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考上大學的時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專業,稀里糊涂地選了個會計學。當時村里人都懵了,問我會計是什么,我也解釋不了。四年后我考上了會計學碩士,那時候村里已經有會計了,但大家還是很不解,‘會計不就是算賬那點事兒,還用得著讀碩士?’到了我被保送讀博士的時候,人們不開口了。我猜他們可能心里在嘀咕:‘這會計可能還是有點深奧的學問喲!’”
當老師給我們講這段故事的時候,會計已經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職業,大概是因為人們發現無論是五百強企業還是走街串巷的貨郎,都得面對一個共同問題——財務,也就是俗話說的“算賬”,而會計技術具有普適性,擁有廣闊的職業空間。

全能管家
剛開始接觸會計時,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對會計懷著不小的偏見,懊惱地認為會計的工作就是日復一日枯燥繁瑣地算賬、記賬和查賬,會計人員都是缺乏想象力、羞怯、缺乏主動性、沒有勇氣、容易受人支配、沒有幽默感的“格里高爾”(《變形記》的一個角色),唯恐自己下半生要當守著賬本的黃臉婆。根本不曾想到會有覺得自豪的一天,這份自豪源于會計學是一個兼具專業性和普適性的專業。
“好就業”是會計學專業最耀眼的光環之一,這得益于會計學是最具有“經管交融”特色的專業。如果把它比作一座摩天大廈,那么微觀、宏觀經濟學是地基,提供理論保障;法律法規、會計準則和職業道德是鋼筋框架,塑造行為規范;嚴謹精細的具體會計技能和經營管理知識是混凝土,填充大樓主體形狀;審計是窗戶,為大樓信息提供透明、客觀的保證;財務信息系統和電算化是電梯,為保障大樓內部事務高效運作服務。正因為會計學人不僅擁有財務核算等獨門絕技,更有管理、咨詢、營銷等尖兵利器,能適應政府機關、企業等絕大多數用人單位的需求,所以才有較強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得以笑傲職場,成為企事業單位名副其實的“全能管家”。
做專業賬≠專業做賬
“賬做得專業,不代表專業做賬。”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現代會計在職業領域上與傳統賬房先生的區別。
為了與國際對接而不斷更新的會計準則和層層進階的職業水平認證決定了會計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與實踐的行當。對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大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唯有做各種經濟業務的分錄,才能掌握賬務處理的要領;唯有懂檢索與整合繁雜的資料,才能學會迅速提煉預測、決策需要的信息;唯有涉獵不同經濟體設計的經管知識,才能幫助自己做出專業的賬。
如今會計已進入電算化時代,為了適應社會需求,會計學專業一般都專門開設了財務軟件應用或會計信息系統等課程,使用與企業相同或相似的軟件系統,讓學生對未來的職業工具有個提前的感性認識。尤其是“企業模擬經營ERP(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把學生分成五人一組,每組設CEO、生產總監、財務總監、銷售總監、采購總監各一名,以模擬企業運營對抗的方式,讓大家全面認識企業的運作和各部門的聯系與制約,拓寬職業視野。在對抗時,我是組里的銷售總監,負責制定營銷策略,根據產品狀況確定市場定位,運用生產總監提供的資料確定開發銷售網點的數量,制作出銷售費用預算并上報財務總監審閱,最后交CEO簽字。對抗以季度為單位,每季末根據各企業的財務狀況和運營成果綜合排名,大家也可以根據排名和市場占有率等調整發展戰略。我所在的小組,因為銷售策略正確,市場表現優秀,在第七個季度末獲得綜合排名第一。在備戰的過程中,我自己查閱和學習了基本營銷理論、分析模型和策略制定方法,并且加強了對企業各部門之間關系的認識,受益匪淺,最重要的是,培養了對ERP和營銷的興趣,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
“一把算盤一本賬,個十百千愁斷腸”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會計學人早已跳出賬房,站到了更大的舞臺上。
除了實踐性課程,會計學子還活躍在“德勤稅務精英挑戰賽”、“寶潔精英挑戰賽”和“CIMA國際商業精英挑戰賽”等商業比賽中。此類比賽一般要求團隊參賽,使用具體商業案例來考慮參賽者的綜合商務能力,因此要求團隊成員明確分工。財務是分工里必不可少的部分,很多牛人組隊時,都要邀請會計學人參與。但為了讓自己得到更多鍛煉,大家常常都選擇挑戰非本專業角色,在交叉中互通有無,實現專業知識互補與共享。得益于在ERP中培養起對營銷的濃厚興趣,我參加比賽時一般負責營銷部分,在比賽中獲得迅速的成長。
現代賬房先生的如意算盤
在專業學習和實踐之外,“考證”絕對是會計人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之一。各式各樣的資格技術證書,是會計專業性的保障之一。與其他商科專業以理論和分析為主不同,會計學看重實務,實踐性和專業性較強。而且每個會計技術階層還有對應的資格或職稱認證——從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執業資格證書等。今后只要從事會計工作,就必須持證上崗。其他專業想要從事會計工作,就算是金融學博士,也必須學習會計專業知識并獲得相應的會計資格證書。這個職業門檻使得競爭一般在本專業內發生,被跨專業搶飯碗的比率較小。但是現在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會計在賬務之外的監督和管理職能,一個“一專多能”的會計人員,絕對是用人單位爭搶的對象——豐富的稅法和稅務知識,可以考注冊稅務師;扎實的財務管理知識,可以入主財務管理部門;而像工商管理和營銷等沒有太強專業技術性要求的崗位,會計學子更是不在話下。
就目前看來,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生主要供職于會計師事務所、政府財稅部門、企事業單位、各大銀行等。一般情況下,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對會計、審計和稅務基本功要求較高,工作強度一般,薪酬一般;而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較為看重邏輯思辨、職業素質和英語能力,工作強度大,薪酬較好。政府財稅部門則要求通過公務員考試,提供“鐵飯碗”;外企和外資銀行強調英語能力和職業素質、溝通協調能力和團隊意識,培訓機制較好,職業成長空間相對較大;企業和非外資銀行要求相對寬松,發展前景和薪資彈性較大。
除了證書,英語也是必要的“敲門磚”,除了國內的注冊會計師外,6種國外認證的會計師資格證書的考試文字均為英語。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快,對會計的英語要求也越來越高。
此外,會計雖然被稱為“賬房先生”,但各大財經院校會計專業幾乎都是陰盛陽衰,男生屈指可數。因此男會計供不應求,炙手可熱,于是被稱為“男人、女人、女博士”之外的第四種人。
由于就業狀況良好,且實踐性很強,本科階段知識基本覆蓋了實務所需的理論基礎,故考本專業研究生的同學相較其他商科專業略少。部分同學選擇出國深造或者考取其他專業如財務管理、金融、工商管理的研究生,由“一專多能”邁向“十項全能”。
以嚴謹務實為秉性,用踏實勤勉的態度,精益求精,海納百川,實現價值,豐富自我。如果你對財務等經濟管理事業有興趣,愿意在不斷的試探和挑戰中發掘自身的無限可能,歡迎加入會計人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