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花作為陶瓷裝飾的一種重要媒介,被運用到環境陶藝這一新興藝術領域。本文從青花和環境陶藝的概念入手,從青花在環境陶藝中不同的美的表現形式和特征,探究其在環境陶藝中美的具體體現。
關鍵詞:青花;環境陶藝;美
1 引 言
在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青花瓷作為中國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發展成為一種獨具魅力的視覺符號。從唱響大江南北的《青花瓷》到北京奧運的青花禮服系列,“青花”之美無處不在。
眾所周知,青花元素衍生于陶瓷,不過區別于普通的青花瓷器,青花元素注入環境陶藝則因兩者自身的不同特質,綻放著別樣的藝術魅力。本文就旨在研究其在環境陶藝這一三維空間中美的具體體現,進而探索和挖掘青花元素更為豐富的裝飾語言。
2 青花裝飾、環境陶藝的概念界定
青花裝飾作為釉下陶瓷彩繪的裝飾形式,是以天然鈷料為原料,在陶瓷胚體上描繪紋飾,罩上一層透明釉,經1300℃的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燒后的紋樣與青白釉協調融洽,呈現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明凈素雅。青花的著色力強,紋飾永不褪脫,白底藍花的裝飾圖案具有中國國畫的筆致韻味,可謂雅俗共賞。
從特定意義上來說,本文中所指的青花裝飾是在吸收傳統青花裝飾的基礎上,融合自己的審美觀念和創作理念,具有時代意義的現代青花,它作為一種元素被廣泛裝飾在瓷器和其他領域。
環境陶藝是創作者們為了滿足大眾的物質、文化、精神需求,借用最原始的陶瓷材質為某特定的環境空間而設計的陶藝作品。它包括三維的陶瓷雕塑和二維的陶瓷壁畫等。它的產生和發展并不是偶然的,因其泥性的溫暖、讓人容易親近的自然屬性,以及其表面豐富的肌理和多變的釉色,正好迎合了當下人們的視覺和心理審美需求,亦讓純藝術的陶藝走進人們的生活找到了很好的契合點。
3 青花裝飾在環境陶藝中的美的表現形式
環境陶藝在建筑空間中的表現形式主要可以分為陶藝壁畫形式、實用陶藝形式和室外陶藝雕塑形式。因而青花元素在環境陶藝中的美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形式。
3.1陶藝壁畫形式
陶藝壁畫是環境陶藝中的一種,它的裝飾功能決定了它在表現形式、題材、技法上更具寬廣性,青花裝飾的陶藝墻別于普通的青花裝飾瓷板,在藝術形態上超脫了傳統的單一性,擴大到多重性的綜合藝術。它在追求材料本身的自然美感基礎上,還要考慮和環境之間的協調。
青花裝飾在現代陶藝壁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可以表現為兩種:
(1) 具象意味。這種在裝飾題材和構圖上,相對比較傳統,重在藝術形態的完整性表達。或者因為記載一定的故事或歷史,裝飾手法相對寫實,不過這種裝飾在現代環境陶藝中不為多見。
(2) 抽象意味,或者抽象與具象結合。這種青花裝飾形式運用較廣,它與現代陶藝的藝術語言融匯一體,有強烈的形式感和藝術家個性風格的流露。例如郭文連教授的青花陶瓷壁畫《千年圣火》(如圖1)。
這副作品裝置在景德鎮陶瓷學院的國際陶藝交流中心大廳。褐紅色的陶板反襯青白瓷的醒目視覺效果讓人心曠神恬。這件作品是以立體構成和平面展開的形式來設計的,壁畫中心是窯火燒煉瓷瓶的橫截面,兩側是陶瓷工藝流程圖,用裝飾概括的手法描繪。作為環境藝術,作者并沒有拘泥于細枝末節的刻畫,而是追求作品的整體視覺效果,這件作品無疑是青花裝飾在陶藝壁畫中的典范。
3.2 實用陶藝形式
實用環境陶藝主要是指在公共開放空間的作為公共設施的,既符合特定環境,又具有實用和審美價值的陶藝作品。
與傳統意義上的現代生活陶藝不同,這類陶藝作品上的青花圖案裝飾在題材選取上多是些喜聞樂見的傳統吉祥紋樣,也有些會采用近似國畫比較寫意的山水風景,這都與其作為環境建筑有一定的關聯。例如青花元素被用在景德鎮街道兩旁樹立的陶瓷燈柱上(如圖2),這無疑是青花元素功能性一大擴展,那一排排繪有花卉、龍紋或山水裝飾圖案的青花燈柱不但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同時為行人們帶來了愉悅的視覺和心理享受。再如臺灣的鶯歌鎮老街的露天陶藝座椅,它以簡潔的造型配上凳面類似于云紋的青花雅致裝飾,讓人流連忘返。實用環境陶藝因注入青花元素,在實用和審美上達到了很好的交融,不得不說是當地景觀一大亮點。
