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最后一天,我接到了母親打來的電話,要我無論有天大的事情,都要回家過年,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到過年之前都會接到這樣的電話。讓人心頭感到無限的溫暖。可我依然感到納悶,我們彝族操辦紅白喜事、搬家人住、外出辦事、過年過節都要找畢摩占卜,一般都有擇良辰吉日而行的習俗,上次回家時聽父親說:“這次過年的日子不是很好,可能要推遲”。可怎么又沒有變呢?在我的記憶中,順河的秋足、吉乃、木日、吉潘四大家族都是在每年第一天過年。久而久之元旦節成了順河片區的彝族年,這次也許是長久的習慣不能改罷?
帶著諸多疑惑,我在當天下班后。興匆匆地買了些糖果和酒,驅車趕往乃托家中。經過1個多小時的顛簸,伴著冬日里慵懶的黃昏之色,汽車終于停在了家門口。因為路途勞頓,一進家門我就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久,母親那熟悉的聲音把我從睡夢中驚醒,睜眼一看,才知道我已一覺睡到天亮。俗話說得好“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季在于晨”,出門一看,漫天飛舞的鵝毛般雪花,樹上、墻上、房子上全都像被鋪了層白布,真是“雪映豐收景,燈照萬里程,瑞雪照豐年”啊!清晨涼爽的空氣和美麗的雪景,讓人心曠神怡。如癡如醉。正看著遠處銀白的高山和忽隱忽現的樹木,突然聽見母親在后面喊:“木乃,快點來吃糍粑了。”話音未落,我尾隨母親走進暖烘烘的屋里,跟著兄弟姐妹、侄兒侄女,親朋好友們一起,圍在火塘旁吃起過年糍粑來。甜甜的蜂蜜粘滿了小孩櫻桃般的小嘴;熊熊的火焰映紅了年輕人蘋果般通紅的臉袋;紅紅的火花把屋里照得更加明亮。
三個巴掌大的糍粑和半碗蜂蜜已把我早干餓得呱呱叫的肚子填得鼓鼓的,家鄉有句話說:“下雪孩子歡樂,過年老人高興”,嘴巴還沒擦干凈,母親已經急得慌了“人家的豬都已經叫了,你們幾個快點換農服準備殺豬,今天要殺兩個豬哦!搞快點……”,邊說話邊向外走去,我出去一看才知道,村子里早已炊煙四起,鄰居們的豬叫聲也傳如耳中。母親也早已把水燒開,幾個堂兄弟也早就在壩子上等著我們一起去宰殺大叔家的豬(彝族過年殺豬時,輩份大的先殺,輩份小的后殺)呢!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我們上幾個堂兄弟已經把叔叔、堂兄和我家的豬都殺了,大家各自回去料理自家的豬,我們全家人也在院子里忙開了,母親燒火、妹妹潑水、我和弟弟刮毛,爸爸則是全家的總指揮。到近一點鐘時才將第一頭肥豬刮得干干凈凈,再開膛洲肚,又將內臟處理完畢,最后再把敬祖靈的肉砍成塊塊煮七。殺豬任務才算告一段落;吃了“坨坨肉”,連氣都沒喘過來,我們又忙活起料理第二頭豬,這頭肥豬是母親用最好的糧食喂了一年的,可能有500多斤重,宰殺它時弟弟差點被拌倒,料理起來也十分費勁,要不是過年,就是八太大轎抬著我去殺它,恐怕我也不肯。我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時天已漆黑,我也累得筋疲力盡,像散了骨架似的橫倒在沙發上,這時爸爸對我說:“行婚一日,沒有說錯的話語;過年三天,沒有吃錯的東西,你不是愛吃燒烤嗎?快點起來烤肉吃吧!”。聽了這話,我立刻站起來,方才的疲倦已拋至九霄云外,跟大伙一起坐在火塘邊邊聊天,邊吃燒烤,家里充滿了無數的溫馨和歡樂。這時,村里那群小伙子來了,他們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提前到家里喝串門酒(彝族過年一般是第二天喝串門酒)。
相互招呼之后,大家便喝起了“轉轉酒”,阿木對我說:“我們打工昨天才回來,雖然這是你家,但是我們也算是遠方的客人,諺語說‘美言佳語浮碗面,親言愛語居碗中,粗言惡語藏碗底’,你要跟我們每個人都喝一杯”。說完就用木杯給我倒了一杯白干,其他幾個也跟我喝起來,因為是過年不好推辭,我也只好挨個陪著他們喝,接連十幾杯下肚,我已感覺腦門發熱、頭混眼花、暈頭轉向了,真是“舍命陪君子”呀!
