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時代》周刊2011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100強,新浪CEO兼總裁曹國偉入選。新浪微博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新浪微博。
十二年,一個輪回,曹國偉換過很多角色,但身份標簽不變。從首席財務官到總裁,再到首席執行官,他始終是“新浪人”。回首十二載,經歷了資本市場泡沫破裂的陣痛,國內傳統互聯網巨頭不得不重新規劃發展路線。新浪發生了許多事情,每一次事件中,都有當年的同路人黯然退場,來來去去中,唯有曹國偉選擇留下來。
4月21日,美國《時代》周刊公布了2011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100強,新浪CEO兼總裁曹國偉入選,《時代》對他的評價是:2009年曹國偉在形勢并不是十分有利的情況下抓住了機會,推出了新浪自己的微博服務。同時入選的科技領袖還有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8226;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和谷歌CEO拉里#8226;佩奇(LarryPage)等。曹國偉成就了新浪微博,微博也成就了曹國偉。
鼓足信心再創業
2009年5月,新浪高管齊聚成都,探討新浪未來的發展戰略。曹國偉認為,SNS市場已經接近飽和,新浪長遠的目標是做一家令人尊敬的新媒體公司,因此新產品的拓展必須圍繞新浪的核心競爭力來做,曹國偉拍板放棄新浪朋友,全力以赴做一款微博產品。
當時的市場環境是:國內模仿T w i t t e r的嘀咕、飯否、嘰歪等監管上遇到問題;騰訊的微博產品“滔滔”幾乎停滯。就在別家猶豫拿掉這個產品,或者只是作為自身平臺的一個功能存在時,新浪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隨著曹國偉一聲令下打造微博,從產品到技術再到運營,新浪人迅速組建了一個強大的團隊。
3個月后,新浪微博正式對外推出服務。曹國偉強調,對于Twitter要學習優點,同時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曹國偉當時給新浪微博提了個建議,要注重中國網友的習慣,在Twitter140字和轉發的基礎上,要加入創新功能,這樣能夠大大提升用戶體驗。
自此,新浪上下合力,對內對外發出統一的聲音,強調新浪做微博的戰略意義、目標和決心。外界再次強烈地感受到,這家上市10年的中國互聯網老牌公司重新煥發了激情。
鑒于新浪微博的媒體屬性,從起步開始就決定了新浪微博所具有的先天優勢。同時,新浪微博在發展模式上獨辟蹊徑,采用“Twitter+Facebook”的混合模式,即以Twitter之名,行Facebook之實,例如比Twitter增加了更多的媒體和社區功能。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內,新浪微博取得飛速的發展,開始深入到很多人的生活里。2009年11月2日,新浪微博用戶數突破100萬,距離公測僅66天時間。2010年4月28日,新浪微博用戶突破1000萬;2010年10月底內,新浪微博用戶一舉突破5000萬,而Twitter用戶數發展達到這個規模用了3年的時間。截至2011年2月底,新浪微博注冊用戶已經超越1億,照此計算,新浪微博發展第一個5000萬用戶用了14個月時間,發展第二個5000萬用戶僅用了4個月,增長速度在不斷加快。微博作為新的傳播工具與社交工具開始影響現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而這些微小的聲音,又通過網絡工具,聚合成進步的大力量,正如《南方人物周刊》所評論的:“微博的現實,就是中國社會的寫實。”
“這是個最好的年代,也是個最壞的年代,鼓足信心再創輝煌,2011年更加給力。”2011年1月25日,新浪年會,曹國偉用鷹的重生的故事激勵了公司數千名員工。他坦言,希望新浪利用微博進行第二次創業,“我們不但領先,還要比別人多十倍的努力把微博做好,因此我們最大的對手還是我們自己。”
換個“角色”堅持
