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簡單介紹了泡沫陶瓷過濾板上漿機的上漿原理,研發出一種多輥(5輥及以上)對輥上漿的方式。通過對比手工上漿、普通上漿和5輥上漿三種上漿方式對工作效率、坯體及制品性能的影響,得到采用多輥(5輥及以上)對輥上漿的方式,可明顯提高上漿工序的效率、改善干燥后坯體質量及產品性能。
關鍵詞:泡沫陶瓷;多輥;上漿機
1 前 言
隨著有色金屬鑄造行業的飛速發展,泡沫陶瓷過濾板(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據2010年的統計數據,鋁制品鑄造有約8000萬噸的產量,鑄造時使用的過濾板(器)80%來自國內產品,按1m3泡沫陶瓷過濾板(器)過濾1500t鋁水,那么2010年鋁行業對氧化鋁泡沫陶瓷過濾板(器)的需求量約為4.3萬m3,這個數字確實令人振奮。
隨著國內工業的持續發展,2011年對泡沫陶瓷過濾板的需求還將進一步增加。但對于泡沫陶瓷生產廠家而言,改進泡沫陶瓷生產工藝、改善產品性能,成為企業爭奪市場的關鍵。上漿是泡沫陶瓷生產過程中的一道重要工藝,上漿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陶瓷過濾器產品外觀、通孔率及強度等性能。所謂上漿,是指將泡沫陶瓷前驅體(聚氨酯網狀多孔海綿)浸漬于配好的漿料中,通過手工或機械設備將漿料均勻地附著在多孔海綿的網絡上。同時,通過控制上漿后的重量來保證產品的通孔率和強度。
傳統的上漿方法是把多孔海綿浸漬在配好的漿料中,通過操作人員不斷地揉捏,使漿料依附在海綿的經絡上;然后用木輥棒在其表面來回滾動,直到漿料均勻分布在海綿經絡上。此方法的缺點是勞動強度高、效率低且漿料分布不均勻。目前廠家采用較多的是機械上漿法,但大多上漿機為三輥上漿,此上漿機在操作過程中的缺陷是過機次數較多、大件產品過機困難、過機后的重量不易控制等。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較好地解決此類問題的設備。
2 泡沫陶瓷上漿工序
泡沫陶瓷的上漿特點在于其載體為多孔網狀聚氨酯海綿,網孔呈三維立體狀,如圖1所示。上漿目的是將配制好的漿料均勻地掛在海綿網孔的經絡上,如圖2所示。
海綿載體會在后期的燒成工序中揮發,而海綿經絡上的漿料則被高溫燒結成瓷。因此,上漿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產品的使用性能,也是保證產品強度和通孔率的前提。
3 上漿設備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泡沫陶瓷上漿機是參考食品類加工機械改造而制成的,沒有特定的行業標準或規范。因此,生產泡沫陶瓷過濾板的廠家所使用的上漿機一般都自制或委外訂制,所以都不完全一樣,但是大體相仿。
3.1上漿設備組成
通過對已有泡沫陶瓷上漿機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改造,發明了圖3所示的5輥對輥上漿機,其機構組成見圖3。
3.2上漿設備的工作原理
由齒輪減速電動機帶動下輥筒(主動輥),下輥筒通過齒輪帶動上輥筒(從動輥)實現對輥,將浸漬掛漿海綿從上、下輥筒中間進入,完成擠壓上漿工序。
由于泡沫陶瓷過濾板規格較多,長寬及厚度要求的不同,上漿量要求也不一樣,轉速的快慢直接影響著上漿后坯體的性能,需根據海綿網孔及尺寸大小的不同,通過變頻器來調節選擇合適的輥筒轉速。還可通過間距調節螺栓來調節上、下輥筒間距,從而調節擠壓程度,控制上漿量,使上漿均勻,提高產品通孔率、強度、密度等。
由于氧化鋁泡沫陶瓷和碳化硅泡沫陶瓷等漿料都呈酸性,要求上漿機的耐酸腐蝕性良好,若機身(尤其是輥筒)被腐蝕而生銹,銹跡便會帶入漿料中而造成后期的產品出現銹斑,所以在設計制作時,要求對上、下輥筒進行表面鍍鉻處理,漿料儲放箱采用不銹鋼材質。
4 多輥對輥泡沫陶瓷上漿機的優缺點
4.1優點
相比于傳統的手工挫揉工藝和原有的普通上漿設備,本文所改造的5輥泡沫陶瓷上漿機具有較為顯著的優點:它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拓寬了上漿機的適用范圍,生產出來的泡沫陶瓷產品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產品的通孔率、強度及密度等性能都有很大改善。
生產同種規格的過濾板,采用手工上漿、普通上漿和五輥上漿三種方式,對應的工作效率、干燥后坯體質量及最終的產品性能的比較見表1。
4.2缺點
雖然現有泡沫陶瓷上漿機具有上述諸多的優點,但是其明顯的缺點是橫向輥間距固定,使尺寸小于200mm的過濾板無法達到均勻上漿的效果,因此建議在生產小規格過濾板時,在下輥筒安裝防滑傳送帶,避免上漿效果不佳的問題,但操作方法比較煩瑣,有待進一步提高。(下轉第49頁)
5 結 論
在泡沫陶瓷上漿過程中,上漿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新研發改造的5輥對輥上漿機在同等條件下,其工作效率為3.5 h/m3產品,干燥后坯體強度為0.4 MPa,產品通孔率為87%,產品密度為0.45 g/cm3,產品抗折強度為0.7 MPa,較好地滿足了提高生產效率、改善上漿質量及產品性能的目的。今后,隨著泡沫陶瓷過濾板生產工藝的不斷成熟,上漿機也將實現智能機械化和自動化。
參考文獻
[1] 李小龍.多孔陶瓷材料[J].中國陶瓷,2000,36(4) :36-39.
[2] 王霞.鑄造用泡沫陶瓷過濾器生產工藝的研究[J].佛山陶,2008(12).
[3] 王少懷.機械設計師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9.
[4] 胡家秀.簡明機械零件設計實用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