3.3室外陶瓷雕塑形式
陶瓷雕塑是三度空間的藝術,是占有立體空間的有實在形體的藝術陶瓷。和其他公共藝術一樣,是以立體美感陳設在空間供人們多角度欣賞的。從現有的青花陶瓷雕塑來看,整體外形多以簡單的幾何形搭配而存在。
這類陶瓷雕塑的青花多是觀賞性質的,因而創作者們主要是在遵循形式美法則的基礎上,按照自身對青花元素的理解再進行適當的發揮,這種裝飾是相對自由的,在青花構圖布局、題材選取,工藝安排上都是陶藝家們自己主觀選擇的結果。例如黃煥義教授為景德鎮機場設計的大型環境陶藝《取景》(如圖3),就采用了青花花紙裝飾,將完整的青花紋樣打散后按照形式美的規律再重構,這種裝飾處理是為了避免花紙的工整刻板的缺陷,經過解構后的紋樣在統一中尋求變化,和諧而唯美。
4 青花元素美的特征
青花裝飾元素介入環境建筑空間,與一般的青花裝飾相比較,呈現出新的形式和特點。它們可以簡單概括為:設計美、色彩美、構圖美、象征美。
4.1設計美
青花元素介入環境空間,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二維裝飾了,如何營建一種不落俗套而又人性化的生存環境空間,如何追求公共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完美結合,進而增加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震撼力,這都需要相當的設計技巧。
當青花作為公共藝術的裝飾元素,去構筑一個景觀環境時,它在具備藝術性的同時,也被明顯地打上了“設計”的烙印。
在北京地鐵奧運支線本土城站里,矗立著28根印著青花瓷紋飾的大圓柱,因而北土城站也被稱為“青花瓷站”。這條軌道線貫穿奧林匹克公園,連接“鳥巢”、“水立方”等場館。因青花元素的介入,散發著濃厚的“中國風”。 圖4是地鐵10號線入口,整個裝飾風格極富設計意味,畫面的色調、圖案的布局都是設計師們的大膽創新。
北京地鐵10號線的指示牌(如圖5),被設計成飾有青花紋樣的近似瓶子造型,這是別具匠心的。上面裝飾的傳統青花圖案在傳達給過往行人民族氣息的同時,以其雅致的青白色調和別具一格的裝飾布局給整個環境空間充斥著設計的氛圍。
青花元素在環境陶藝中體現的設計美還表現在裝飾題材、工藝技術、畫面經營布局等創新上,有別于傳統青花裝飾,環境陶藝中的青花元素因新時代的設計觀念介入,藝術家們越來越多地嘗試用獨特的創作理念,新穎的表現形式來探索現代青花的裝飾語言之美。
4.2色彩美
青花裝飾在審美因素上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是它的色彩。我國古代人民做了許多對青花色的高度評價,如一些古陶書著有“青花幽靚”、“五彩過于華麗、殊鮮逸氣,而青花則較五彩雋逸”等等記載,可見人們對青花色的熱愛。青花裝飾的色彩美主要體現在雅致的青白二色搭配和環境的協調美上。
4.2.1 清新雅致的“青白”配
青花瓷的青白二色構造的畫面體現的美學思想反映著人類認識色彩最原始的情感。在青花的藍白世界里,我們雖只使用一種色彩,但是因為人們在調料的濃淡和用色的層次把握上有所不同,一件成功的青花裝飾作品往往容易給我們帶來豐富的視覺享受。同時現代青花的青白美還表現為它的青白關系,尤其在環境陶藝這種相對大型的陶藝作品上,對于青白層次的把握以及與周圍環境的結合都不容忽視。
青白容易給我們帶來關于藍天、白云的遐想,那是一種康定斯基在《論藝術的精神》中指出的 “一種孕育著希望的平靜”。用于室外空間陶藝裝飾上的青白顏色因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往往更容易突出其寧靜而脫俗的意韻。
4.2.2 陶藝與環境的協奏曲
置于公共設施中的環境陶藝的裝飾除了要滿足設施功能的需求——如醒目、易識別等,還必須與周邊的環境以及大的人文景觀環境相協調,營造出與相之適應的氛圍,而青花色正具有這種易與環境調和這一美的因素。它以樸素優美的形式產生自然、清新、韻味悠揚的深遠意境。
