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層巒疊嶂、云蒸霞蔚的攀西大裂谷,在金沙江和雅礱江交匯處,崛起了一個中國西部新興的鋼鐵原料基地和世界最大的釩鈦原料基地,它就是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
作為全國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先進礦山企業、全國第二屆“十佳廠礦”的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近4年來,其驕傲地把成績寫在了發展的旗幟上。2007年,該公司完成鐵礦山采剝總量3 482.75萬噸,輸出釩鈦鐵礦石1 176.80萬噸,生產釩鈦鐵精礦一舉突破500萬噸大關,達到500.80萬噸,鐵精礦品位達54%以上,創公司建礦以來的最好水平。2008年,公司完成鐵礦山采剝總量4 759萬噸,輸出釩鈦鐵礦石1 619萬噸,生產釩鈦鐵精礦635.8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9.05億元。2009年公司釩鈦鐵精礦攀上了702.33萬噸。2010年礦業有限公司釩鈦鐵精礦生產又再次登高,達到788萬噸,在公司發展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數字既見證了歷史,又開啟了時代——承擔起攀鋼鋼鐵糧倉的使命。
企業的成功源于企業家的成功。在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這一塊塊獎牌、一串串閃亮的數據背后,是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鞠崇文強烈的事業心之所在。
智者無惑
從任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第一天起,一連半個多月,鞠崇文馬不停蹄地召集各職能部門開展各項專題會議,了解礦業有限公司整體經營情況,深入蘭尖鐵礦、朱礦、選礦、白馬……14個基層單位調查研究,到鉆機,上采場,到現場,下車間,看望一線職工,聽取基層領導班子工作匯報,征求意見和建議……白天找人談話,晚上翻閱公司的歷史資料;二級廠礦班子會,職工代表會,老干部座談會……他逢會必到場,場場都記錄,好聽的難聽的全都收進小本子。
——礦業發展依靠什么?
——礦業明天的出路在哪里?
——創新是現代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
對礦業有限公司那樣在傳統體制下浸染多年的大型礦山企業來說,改革與創新都意味著打破現有的狀態,勢必有著異于尋常的阻力。鞠崇文苦思良久,下定了“吃螃蟹”的決心。
2007年,鞠總在礦業有限公司“點燃”了第一把火,在整個公司推行機構和人事改革,意在精簡機構、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一年內礦業完成了機關改革、礦山機械加工業務整合,整合礦山設備大中修業務,統一劃轉汽修總廠管理;分離服務公司,實施離退休業務統管,成立了礦業有限公司離退休職工管理中心;公司機械加工、檢修資源整合,化工廠與重慶葛洲壩易普力公司民爆資產整合等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如果說體制改革是礦業發展的第一個突破口的話,那么科技創新則是第二個。
有一組數據:截至2006年底,礦業有限公司的朱蘭兩礦境界內有尚難利用礦18 893.2萬噸,品位18.42%。朱蘭兩礦每年開采表內礦的同時,要采出500萬~600萬噸的尚難利用礦。
眼看著大量礦石白白丟棄,鞠崇文倍感痛心。如何科學、高效、合理地利用好現有資源,積極應對資源短缺帶來的問題,盡可能發揮礦產資源的“廢棄”資源的作用,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深思、熟慮、比較、權衡后,“選礦廠磁滑輪拋尾改造工程”被列入議事日程。工程一旦建成投產,可使礦業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表外礦綜合利用工藝技術運用工業化生產取得成功,公司能每年有效利用近300萬噸19.7%的尚難利用礦進行干選,可延長攀枝花礦的礦山服務年限10年以上!