彝人說:“說木拉幾以,里木支幾以(漢區茶為敬,彝寨酒為尊)。”他們喝得那么痛快、那么起勁,可我卻感覺實在不甚酒力了,只好巴望著他們談天說地、評古論今,談北京聊上海、說成都道重慶。我已深深為這些沒有什么文化的兒時伙伴著迷。這幾年,他們走南闖北地在外打拼磨練,摸索到了自己的創業之計、尋找到了自己的致富之路;這幾年他們不僅懂得了很多道理,還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不僅給家里修了磚房、還購置了家具;不僅穿上了非常時髦的衣裳,一個個腰間還都掛上了時尚的手機。我對他們充滿了欽佩,也對家鄉寄予了希望。
在明亮燈光的照映下,在溫暖的元旦夜里,他們將喜怒哀樂煩愁盡情地揮灑在酒里,把樸實無華正直憨厚一飲而下,把渴望信念理想追求用嘹亮的歌聲響徹在彝家山寨里,歌聲穿過陡峭的懸崖、巍峨的群山、縱橫的溝壑,越過了大山深處,飄向了新生活……。
親臨馬敞河壩
相隔兒周地往返于越西縣城到乃托這段不知走了多少個春秋的路上,縣城的嘈雜和喧鬧、天皇寺的神秘和悄寂、褲襠溝兩岸的懸崖峭壁早已定格在我的腦海里。但是,讓我時刻想起的,是距縣城只有7里遠的馬敞河壩。
她沒有黔西南東江侗寨那樣氣候宜人;沒有怒江峽谷第一壩子多樣的物產;沒有滇西南保山平壩那么景色迷人;更沒有川西壩子那般寬廣無比。可是她春天的繁忙、夏晨的蔥綠、秋日的豐滿和冬夜的寂靜,總讓人想起她、回憶她、夢見她,永遠無法抹掉……
陽春三月的一個清晨,我好不容易從老家趕上的車子,剛出褲襠溝就出了毛病,因為不能耽擱,我只好順著公路徒步前行,心想干脆到新民鎮上去趕公交車吧!
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晨風吹來兩岸野草的清香,耳邊回蕩著恬恬的水流聲,沐浴著早上慵懶的陽光,心情歡暢無比,真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啊!不知不覺之中,我已經走到了橋上,放眼望著寬闊無邊的壩子和蔥蔥綠綠菜葉,微風輕撫著田疇間油菜新綻的葉,颯颯地從枝葉間穿梭;油菜花桿上片片綠悠悠的葉子,猶如少女的秀額一般;偶爾有幾只好似走散了的蜜蜂在菜花上空“嗡……嗡……嗡”地來回徘徊。我跳下田埂,用雙手摸了摸油菜花桿上的葉子,欣賞著金燦燦的油菜花,菜花獨特的香味頓時在簌簌清風的吹拂中撲鼻而來,綠葉在晨光的照映下閃著銀光,霎時間,思緒已經回到了十幾年前。
我讀中學的時候,幾乎每周都要驅車從這里經過,那時候,即便是坐在緩緩前行的車里瞇蹊著雙眼,也能依稀看見勤謹的人們在耕種、春灌、薅草、秋收。昔日牛羊狂奔和氣息的地方,如今已是遍地金葉;幾十年來,這里汽車晝夜不停地風馳電掣,人民依舊來來往往,湖水仍然清澈見底,天宇飽盈的甘霖降落在這片寬廣的土地上,使這里每天都在忙碌,每天都充滿希望。
腳踏在平整的柏油路上,爬山涉溪、攀藤跳溝時的艱難已消失在九霄云外,拌著潺潺的溪水聲和輕揚的夏風,望著一望無垠的油菜地,我不盡感嘆:幾十年來,飽經滄桑、歷經波瀾的馬敞河壩,依然挺直著她的腰桿,用她寬闊的胸襟。把勞苦大眾從襁褓中撫育成長;幾十年來,誠懇忠厚、樂觀而沒有一點瑕疵的馬敞河壩,對農民的開墾種植、播種致富從沒有感到迷惘。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幾十年來,她用堅強的體魄、肥沃的土壤,讓新民兒女從懵然無知走向科學種植,從貧困落后走出增收致富,從土墻瓦房搬進磚砌樓房。今天的老百姓生活恰似魚飲水,種菜渾似燕銜泥;今天。新民兒女正為冬夜里圍爐閑談無比歡暢。為豐衣足食而輕歌曼舞。
大地春暉添錦繡,江山菜潤更妖嬈。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滿神州大地。掠過零關古城,吹拂著馬敞河壩的每棵樹木、每株菜葉。馬敞河壩的上空藍天依舊,白云朵朵,她靜靜地依偎在越西河畔。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著一代又一代奔向幸福的越西兒女……
寒雪書屋
