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運輸實現跨越式發展,從根本上講是行車速度的跨越。從過去開通速度僅為80km/h的常規鐵路到現在350km/h的高速鐵路,中國鐵路的建設實現了質的飛躍。按照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覆蓋全國的快速客運網絡。高速、重載、信息化的客運專線建設給鐵路項目檔案的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文就高速鐵路建設項目竣工文件的產生過程、難度和管理工作進行探討。
一、高速鐵路建設項目竣工文件的形成環節
竣工文件是施工過程的完整記錄。高速鐵路建設施工的各個程序,決定了竣工文件的形成內容。高速鐵路由于施工工藝、技術、材料的新、特,與普通鐵路工程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特別是路基、軌道、橋梁、隧道的技術含量比普通鐵路高,因此施工過程產生的文件資料與傳統的普通鐵路已經有了較大的差別。
普通鐵路的路基處理受控于壓實、密實度即可,而高速鐵路路基軌道工程方面,不同于普通鐵路,高速鐵路使用的無砟軌道、整體道床、無縫鋼軌。這樣使得工程文件資料形成的受控點、受控內容增加。
因此,用普通鐵路歸檔的標準來規范高速鐵路建設項目竣工文件的形成,已不能滿足高速鐵路建設文件歸檔管理的需要。為確保竣工文件資料的完整、準確、系統、真實,應根據高速鐵路建設的需要建立高速鐵路竣工文件形成的標準,實現對工程文件形成環節、過程的嚴格控制。總體而言,高速鐵路建設竣工文件的形成包括:原材料質量控制環節、工序過程控制環節、交接驗收控制環節、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環節、驗收時限控制環節和不合格項目處理程序控制環節等。同時還應重視試驗記錄的收集,每個環節都要講各種文件材料收集齊全,整理歸檔,使文件資料歸檔過程處于規范有序狀態。
二、高速鐵路建設項目竣工文件歸檔中存在的問題
1.參建單位領導重視不夠、管理制度不健全,資料管理人員無法定崗定職。參建單位中存在一個普遍現象,抓進度、抓工期、抓質量控制,忽視文件資料的收集、積累。在工程開始時沒有指定專人負責資料管理,各專業工程師自己存放自己的施工記錄。或者管理資料的人員更換頻繁,帶有很大的臨時性。由于人員不固定,致使工程建設的環節和竣工文件的收集不能同步進行,給后期竣工文件的編制帶來極大困難。
2.檔案接收單位人員的素質、業務技能直接影響歸檔文件材料的品質、范圍、準確及系統。檔案接收單位人員對于建設項目竣工文件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接收、整理,而應該把重點放在識別上,做到心中有數。應該收集哪些文件,文件是否具有保存價值、是否按歸檔原則進行收集整理。這就要求檔案管理人員不僅要精通檔案整理規則,還要熟悉工程項目的施工程序和竣工文件的形成環節。
3.參建單位片面追求案卷裝訂效果,忽視卷內文件的內容和質量。高速鐵路建設工程竣工文件數量大,文整要求高,參建單位便將竣工文件委托裝訂公司裝訂成冊。忽視了裝訂過程中的檢查,導致表面漂亮,卻有掉頁,頁面裝反,帶著鐵訂直接裝訂等質量問題,給竣工文件的案卷進館造成障礙。
4.引進技術歸檔工作較難進行。高速鐵路建設中采用大量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部分引進工藝、技術,由于知識產權問題,導致部分技術含量較高的文件材料歸檔難,特別是外資企業。
三、提升高速鐵路建設項目竣工文件歸檔管理的思路
1.建立進館工程項目登記制度。高速鐵路建設項目開工前,應由建設單位相關人員到檔案館進行項目立項登記,建立備案制度。
2.檔案接收單位設專人全程跟蹤參與項目管理,并做好準備工作。檔案接收單位在工程登記后,應指定專人提前介入工程管理,編制作業指導書,做出跟進計劃,查閱資料,熟悉工程特點,加強業務學習,了解建設項目的基本內容。
3.建立網絡式管理機制。參建單位建立健全工程進度與竣工文件形成同步歸檔制度,專人負責督促,加強竣工文件的過程檢查。
4.組織工程項目管理人員的培訓。項目招投標之后,由建設單位組織,檔案部門參與,對參建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崗前培訓,落實歸檔內容和執行的相關標準。
5.參與施工過程中業務指導。配合建設單位對關鍵工序、特殊部位,如隱蔽工程施工等采用影像記錄與書面記錄并舉,建立影像記錄檔案,進行業務指導,確保文件資料在第一時限形成,以便追溯有據。
6.檔案管理部門參與建設項目檔案驗收。建設項目初驗前,由建設單位組織各級檔案部門和參建單位、監理單位,召開竣工文件審查、驗收會議,在前期指導的基礎上,對竣工文件進行部分抽驗,有權對歸檔內容不合格的提出返工重新整理,并限期整改至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