這項創新工程對于礦業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2008年11月25日,被攀鋼集團公司列為重點工程并投資9 800多萬元的磁滑輪拋尾改造工程,在一片鞭炮聲中正式拉開了帷幕。
工程進行中的9個月里,每個月鞠崇文和副總經理謝琪春都堅持召開工程例會,掌握工程進度,強化工程協調管理,針對每個細節一環扣一環解決施工中的各項問題。按照“取之環境、予之環境”的礦山環保文化,專門修建了干選間和廢石裝車倉除塵系統和減震墊、消聲器等環保降低噪音系統,工程所產生的廢石,全部運走,同時還在工程竣工后種植大量樹木花草,綠化率達到15%。
“廢礦”在礦業人的手中變成了烏金,變成了為共和國造福的巨大財富。
隨著礦山幾十年的不間斷開發,尖山采場、蘭山采場、徐家山采場、朱礦采場等礦業四大采場基本都已進入中深部開采,資源條件變差,入選礦石品質惡化,礦石品位下降。根據設計安排,尖山采場的礦石,2010年開始減產,將于2012年左右閉礦,品位更低的朱礦采場的生產能力也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制約。
礦業把目光投向了周邊的資源。其中,米易的白馬鐵礦建設無疑是攀鋼資源戰略的虎翼。
2003年12月19日,攀鋼集團白馬鐵礦一期工程開工。2006年12月31日,該工程生產工藝關鍵流程貫通。達產后具備年產原礦650萬噸、精礦233.48萬噸能力,但仍不能滿足攀鋼發展規劃。礦業迅速啟動二期工程建設,進而減少攀鋼外購鐵礦石壓力,增強攀鋼抵抗市場風險能力。
2008年12月19日,攀鋼白馬鐵礦二期工程開工典禮舉行。就在建設大軍揚鞭快馬,全力會戰白馬工程時,原有的地質勘探描述不詳細、有遺漏,主體工程的各措施巷道,沒有相應的地勘資料等等。一大堆技術難題,擺在了鞠崇文和礦業班子、白馬鐵礦籌建處技術人員面前。
為了解決好這些難題,鞠崇文與副經理李平偉不斷往返于礦業和白馬之間。從設計管理、技術協調到現場技術服務,把問題一項項的解決。
白馬鐵礦一期、二期工程的順利建成投產,使整個白馬鐵礦具備年礦石處理能力1 550萬噸、年精礦產量510萬噸的綜合能力,彌補礦業現有采場產能的不足,摘掉了高懸在礦業人頭上“資源不足”的利劍。
“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的道理,鞠崇文和礦業班子都深深懂得。從他上任起,“摸著石頭過河”的人才改革就一直進行著。在建立選拔、培養、吸引、使用人才的“四個機制、五個平臺”后,“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的氛圍在礦業一步步形成。
立足于礦業多年積淀的豐饒文化土地,鞠崇文和礦業班子相繼探索建立了核心員工選拔機制,破除了多年來沿用的論資排輩的做法,大力推進“競爭上崗”、“招聘上崗”、“選拔上崗”等形式,大膽啟用核心員工;建立核心員工培訓機制,因人而異,分類施教;推行核心員工儲備機制,掌握公司1400多名核心員工的特長,建立核心員工特長信息庫,并進行動態跟蹤管理;探索利益分配激烈機制,通過推薦核心員工參與“三類拔尖人才”、主任工程師評選、骨干津貼向核心員工傾斜等措施,建立起人盡其才、量才適用、公平競爭、吸引人才,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紛沓而至的人才機制。此外,迅速建立了學習、自主創新、技術練兵、實踐建功、聯系群眾“五個平臺”,為職工成才提供舞臺。
仁者無憂
2008年,在大洋彼岸那只叫“金融危機”的蝴蝶飛來時,中國國內的所有企業無一例外受到重擊!就是在這樣的風暴下,礦業有限公司成功實現了年產635.88萬噸釩鈦鐵精礦的目標。
這是凝聚力造就的奇跡,這是礦業上萬職工團結一心的結晶!那么,凝聚力來自何處?
