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德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朱德身經百戰,歷盡艱險,功勛卓著,在每一個重大關頭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歷史作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他先后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并在黨內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作出了杰出貢獻。朱德參加革命70年,這期間他對檔案工作關懷的事例也很多,不論在指揮百萬雄兵的疆場上,還是在和平環境中操勞黨和國家大事的時候,他都能把這項事業掛在心上。紅軍檔案工作的創建,八路軍、新四軍檔案工作制度的健全,解放軍檔案工作進一步普及,新中國檔案事業的發展,都浸潤著朱德總司令的心血。總司令關心檔案工作的故事,不脛而走、到處流傳。
十六道命令
1930年6月,在福建長汀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后改稱紅一軍團),朱德同志任總指揮,開始由以游擊戰為主向以運動戰為主的戰略轉變。8月,在湖南瀏陽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組成紅一方面軍,朱德同志就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從此,他與先后擔任總政委的毛澤東、周恩來聯名下達過許許多多的命令。其中,含文書處理、電訊業務和檔案工作內容的命令頗多。僅從1930年12月到1935年2月這一時期的歷史檔案中就能找到十六件。從建立檔案工作機構、收集文件、保管檔案和關心干部生活等等,內容十分豐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朱老總對檔案工作的重視程度。
1930年10月,蔣介石調集10萬兵力,以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為總司令,師長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采取“分進合擊,長驅直入”的作戰方針,向中央蘇區進行第一次“圍剿”。1930年12月,毛澤東指揮紅一方面軍約4萬余人,采取誘敵深入的戰略,已將主力移至根據地腹部的黃陂、小布地區整訓備戰。國民黨軍分路進至吉安、吉水、永豐、東安、宜黃等地后,增兵至9個師,16日,由吉安、建寧一線分8路縱隊大舉進攻根據地中心區。25日至27日,第五十師、第二十四師、第八師相繼進占源頭、洛口、頭陂。29日,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率師部及兩個旅進至龍崗,第二十八師一部進攻約溪。紅軍以小部兵力鉗制東面源頭、洛口、頭陂等地之敵和西面進攻的約溪之敵;主力由于30日突攻龍崗,激戰至晚,全殲第十八師,生俘張輝瓚。紅軍乘勝追擊,于東韶一帶又殲第五十師大半,破蔣軍第一次“圍剿”。英勇的紅軍戰士,在總司令和總政委的指揮下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反圍剿戰斗。戰斗打響,紅軍整連、整營、整團的戰士都沖了上去,都去打仗,而當時形成的檔案怎樣管理呢?如果帶上戰場,可就不保險了,大量的機密文件不但可能流失,更會遭到致命的破壞。面對戰爭中逐漸凸顯的檔案安全問題,朱總司令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集中管理!于是,在1930年12月28日,由總司令和總政委下達了《紅軍第十一號命令》,命令各連、各營、各團把所有“重要文件一律集中到師部去”。這道命令下達后,各部隊立即執行,大批檔案得到了安全保護,戰斗部隊解除了負擔,為一鼓作氣打垮敵人奠定了基礎。這個命令確立的文件檔案集中管理的原則,以后一直沿用下來。在紅軍長征前夕,紅軍總部各單位的檔案都集中到軍委一局統一轉移。類似的文件還有1931年3 月毛澤東、朱德在紅軍總部《第一號命令》中要各部隊“派人搜尋機密圖書、文件、電報密碼”。1931年4月毛澤東、朱德簽發《成立紅軍戰史編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