紅梅錚骨傲雪,桃李笑言迎春。2004年春天,我參加縣上的就業考試帶著滿腔的抱負和理想,來到了離縣城近80公里的拉吉鄉,這里信息閉塞、山路崎嶇坎坷、氣候異常寒冷,一年的無霜期只有三個月,高、遠、冷成了申果莊的三大特點。拉吉鄉是申果莊地區的風口,拉吉鄉的冷更是申果莊之最。每年九、十月開始下雪之季,白天大雪分飛、夜晚寒風呼嘯,整個拉吉鄉冰天雪地的,像是被摸上了一層白布。
因為住宿緊張的緣故,直到下半年,我才住進了屬于自己的宿舍,里間是臥室,外面的那間則是我洗臉、漱口和辦公的地方,同時也是我讀書學習的場所。因為在申果莊大部分時間都是冷的,好幾個月都在下雪,我把這里稱為“寒雪書屋”,給自己取了個“寒雪”的筆名。書屋只有十余平方米。除了靠窗戶的那面,其他三面墻上都掛著我自己的書法作品,方桌上擺著小說、歷史、散文、雜志、字帖等我平日里最愛看的書,門背后上方掛著毛筆,下面是各類墨汁,所以。一進屋就會聞到一股濃濃的墨汁味。
在鄉政府的日子是最清閑的,除了下鄉到各村社登記各類數字、解決些民事糾紛外,就是呆在家里。中午起來吃了飯后,幾個人聚在一起,買斤白干打牌玩,技術好且手氣也不錯的就一贏到底。酒也喝得少:像我這樣技不如人的,連輸幾把、連喝幾杯后興致大減,只有丟牌走人,把自己鎖在屋里看書寫字。
因為不甚酒力、牌技也不好。對我而言,比起喝酒、打牌,讀書更有樂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武俠令人輕松自如、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勇氣;讀史讓人明智,對歷史和現實有更深刻的認識;讀散文可以學習作家的寫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讀雜志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面,了解現實社會的方方面面、領知大千世界的怪事奇聞。練習書法、繪畫可鍛煉意志、陶冶情操,使人心情舒暢。就因為這樣,每次從申果莊下來,我都會在越西縣城的書店、書攤上去尋找各種書,有時甚至會到西昌去買。我的書桌、書柜上不僅有金庸、古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有史記、漢書、三國志;有魯迅、巴金、余秋雨的散文;有讀者、視野散文選刊等雜志,還有王羲之、張旭、顏真卿的書法字帖。
每天讀讀書、寫寫字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種生活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堅持了下來,并一直到今天。可在拉吉鄉堅持讀書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每年的12月份到4月份可能是這里最冷的時候,也是申果莊人民損失最嚴重的季節,老百姓的牲口經常會被凍死在各個山頭,老鄉們冒著風雪,隔三差五地來賣牛、羊肉,順便來換點生活用品。以前怕熱不怕冷的我,這個時候也只好學著同事們多穿點衣服、多蓋床棉絮了。在外走動的時候固然不覺得,一旦坐下來看書,即便是雙手放進衣兜里、兩腿不停地拍打著地板,也會冷得讓人發抖。后來我為了御寒和更好地讀書專門到成都買了一雙冰山鞋,也就不怕讀書時腳被凍著了。可是,因為每次寫字過后都要把毛筆洗干凈,我的雙手每年都要生凍瘡。可每當在同事家的墻上看到我為他們寫的座右銘,看見他們每天都在欣賞我那不成熟的書法作品,都在為我加油鼓勁,我無比欣慰。
雖然不能說博觀萬卷才識豪邁,紀述百家文翰昌明,可讀書寫字在當今社會對我們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它不僅能幫助我們提升綜合素質提高工作能力,也能讓我們枯燥乏味的生活充滿意義。拌著風聲雨聲和拉吉河的流淌聲,沐浴著申果莊的秋雨東雪,眼看四壁的唐詩晉字,我依舊坐在寒雪書屋里讀閑書、閑讀書,找回那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