在那年年初的干部大會上,與往年不同的是,鞠崇文不僅講了生產,更用了很長的時間,把國際的、國內的乃至集團和礦業的嚴峻形勢分析了一遍。這是過去從未有過的。
為了讓職工不再久久地囿于舊的思維模式,全身心投入到生產經營目標中來,圍繞著全年的生產經營目標,礦業有限公司從改變職工思維入手,一場聲勢浩大的跨越式發展教育、企業目標愿景教育、目標任務教育、職工觀念意識教育活動在員工中廣泛展開。
“增收節支嚴管理、對標挖潛找差距、降本增效保目標”、“堅定信心渡難關、搶抓機遇促發展”大討論、知識競賽、演講賽、報告會,形式多樣的活動開展起來……
職工心理咨詢室建起來了,“和諧使者”活動開展起來了,創新和規范企業黨建工作流程與方法的“黨建工作標準化”扎實在全公司開展起來了……
鞠崇文總經理緊緊抓住國企黨建工作的核心優勢,支持黨委書記范云東開展了黨建標準化建設,形成六大類23個管理標準和八個工作標準。大力培育“尖子黨支部”,深入持久地開展“創先爭優”、“達標升級”等活動,進一步將黨支部的工作融入生產經營活動中去。先后開展“雙學”、“先鋒#8226;旗幟”、“黨員素質建設工程”、“培養黨員核心員工”等活動,建立學習教育制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制度、聯系群眾制度、民主監督制度四個長效機制,加強黨員隊伍先進性建設。
強有力的企業文化成為凝聚人、鼓舞人的力量,也使企業的價值觀變成“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的啟迪。
2008年上半年,全公司生產低迷不順,生產的壓力讓鞠崇文心事重重。有人提出降低職工收入,以確保公司經濟運行。“公司再困難,職工的收入不能減!有什么問題我擔著!”鞠崇文沒有過多考慮就拒絕了這個提議。他知道,降低收入對于一個普通職工家庭來說意味著什么。
細心的人會發現,在礦業班子最重要的“一四六”戰略中,有這樣的人性化的一段:“到‘十一五’末,職工人均年收入超過3萬元;到‘十二五’末,職工人均年收入超過5萬元。”
“過年家里的年貨置備齊了沒得?”
“齊了哦,廠里還給我們發了油和米。”
“今年公司困難,師傅您收入咋樣?”
“挺好的,我們收入不但沒有降,一年算下來比起去年還高些?!?/p>
“要是有啥困難一定跟組織說,我們廠一定想辦法解決?!?/p>
那年年三十,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選礦廠的王師傅正在崗位埋頭清理積礦時,一位帶著樸實微笑的人大步走來握住了他的手,全然不顧他滿手的礦漿。當王師傅明白這一泓微笑,這一掌溫暖的主人是鞠崇文時,一股暖流涌上了心頭。
朱礦的李師傅記得,多少年來,每當春節、元旦、中秋……鞠崇文都會和礦業班子成員一道,把米和油送到家里來。
蘭尖鐵礦的周師傅記得,那是7月,孩子考上了大學,學費東拼西湊的還是不夠,全家急得火燒眉毛的時候,鞠崇文與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陳昊,副總會計師干澤強親自到家里,送學費。
職工互助儲金、職工扶貧解困資金、職工困難補助金“三金”保障制度,領導干部聯系困難職工家庭制度,“愛心使者”、“金秋助學”活動……一系列對職工的關懷化為每一個溫暖人、凝聚人的細節,使再大的困難也成為虛張聲勢的“彈簧”。
激活文化創造力,提升文化軟實力——無疑是礦業有限公司的一道亮麗風景。
正是礦業“艱苦奮斗、永攀高峰”的企業精神激勵,“以人為本,人企合一,嚴字當頭,一絲不茍”的管理理念和“誠信:讓顧客滿意,讓員工滿意,讓社會滿意”的經營理念保證以及把“攀鋼礦業打造成一流的釩鈦鋼鐵原料基地”的發展目標……深深地融入了礦業人的思想意念中,帶給礦業人開闊的視野,也培養了礦業人“敢立潮頭、勇為人先”的英雄情結。正是這種礦業人對企業的高度認同和激情,鑄就了礦業人在艱苦條件下戰天斗地的豪邁勇氣,面對困難的百折不撓和忘我的奉獻精神。
