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EVA為正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占比僅有41.7%,意味著超過一半的企業價值創造能力低下
經過多年的實踐,央企在單純追求規模與增長的過程中暴露出經營風險擴大(盲目多元化)、資產質量下降(不受資本成本約束)、核心競爭力削弱(研究投入的低比例),以及資本運作受制于融資平臺搭建缺乏規模和效率等問題。為此,國務院國資委在第二任期下,鼓勵央企引用經濟增加值(EVA)考核。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別有87、93、100家央企參與了經濟附加值考核試點,從2010年開始,央企全面實行EVA考核。
EVA正式大考的第一年情況究竟怎樣?按照國資委頒布的新考核方法和EVA的調整算法(資本成本率取值5.5%),并基于2010年三季報數據,我們對97家央企實際控制的218家A股上市公司進行了EVA的初步測算。雖然行業和企業性質千差萬別,但測算仍有必要。
EVA“及格率”僅有41%
總體上看,近幾年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EVA總體規模有所上升,已由2007年的2114億元、2008年的2197億元、2009年的約2413億元,提升至2010年的約2500億元(基于三季報的估算)。而按照國資委的預估,2010年全部央企將實現經濟增加值約3000億元。不過,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EVA為正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占比僅有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