青花的色相既不是純青,也不是鈷藍,更非普藍,而是介于青和綠的色調,這是一種很接近大自然的顏色,例如黃渙義教授的《升騰》(如圖6)作品,其青花的顏色與遠山、天空的融合可謂是渾然天成。
4.3構圖美
法國畫家米勒曾說:“所謂構圖就是把一個人的思想傳達給別人的藝術”。 在謝赫“六法”中,“經營位置”即構圖就被列為品評作品優劣的重要標準和美學原則。青花裝飾構圖語言因青花介入環境空間,與平板青花裝飾構圖相比較,呈現自己的特性,主要體現為抽象與具象的結合,圖案裝飾的空間化。
4.3.1 抽象與具象的結合
這種抽象和具象的結合主要表現在題材選取和設計構成上。青花元素在環境空間上的構圖設計需要宏觀把握,它主要體現在對作品整體全局的規劃和空間的融合度上。為迎合這種大氣的裝飾效果,在選取裝飾題材上,創作者們不再簡單地拘泥于傳統的花卉、龍紋等吉祥圖案,而是延伸到具有現代意味的點線面打散構成;在圖案紋樣布局、用線、暈色等方面秉承了傳統圖案藝術觀基礎上,增添了更多的設計感。例如,位于景德鎮機場的大型陶藝作品《門》(如圖7)中,構圖中既有傳統具象的纏枝牡丹紋,又有不規則三角形青花色塊的重疊、交錯、間隔等,還有著延伸為面的線的分割,在繁與簡、疏與密、線與面、抽象與具象的對立統一中豐富著青花元素的裝飾語意。
4.3.2 圖案裝飾的空間化
因環境陶藝在體量和結構上,存在相當的變化和復雜性,造成并不簡單的透視關系,尤其在有些體量橫幅跨度較大的建筑環境中,為追求符合人們視覺審美的裝飾效果,構圖形式感的表達彰顯重要。在裝飾構圖中,必須熟悉掌握整體的青白效果,大的塊面問題及紋樣組合的青白空間,也就是景德鎮藝人們在創作構圖中經常所談到的水路問題,“青白對比,水路穿插”是青花裝飾圖案構圖中的重要規律,這在環境陶藝的構圖中同樣得到廣泛運用,很多環境陶藝中的青花構圖注重留白,從而給人開闊和想象的空間。
4.4象征美
如今,青花瓷圖案的裝飾已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 的符號之一。美化環境的青花也進一步成為一個城市乃至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征,這體現了青花瓷文化功能的發展。這件被命名為《門》的環境陶藝位于景德鎮的機場,它就像一扇開啟進入瓷都的窗,因為青花這種很具有民族特色的裝飾,整件作品在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也成了景德鎮民族文化的象征。再如前面提到的北京地鐵十號線的“青花瓷”設計,它已經不再簡單地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實用、審美需求,也成為了一個名族的象征。它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了中國,讓中國元素更好地走向了世界。
現有的借用青花裝飾的環境陶藝,不管是對青花裝飾和陶藝造型的拼接與解構,還是對青花裝飾和其他造型形態的挪用和并置,都使現代青花元素超越了本體的形式感,而進入了文化和象征的境地。
5結語
裝飾藝術發展至今,青花元素開始不再局限于陶瓷裝飾,而漸漸地被廣泛運用于其它領域,這為現代青花發展帶來了機遇,也為陶瓷裝飾提出了挑戰。
現代青花裝飾是藝術家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演繹的新的裝飾形式,它介入環境陶藝這門新興的公共藝術是歷史的必然,但對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尚處于探索和發展階段,而多元的社會呼喚多元的價值和審美,我們只有在傳統和現代的觀念整合中,在青花元素介入其他領域的文化交融中,吸取傳統精華再力求創新,青花之美才不會消逝。
參考文獻
[1] 韓詳翠.論青花裝飾的審美特征.中國知網.
[2] 黃煥義,張行舟.談公共設施中的環境陶藝形態[J].中國陶瓷,
2007(43)10.
[3] 孫圣國,張亞軍.環境陶藝語言壁畫構圖語言特征薄論[J].維普
資訊網.
[4] 陳永春.淺析青花瓷的文化功能.維普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