時光回到新浪第一次創業,曹國偉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加入。1999年,曹國偉在時任新浪CEO茅道臨的勸說下加盟新浪,他當時的想法是:新浪正在做上市,做完這個案子,能獲得其他地方學不到的經驗。加盟新浪時,曹國偉的職位是財務副總裁,開始接手新浪上市的艱苦歷程。半年后,新浪成功上市。按照此前“財務官”慣例,完成這一單之后,會離開公司,再做下一單。
曹國偉沒有離開,出任新浪首席財務官,后升任公司執行副總裁,主導了新浪一系列重要并購案。
2 0 0 4年,新浪的網絡廣告出現了瓶頸,雖然還在自然增長,但幅度已經遠遠落后于競爭對手,并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同年6月,曹國偉臨危受命,兼任公司聯席COO,負責管理公司最為核心的廣告銷售和網站運營。到任之后,曹國偉調整內部組織,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短短6個月之內,曹國偉在新浪建立起一支全新的銷售隊伍和一個功能強大的銷售體系。2005年,新浪廣告在已經領先的情況下,增長率三年來首次超過主要對手搜狐,領先優勢進一步拉大。
2006年5月,曹國偉從汪延手中接過了新浪CEO的職位。對于此次交接,外界評論,“曹國偉屬于完美主義者,對未來有清晰的規劃,做事大氣,但又不缺乏激情且極具責任感,加上其近乎完美的履歷,會讓新浪走上新的征程。”多個職位的磨煉,讓這個完美主義者在新浪內部打造出了強大的執行力。
開放的未來
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的曹國偉,一直在從經營者的角度思索媒體發展,但他始終堅持著一份信念——以用戶需求為驅動,全力打造一家讓人尊敬的公司。基于這份信念的堅持,從傳統門戶到Web2.0時代的博客,再到全新互動的微博,曹國偉和他的團隊源源不斷地獲取著靈感和力量,進而推動新浪從門戶向互聯網平臺的轉型。
在互聯網世界,向第三方開放自己的平臺,對企業的迅速發展壯大起著重要的作用。新浪微博率先推進開放平臺。“新浪微博的開放,預示著新浪將正式啟程,去實現從一個傳統的門戶網站向新一代互聯網平臺的轉變。”曹國偉明確指出微博之于新浪的意義。
針對開發者和合作網站,新浪微博目前可以提供應用開發、連接和分享三個層面的合作模式。首先,基于微博開放平臺,第三方開發者可以創建全新的應用,以微博手機客戶端Weico為例,這款應用于2010年11月10日在蘋果的AppStore上線,僅用三天時間,下載量便超了過3萬次,在社交應用分類中排名第一;在連接層面,新浪微博提供了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數字身份識別框架,第三方網站將自身的賬號系統與微博帳號綁定,極大地提升用戶黏性和品牌曝光度。此外,合作網站還能主動添加分享按鈕,讓用戶將內容轉發到微博,僅優酷分享到新浪微博上的視頻,其日均播放量就超過130萬次。
據新浪官方數據,新浪微博目前已經與超過6萬家網站建立合作,基于新浪微博開放平臺,第三方開發者共申請了3.6萬個應用,其中有1600多個應用已經通過審核并在微博廣場進行了推薦。為了扶持第三方開發者,新浪此前聯手五大頂級投資機構成立中國微博開發者創新基金,并定期召開線下沙龍進行引導。今年第二季度,新浪微博還將開放更多更細化的API接口供開發者使用。
曹國偉認為,現在互聯網轉型機會中,能決定競爭實力的是在用戶時間與用戶入口上的競爭。社交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終端的結合,是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他表示,這種方式“除了隨時隨地上網以外,他實現的是我們隨時、隨地、隨人的方式,能夠讓我們的互聯網更加隨意,更加革新化,更加智能化,這是我們發展的趨勢。”而微博具有這樣的特性,實現了隨時隨地與任何人溝通,已經成為互聯網的新入口。他在不同的公開場合多次強調,微博是新浪新媒體成長戰略的核心,將加大投資以進一步提升新浪微博在社交媒體領域的領先地位。
明確的發展規劃,讓曹國偉對新浪微博的未來充滿信心。他指出,新浪微博未來的方向,將取決于用戶需求,其發展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