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日,2011中國(中山)第六屆裝備制造業博覽會及首屆航運博覽會在中山市火炬區國際會展中心隆重拉開帷幕。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副省長劉昆,省政協副主席湯炳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薛曉峰,市委副書記、市長陳茂輝,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原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洪善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薛一平,市領導馮梳勝、鄧小兵、李君能、區碧群、吳月霞等出席開幕式,副市長馮煜榮主持開幕式。
這次展覽盛會以“科技振興裝備制造,航運促進產業升級”為主題,為各地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溝通交流的平臺,受到了中山市政府及當地企業的高度重視,《廣東造船》作為本次首屆航運博覽會媒體支持單位之一,也親臨展會現場,對此次如此盛大的展會進行報道。
記者在現場看到,廣船國際、廣新海事重工、太陽鳥游艇、中國北車、中外運、中山港航集團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參與了該展會。本刊在展會現場,與多家企業接觸交流。這也成為本刊7月份再次走訪中山的了契機。
7月中旬,本刊運營總監謝奇、記者黎曉霞,探訪故地——中山。從廣州出發,經過約2小時的車程,來到了位于中山市民眾鎮的東海船舶(中山)有限公司。在董事梁李文采、采購部經理李偉民、行政部經理文翔的熱情接待下,雙方就廣東地區船舶行業的發展,尤其是游艇產業的發展進行溝通和交流。隨后,在李偉民經理的帶領下,參觀了東海船舶的生產車間。
東海船舶是一家以鋼質主體及鋁合金上層建筑相結合的大型豪華游艇制造廠。據梁李文采介紹,目前,東海船舶產品主要面向國外市場,對產品有嚴格的規范要求,精益求精。同時,東海船舶還十分注重用人與留才。除了為員工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之外,其自由奔放的企業氛圍也是吸引員工留在東海的關鍵。
梁李文采對本刊的專業性和資訊角度作出高度評價。本刊也期待,日后與東海船舶有更多的溝通交流的機會。
離開東海后,我們繼續前往位于中山市臨海工業園的華斯曼利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對該公司的總經理姚愛明女士做了一次深入的訪問。
華斯曼利是由德國FASSMER公司與香港海利工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立的外資企業,目前生產的救生艇、救生艇配件、救生艇吊艇架等產品主要銷往歐洲、日本、韓國、印度等20多個國家。但作為一家扎根于中國內地的企業,華斯曼利有意發展國內市場。“近年來,內地市場份額從過去的10%左右,已逐步上升至20%以上。”,姚愛明說。為達成目標,華斯曼利希望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通過價格調整等舉措,努力開拓內銷市場。
“我們是廣東地區唯一一家救生船艇制造企業,也是第一家進駐中山臨海工業園的裝備制造企業。”姚愛明告訴記者。華斯曼利自成立至今,在臨海工業園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姚愛明表示,臨海工業園作為廣東地區一塊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地,希望未來能在政策指引、加強產業配套、改善入園交通等方面,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多幫助。
據筆者了解,近日,國務院做出批復原則同意了《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將于2011至2020年這10年間,在廣東省全部海域及包括中山市在內的14個城市,打造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中山作為重點發展的城市之一,本刊今后會加大對中山地區船舶行業發展的關注力度。也相信今后會有更多機會,走訪更多當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