激蕩的礦業精神培養了“礦山雄鷹”沈世榮、四川省勞模梁文杰、攀枝花市有突出貢獻技術工人曲清、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學習型職工顧民……一代代無私奉獻、忘我工作的人。正是他們,奏出了礦業發展的最強音,使攀鋼礦業有限公司一次次克服萬難,一次次締造神話,一次次完成了攀鋼釩鈦鋼鐵原料基地的破冰之旅。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币粋€有信仰、有情懷、有社會擔當的人,其人格足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的一大批人。鞠崇文以“仁者愛人”為凝聚力,培養和造就了一支有著堅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職工隊伍。這支能打硬仗的隊伍,在潮起潮落中穩步前進,把礦業拉上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
勇者無懼
2010年1月,在集團2009年生產總結會后。時任攀鋼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現任攀鋼集團黨委書記、攀鋼釩總經理、黨委書記余自甦興沖沖拿出一瓶好酒,一把拉住鞠崇文道:“礦業去年各項任務完成得非常好,晚上一定要慶祝下!”
酒過三巡后,談笑風生中余總經理話鋒一轉,微笑注視鞠崇文:“今年,礦業的任務會更加艱巨,能向770萬噸釩鈦鐵精礦挑戰嗎?”
鞠崇文微微一愣。這是總經理在玩笑中表達對礦業的期望嗎?
一時間,他內心洶涌澎湃。2010年是集團公司擺脫虧損的轉折之年、加快二次創業的希望之年,集團上下面臨著背水一戰,破釜沉舟,堅決實現今年扭虧為盈的重任。但770萬噸釩鈦鐵精礦產量,是礦業從未企及的高度,在現有設備和人員情況不變、新白馬不順的情況下可以完成嗎?凝視著總經理滿懷期待的眼神,鞠崇文內心瞬間百轉千折,他答道:“一定完成!”
承諾意味著行動 ?。。?/p>
措施,在一次次的會議和討論中形成。
以鐵精礦生產為中心,嚴格生產計劃管理和考核,強化生產組織協調和統一指揮,力保鐵精礦穩產高產。
針對嚴重制約新白馬公司生產的重大問題采取技術攻關,促進生產工藝參數的優化和生產能力的提高……
其實,這樣的考驗,對他來說早已不是第一次。
——2007年,在礦業面臨著保產形勢嚴峻、高密度大負荷限電、成本壓力大、鐵精礦輸出緊張等等一系列問題的同時,集團給礦業壓的擔子是完成500萬噸釩鈦鐵精礦,而前一年只有480萬噸釩鈦鐵精礦。
對于一個已經達到生產規模的礦山企業來說,每增加一噸產量都艱難無比。 鞠崇文的身影第一時間出現在保產會議上、生產進行不順的廠礦里……
在那一年的最后一天,礦業有限公司選礦廠機關樓前,彩旗招展,鑼鼓喧天,鞭炮聲聲,人頭攢動,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和礦業黨政工領導為選礦廠送去了喜報,對選礦2007年順利完成500.80萬噸釩鈦鐵精礦表示誠摯而熱烈的祝賀。歡樂是如此巨大的飛揚著,霎間便傳遍了礦業的每個角落。那一天,鞠崇文和同志們笑靨如菊。
——2008年,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發展明顯減速,攀鋼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下,要求礦業完成620萬噸的釩鈦鐵精礦任務以支持鋼鐵產業。
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集團上半年辛辛苦苦干出來的利潤,在短短3個月內被金融危機瘋狂吞噬。攀鋼形勢告急!
