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以后你們做什么品牌,發展到什么程度,一定要記住,你們最終目的不僅是為了賺錢,更重要的是要打造民族品牌,捍衛本土市場。
父子同心
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中國的服裝界,父子齊上陣的例子少之又少,而像北京五木服裝有限責任公司這樣,爺仨共同創品牌,更是頭一例。
“其實我當初根本不想讓他們進入服裝這個圈子,我做了這么多年,深深的體會做服裝是多么累,不光是身體上,心里更是非常疲憊。他們倆一個學計算機,一個出國學工商管理,長大后,找一個對口的專業,輕松的過著自己的生活,多好。我已經累了這么多年,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們跟我一樣。”季榮忠說起自己當初的設想,深有感慨。
也許在他心中,早就為孩子們鋪好了兩條陽光大路,但也許是骨子里繼承著季榮忠勤奮、執著的精神,兩個孩子從一畢業,就違背了老爸最初的意愿,雙雙踏進服裝圈,還是在老爸的手底下工作。
“畢業回國,看著爸爸每天早出晚歸,這么忙碌,就想替他分擔一點,主動請纓進入了公司。”大兒子季連宇說道。
“我進入我們家的公司,就是想幫幫爸爸,他太累了,我看著不忍心,能有多大力就盡多大力吧。”小兒子季連旭談著自己進入這個圈子的原因。
“可是你們都沒有接觸過企業、品牌,怎么能很快上手呢?”我不禁問道。“這還不容易,我們從小看著爸爸做品牌,把五木從小做大,耳濡目染,自然會學得快一些。”
也許這就是父子,都在“犧牲”著自己,去為對方考慮,想用自己最大的力量,讓對方能夠輕松快樂。父親死活不讓進,兒子們執著進入,這就是緣分,就是宿命,也正因為這樣的關系,才讓五木愈發壯大。
勤智歸一
男裝競爭如此激烈,五木又有什么訣竅,能在急流中站穩腳跟,穩步前進?季榮忠揭曉了答案:“其實我們沒有什么制勝的特殊秘密,獲得這樣的成績,我們靠的是品質和質量。”他引用美國約翰·C·馬克斯韋爾的話說:“人們每天工作8個小時以維持生計。但是如果一天工作8個小時,你只能糊口……如果超過8小時,超出部分就是對未來的長遠投資。”這段話激勵著他的整個團隊。他在提升五木品牌的同時買斷和引進意大利品牌捷利尼亞,并尋求國際知名品牌合作伙伴。品牌決勝未來,只有品牌強大才具有支撐力,才會給企業帶來財富。季榮忠說,作為公司一家之主,就是要“做一個人們愿意追隨的人”,打造品牌也是如此。
“我現在負責捷利尼亞高端品牌。”季連宇說道,“但是我的經營思想,和父親還是不同的。他是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但我不是這樣,我會在品牌初期就大舉進攻,讓人們熟知,在做的過程中尋找缺點,不斷彌補,不會考慮那么多。父親是思考思考再行動,而我則是思考行動再思考。我認為讓消費者加深對品牌的理解,增加品牌客戶值,讓品牌文化滲透到心中,哪怕初期賠錢,那么未來也必然是幾何式增長。父親覺得十年
磨一劍,我并不認同,因為經驗不代表能力與實力,經驗過多會捆綁品牌的發展,發展企業是靠品牌的文化和信仰來壯大。前輩的經驗固然重要,但只能作為參考,我們這一代要努力創造機會。現在社會,瞬息萬變,如果十年磨一劍,這么長的時間,劍可能都會磨沒。我們可悲的地方是跟著別人走,為什么我們不能走進時尚圈,讓別人跟隨我們呢?品牌的發展需要快樂,要團隊化運作,有凝聚力才能創造高價值。我希望用年輕人的沖勁去做事,配以父親多年摸爬滾打的經驗,讓品牌迅速提升。我們的時代是天道籌智,智慧高于勤勞,創造的價值會更高。從父親讓我接手這個品牌開始,我就決定不做父親的復制品,不在他的光環下生活,走自己的路,不管結果如何,無怨無悔。”
