水平:非本地生的學費為每年8.7 萬元人民幣。住宿費約7000 元人民幣,連同其他雜費、生活費每年約需1.8 萬~ 3 萬元人民幣。全年總費用:11 萬~ 12 萬元人民幣。
●臺灣平均水平:非本地生學費平均每年2 萬元人民幣,每學年住宿費平均水平為8000 元人民幣,每年生活費2 萬元人民幣。全年總費用:大約5 萬元人民幣。
總體評價:在臺灣讀大學的費用大約是在香港讀大學的一半。
(注:具體費用要根據專業和學校來確定)
事實上,除了限制高中生報考公立大學外,還存在諸多限制性政策,被稱為“三限六不”。
三限:“限?!?,初步僅承認41 所大陸一流大學學歷;“限量”,控制大陸生赴臺人數,約為臺灣各大學招生總量0.5% 到1%,臺灣教育主管部門也會分配各校招收大陸生人數,不會讓大陸生集中在少數學校;“限領域”,不開放大陸生就讀“國安”、醫療、藥理治療等專業領域。
六不:不承認大陸生的各種加分;不能額外增加名額,影響臺灣學生就讀權益;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兼職、打工;畢業后不可以在臺灣就業,要繼續升學也必須先回大陸重新申請;不得報考臺灣“公務員”,也不能參加技術人員考試。
以上近乎苛刻的限制條件,讓很多大陸學生及家長望而卻步。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表示,如果初期對大陸生赴臺會擔心,可以限制名額,但對大陸生應該跟其他學生一視同仁,對于臺灣“三限六不”政策,包括不給獎學金等,他認為“百分之百錯誤”,郭位說這樣“不會收到最好的學生,只能收到二流、三流的學生”。
截至筆者截稿前,臺灣教育主管部門仍未出臺大陸生招生簡章,令許多學校都大為緊張。招生名額最多的逢甲大學也是一籌莫展,校長張保隆擔心再拖下去,搞不好連一半名額都招不到了。但聯招會主委戴謙也坦言,盡管時程緊迫,但招生工作還是得計劃周詳,畢竟是第一屆。
“有所保留”的臺灣首次大陸招生是否會像香港、澳門高?!俺鮼碚У健睍r一樣遇冷,我們暫不得知??梢钥隙ǖ氖牵_灣高校面向大陸招生,為兩岸的交流,特別是為兩岸青年一代的接觸交往,打開了一扇窗口。相信從2011 年9 月開始,這扇窗會越開越大,讓兩岸人都看到對岸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