10月31日,集團公司破例召開了以“認清形勢 堅定信心 共渡難關 抓住機遇 深化改革 加快發展”為主題的干部大會。會上,集團公司總經理余自甦用了很長篇幅來分析應對危機的幾大措施。其中生產組織方式中,第一條就是“全力抓好鐵精礦放量生產,發揮最大能力”。
兩個月,距年底只有短短兩個月。沒有新增設備,沒有新增人員,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突如其來的嚴峻局勢, 怎么辦? 危機下,集團將這樣的重任賦予礦業,是對礦業的信任。但山一般沉重的目標如何完成?明年,為渡過危機,集團依然會堅持放量生產的目標,礦業的壓力將會更加巨大……
在公司的生產調研會上,鞠崇文提了幾個問題與副總經理李山和助理李忠興、高文遠探討。最大的產量增長點在哪里?最大的困難在哪里?怎么才能迅速解決?他想要在實話實說中破解難題。
“2008年12月27日,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本部完成了522.14萬噸釩鈦鐵精礦生產任務,為打造出全國一流的鋼鐵糧倉作出了新的貢獻。”在鞠崇文珍藏的剪貼本上,他把這天的報紙細心地收藏了起來。他是一個不善于表達的人,他更愿意把這份喜悅深深埋藏在心底,去勇敢迎接下一個挑戰。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深度爆發。攀鋼集團的生產經營思路中“鐵精礦放量”依然被放在第一位。因為,沒有資源何來發展和破冰?
在看到全年生產目標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鞠崇文吃不下、睡不著,甚至在走路時也在思考,但他從不把擔心和憂慮表現出來。只有一次,在和黨委書記范云東說起生產任務時,鞠崇文說:“今年的擔子很重啊,但是不管怎樣,我們一定要完成?!?/p>
一定,又是斬釘截鐵的一個一定!
2009年,礦業有限公司渡過了新世紀以來最為艱難的金融危機,在鋼鐵行業全面虧損、公司生產經營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公司生產釩鈦鐵精礦702.33萬噸,超額完成全年生產680萬噸釩鈦鐵精礦的生產任務,生產經營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4億元,實現考核利潤9 408.55萬元,比計劃超利113.55萬元。
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機關頭,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驗面前,鞠崇文和他帶領的礦業有限公司以實際行動遞交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截至2010年6月底,在看過生產指標后的鞠崇文也許可以暫時松一口氣,因為到6月底,礦業有限公司已經生產了380.20萬噸釩鈦鐵精礦,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4.37萬噸,生產經營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按這樣的進度,全年完成集團的770萬噸釩鈦鐵精礦任務指日可待!
天地人之道
追求天地人合一,社會和諧共生,無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理想境界,也是中國企業的理想境界。
礦業有限公司地處被譽為“富甲天下的聚寶盆”的攀西地區。這里“得天獨厚”,已探明的鐵礦資源儲量近100億噸,其中釩鈦磁鐵礦約98億噸,是僅次于鞍本地區的全國第二大鐵礦基地。
而礦業有限公司作為一個有著40年發展史,上萬名職工的大型國有企業,發展不僅是企業的主流,也是職工的迫切愿望。在礦業的各個角落,建設者們經歷了無數的技術戰、檢修戰、保產戰,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黨員骨干,無論是檢修工還是操作工,為了生產穩定順行這一目標默默無私奉獻著,在他們中間演繹出太多感人故事。正如《幻中游》中說:“人心齊則氣壯,氣壯則力勇。一鼓而前,誰能御之?!?/p>
2006年,在攀鋼集團有限公司首屆職工代表會上,集團公司明確提出“一四五”戰略。圍繞“把攀鋼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大型鋼鐵釩鈦企業集團”的戰略目標,落實“做大釩鈦、做精鋼鐵、做好資源、做強企業”四大思路,推進“資源、精品、科技創新、人才興企、管理流程再造”戰略。