“那您父親認同你的思想么?”“他既然決定了,就給他這個機會。品牌不是說出來的,最后要靠市場說話。我雖然不是非常認同,但我相信他。”季榮忠回答。
父子兩代年齡不同,經歷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必然不同,在對品牌建設方面,雖然互有爭執,但從兒子的堅持,父親慈愛的信任,他們都在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
守創大業
老話說“善始者繁,克終者寡,所謂取之易,守之難。”在五木父子們看來,這句話,并不完全是這樣。
“我負責的品牌是高端品牌,所以從銷售模式就開始改變。中國很多銷售以衣服的好壞來推,我的理念是引導式消費加連帶銷售,創建品牌的獨有個性,加強文化和服務營銷。現在的生活,衣服質量不再是第一位,人們更加注重附加值,更喜歡私密化。我以限量版加定制為特色,做綜合款式,使消費者在正式場合能穿,平時搭配也不死板。不做大眾化,做生活的享受店面。”季連宇說著他的守業之道。
“我跟隨爸爸負責五木,準備在現有的銷售網絡基礎上開拓新的市場,逐步提升品牌影響力。我會更加立足于我們的品牌文化,讓消費者從購買當中體會到五木品牌的價值。未來的發展,既穩也得快,只要在中國我們認為合適的商場,五木都會出現。”季連旭說出他的想法。
季榮忠深有感觸地說:“一個企業的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爭得一席之地,關鍵要找準市場,定好產品發展的方位。顧客就是市場,是企業的衣食父母。對于他們,我想說,一個企業的發展,人才永遠都是最重要的核心資源,作為企業的老板和管理者,要善于發現人才,更要能夠發揮和挖掘人才的潛力,還要能夠留住人才,這是一個企業領導人,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季榮忠選拔人才的標準看似很簡單,第一要選適合企業的人,第二要選具有忠誠度的人,但這中間包含了季榮忠多年經營中尊重人才的態度和原則。“如何堅持負責到底的態度呢?那就是視自己為公司老板。如果你想更有成就,并在跟隨者中建立自己的公信力,那就采納這樣的人生態度,它將使你受益頗多。”
“最重要的是,不管以后你們做什么品牌,發展到什么程度,一定要記住,你們最終目的不僅是為了賺錢,更重要的是要打造民族品牌,捍衛本土市場。”季榮忠說這句話的時候,非常嚴肅,在他眼中,五木的成長,已經不是個人利益的得失,更關系到中國服裝品牌的發展。
家和業興
說起他們爺仨的關系,他們都很“靦腆”,面露羞澀。“我和父親溝通較少,在工作當中也經常出現分歧,但是我會堅持自己的個性,他的話語與意見,只能作為參考。”季連宇面露“無奈”的笑容,“我希望我們都有信仰,因為有信仰的人,就會有自己的道德底線,不會作出違法亂紀的事情。父親從小教育我們要嚴格管理,但我一直是快樂式管理,在我看來,工作效率遠比工作時間更加重要。在休息的時候,我會陪妻子逛商場,她去購物,而我觀察市場。這樣的工作狀態,讓我更加快樂,也能讓我減少壓力。”
“其實如果不是接受《時尚北京》的采訪,我們爺仨很難有時間這樣痛快的聊一聊。”季榮忠說道,“因為工作,每天都忙忙碌碌,我們在一起也是談工作,他們下班回自己的家,周末也難得聚齊,我覺得我虧欠兒子們的,遠沒有盡到一個做父親的責任,對他們關心太少。品牌做到這種地步,我已經沒有自己的時間,太累了。對于現在的我來說,能睡一個好覺,就是一種奢望。”
在采訪的最后,問到兩兄弟面對即將到來的父親節,想對爸爸說什么,他們都非常真誠,非常誠懇地說:“爸,這么多年,您辛苦了,快樂是最重要的,家和萬事興,祝您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