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近日閉幕,展會人氣爆棚,進場參觀及采購人數超過80萬人次,意向交易額約46.3 億元。借助這個平臺,一批本土服裝品牌在品牌形象宣傳、營銷渠道拓展、客戶資源開發等方面大顯身手。
品牌服企薈萃,引來八方客商云集
本屆服交會主會場設在黃河時裝城六樓,共有26個分會場,總展場面積為30多萬平方米,共1萬多個展位;主會場展位面積2萬多平方米,展位數815個。與往屆不同的是,這次參展企業中特展位達500多個,占主會場展位的85%,同時,還有很多代理國際一線品牌的企業參展,特別是韓國組成了一個團,一次性拿了6個展位。這說明了在經歷金融危機后,注重品牌建設成為眾多國內外服裝企業的重要戰略。很多企業由加工制作、粗放型發展向靠品牌提升競爭力、走內涵式發展轉型了。這次服交會與美國、韓國等國家的商會取得了聯系,在展會上取得了不小的收獲。
“虎門杯”設計大賽,走向世界的時尚風向標
本屆“虎門杯”設計大賽以“詠·碳·調”為主題,提倡低碳環保。從6月份開始在互聯網上面向全球征稿,短短2個月時間,組委會共收到來自英國、俄羅斯、法國、日本、捷克、斯洛伐克及中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3486名選手的參賽作品,為歷屆之最。大賽挖掘了國內外眾多的服裝優秀設計人才,讓國內外的最新服裝設計思維在這里交流和碰撞,成為年輕設計師實現夢想的大舞臺,成為時尚潮流的風向標。
時裝秀絢麗演繹,再展南國時尚魅力
每屆交易會時裝表演秀都是企業與客商關注的焦點,也是中外設計師比拼的焦點。今年也不例外,參與服裝表演的企業實力與服裝檔次比往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好的體現了國際時尚的概念。與往屆不同的是,這次有兩場學生作品發布,一來是為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提供平臺,二來是希望能吸引更多有創造性的
年輕人投身到服裝設計行業,為我們帶來更多更好的服裝設計。
首屆機械展會,延伸服裝產業鏈條
繼此前將面料展分離后,又將機械展分離到虎門國際服裝機械城,200余家國內外品牌機械商踴躍參展,形成了珠三角具規模、上檔次、有特色的專業服裝機械展貿會。11月20日,首屆虎門國際服裝機械展貿會與第15屆虎門服交會同時開幕,除了本土的服裝機械企業外,還有標準、重機、兄弟、中捷、杰克、大洋等200多家國內外知名機械企業參展,它們帶來了售價高達100萬元的電腦自動裁剪機等高新服裝機械設備,15000余家境內外服裝采購商和專業客商到會,參觀總人數達8萬人次,實現成交額2億多元。
激辯專業論壇,學者掀起頭腦風暴
專業論壇是研判服裝產業發展大勢,把握宏觀政策環境的智慧碰撞。每屆服交會,都有安排專家學者就經濟形勢、服裝產業發展形勢等問題進行探討,為參展企業和客商能準確把握發展態勢創造條件。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提高了論壇標準,減少了論壇次數。一場是“2010全國紡織標準與質量研討會”,會議主要討論了行業共同關注的國際紡織品標準與國際標準與檢測技術及法律法規的最新動態、紡織企業在標準與檢測方面存在的疑點、難點以及企業如何參與標準制定等話題。另一場是在虎門國際服裝機械城舉辦的“產業升級裝備先行”高峰論壇,主要探討推動虎門及珠三角地區服裝產業鏈的完善,推動服裝產業升級發展,扶持及培養虎門的專業市場等。
十五年,光榮與夢想,顛覆與變革,艱難與喜悅;十五年,傳統服飾文化與現代新銳時尚的碰撞、交融……十五年,中國(虎門)國際服交會彈指一揮間,催人奮進的創業經歷,上演一幕幕財富神話;由貼牌到創牌,演繹著美輪美奐的品牌風云;霓裳艷影的動人故事,化作光彩奪目的視覺盛宴。有著“南派服裝”代表的“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帶著榮譽與夢想走過了十五年輝煌歷程。
十五年來,虎門服交會已成為國內最有影響的展會之一。它不僅見證了我國服裝品牌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也對整個服裝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業界享有很高聲譽,是進行服裝貿易、品牌展示、國際交流的理想平臺。
“詠·碳·調”虎門杯 六國選手演繹低碳時尚
2010年11月20日晚,時值第十五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期間,由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東莞市虎門鎮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第十一屆“虎門杯”國際青年設計(女裝)大賽決賽在東莞市虎門黃河時裝城成功舉辦,共有來自俄羅斯、日本、英國、法國、捷克、香港、澳門、臺灣及中國大陸的30個系列作品同臺角逐。
本次大賽以“詠·碳·調”為主題,引導青年服裝設計師關注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希望藉此奏響環保時代的時尚最強音。經過激烈競爭,最終1號選手來自中國的何永明拔得頭籌,以其作品《荷·諧》一舉奪得金獎。獲得銀獎的是15號選手,來自中國香港的林華源、趙飛,其作品為《呼吸》,和21號選手——來自中國的李棟福,其作品為《呼喚》,另外還有3名選手獲得銅獎、10名選手獲得優秀獎。此外,據組委會介紹,獲得本屆大賽金獎的選手將有機會獲得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留學資格以及15萬元的獎學金。
本次大賽總決賽的評判長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李當岐教授擔任,評委由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會長劉洋、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主席楊棋彬、中國著名服裝設計師武學偉、計文波,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霍林斯學院學院院長珀涅羅珀·安·倫維克教授以及俄羅斯伊萬諾夫紡織大學服裝系主任娜塔麗婭·米桑諾娃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專業人士組成,高規格評委陣容突顯出大賽的權威性、國際性與公正性。
為感謝對推動“虎門杯”設計大賽成長做出貢獻的評委們,組委會特別向李當岐、劉洋、楊棋彬授予“‘虎門杯’國際青年設計(女裝)大賽特別貢獻獎”,向計文波、娜塔麗婭·米桑諾娃以及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授予“‘虎門杯’國際青年設計(女裝)大賽推動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