同年4月,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樊政煒在礦業蘭尖鐵礦宣講黨的“十七大”精神時,希望礦業有限公司在集團公司“一四五”戰略推進中有所作為。在7月召開的首屆四次職代會上,集團公司再次明確了礦業有限公司作為攀鋼實施資源戰略的主體地位。
集團對于礦業這片土地,以及在這里工作和奮斗的人們的厚愛,真可謂:天賜良機,萬事備矣!這是礦業做大做強的“天時地利人和”。但“一四五”戰略還僅僅是尚未付之于行動的理論,像一顆小小的種子。在乍暖還寒的時節,或凍死荒野,或傲霜凌寒,只有挺過驚蟄前的冰雪蕭殺,她才能破土萌芽,占領整個春天。
2008年2月, 在礦業有限公司的會議室里,鞠崇文和礦業班子在不斷的思考、碰撞、融合后,第一次提出了指導礦業發展遠景的“一四六”發展戰略。
一個以“和諧、發展”為出發點,強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新思路孕育而生。
思路中,“發展壯大礦產業,建成西部綜合實力最強礦山企業,為攀鋼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資源保障”成為了礦業發展的中心任務。
思路確立了礦業六大發展舉措:加大資源工作力度,提高資源保障程度;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建設現代化礦山;加快新礦山建設,增強競爭能力;做好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深化改革,提升礦山運行管理效率;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建設適應公司發展的人才隊伍。
這個“一四六”戰略,蘊涵了極其豐富的內涵——它打破了傳統常規的發展模式,突出了又好又快發展主題,抓住了資源戰略這一主線,體現了更新觀念、開拓創新的思想,從不同側面深刻反映了追趕時代、做大做強礦業的鮮明特點……
“礦業發展必須堅持‘立足攀枝花,做好大攀西,走向西南,走向世界’的資源戰略,走出一條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路。”鞠崇文率領礦業班子準確抓住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外延。
一條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新型工業化道路在礦業有限公司腳下延伸。
深挖內部資源潛力。加大地質勘探,深入研究深部礦石開采,彌補礦能不足。先后進行了礦山開采境界優化、邊坡挖潛,增加境界內鐵礦石儲量6369.01萬噸,延長鐵礦山服務年限9年,總體經濟效益達12億元;增加優質石灰石礦儲量1 062.56萬噸,延長石灰石礦服務年限9年,總體經濟效益達2.9億元;尖山采區露天轉地下開采增加資源儲量達5 900萬噸;開展攀枝花本部礦山“摸邊探底”工作,提高資源可采儲量。
“走出去”尋求新的資源增長點。相繼成立了攀鋼礦業宜賓有限責任公司,開發川南硫鐵礦資源;成立了攀鋼礦業涼山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參股方式成立了攀鑫礦業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會東境內礦產資源;積極參與四川攀西、云南、貴州等國內乃至國際礦權市場競爭,擴大公司資源控制和開發規模。
在“一四六”戰略指引下,今天的攀鋼礦業有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釩鈦磁鐵礦、石灰石、硫鐵礦綜合開發礦山企業,是攀鋼高爐冶煉的主要原料供應基地,已形成年產、釩鈦鐵精礦788萬噸、鈦精礦48萬噸、石灰石成品礦130萬噸、高鎂石灰10萬噸、硫鐵礦20萬噸、硫酸8萬噸的產能。
鞠崇文又一次站在蘭尖鐵礦觀景臺上,佇立在這鋼鐵的源頭,他的眼神悠遠而空廓。
他知道,這是一片蘊育著無限生機的土地,這是一處景色萬千的舞臺,這是一盞點亮攀西明天希望的明燈,這是一座國企創業的豐碑。
他仿佛看到礦業發展的明天。
一幅幅美好畫卷在他腦海中漸漸清晰起來:“走出去”戰略愈見成熟,資源利用率不斷提高,人才蓬勃涌現,百軻競流……礦業人正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豪邁與自信的身姿邁向新天地?。ㄘ熑尉庉嫞毫_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