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歷史悠久,地靈人杰,物華天寶。從遠古走來,先輩們越過嶲水在這方土地設郡縣,名越嶲。從漢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設置越嶲郡,到1959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普雄縣并人越嶲后更名為越西縣,再到進入新世紀第二個10年的開局,在這方土地上,曾經演繹了南方絲綢之路“零關古道”咽喉要塞的繁榮,留下了司馬相如、諸葛亮、楊升庵、石達開、黃炎培等歷史名人的足跡,哺育了具有“北孔南張”之譽、“主文運,司科舉”的文昌帝君張亞子等先賢圣杰,見證了紅一方面軍長征北上、700多名各族兒女參加紅軍的壯舉,歷經了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的滄桑巨變。
2010年,越兩縣委、縣政府以花為媒、以節搭臺,以成功舉辦文昌故里·中國越西首屆油菜花節為著力點和突破口,讓越西大地迎春盛開的萬畝油菜花“枝頭生金”,集中展現蔚為壯觀的油菜花景觀、蓬勃發展的生態農業、源遠流長的文昌文化以及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加快越西旅游業發展,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成就了越西發展史上極不平凡、收獲頗豐、滿載喜悅的一年,書寫了發展速度最快、效果最好、城鄉而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實惠最多的華麗篇章,實現了“十一五”發展的完美收官,越西的知名度、群眾的滿意度、上級的認可度不斷提高,一個動力十足、活力進發、魅力四射的新越西正在崛起。
“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值此春暖人間,越西13萬畝油菜花燦爛盛開之際,“2011文昌故里·中國越西第二屆油菜花節”即將拉開帷幕。由《涼山文學》雜志社和我縣聯合出版的越西專刊與大家見面了。本期越西專利,有州文聯主席倮伍拉且、西南民族大學彝學學院院長羅慶春教授等名家的力作,更多的是集中發表生活和工作在越西本土的作家、詩人和文學愛好者的作品。這些散文、詩歌小說、民間傳說、歌詞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多樣,富有地方特色和時代氣息,廣視角描繪了越西源遠流長歷史文化、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獨特神奇的民風民俗,展現出令縣各族人民團結奮進、共創美好家園的精神風貌,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是越西文藝界的一大成果,也是越西文化事業尤其是文學藝術創作蓬勃發展的集中體現。
新階段八面來風,“十二五”四方涌動。伴隨著和煦的春風,越西跨越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征程已經開啟,新機遇承載新使命、新使命孕育新希望、新希望昭示新跨越。2011年是我縣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搶抓重大歷史機遇,縣委、縣政府制定了“331”發展戰略和發展思路,明確提出了把越西打造成為涼山北部人文生態宜居第一縣、全州交通次樞紐中心、全州重要的特色農產品基地、文昌文化旅游品牌大縣等戰略舉措,確立了“三個翻番”奮斗目標任務,制定了新的經濟社會發展路徑,力爭在全州新一輪競爭發展中跳起摸高、奮力崛起、強勢跨越,加快建設美麗富饒文明和諧跨越發展新越西。
越西是個產生文藝佳作、培育文藝人才的寶地,因為,越西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推進跨越發展的宏偉實踐本身就是一部永遠書不盡、寫不完的鴻篇巨著。真誠歡迎文藝界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朋友多到越西采風,多指導越西的文藝工作,多關注越西的新人新作,多關注和宣傳越西的發展。
三月時節,踏春而來,讓我們相約越西,相約“2011文昌故里·中國越西第二屆油菜花節”,相約中國最具有文化內涵的油菜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